近日,中宣部等六家单位共同摄制的年度巨制——电视专题片《领航》,在央视综合频道隆重推出,十年路、百年潮、千年梦,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壮丽画卷,在片中徐徐展开,人民领袖和党的创新理论领航的波澜壮阔非凡十年的生动故事,在片中娓娓道来,将“迎接党的二十大”主题主线宣传推向高潮。
大型电视专题片《领航》由中宣部联合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等单位共同摄制,聚焦展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走过的非凡壮阔历程,展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新时代伟大实践中彰显的强大真理力量,全面反映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生动呈现新时代人民群众的幸福美好生活和良好精神风貌。
系列篇章徐徐展开,人民领袖领航新时代
该片以《掌舵远航》开篇,聚焦展现习近平总书记的无畏担当、人民情怀、宽广胸襟和非凡韬略,深刻反映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是在长期实践中、在新的伟大斗争中、在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中形成的,是历史和时代的选择,是党和人民的共同意愿。第一集短短30分钟,入情入理娓娓道来,一一梳理展现这十年的大发展、大变革、大挑战,彰显“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为通篇奠定主基调。全片共16集,包括“掌舵远航”“科学指南”“逐梦先锋”“发展变革”“改革攻坚”“人民民主”“良法善治”“精神家园”“美好生活”“绿水青山”“强军之路”“安邦基石”“一国两制”“胸怀天下”“自我革命”“踔厉奋发”等,16个篇章不同视角、不同维度,相对独立又自然承接,以一条主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全片,书写了一位领航者的伟大担当。正如片中所说“无私者无畏,无畏者才能担当”,正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每一个重大历史关头,在每一场惊心动魄的斗争中,作出英明果断的决策,我们才经受住了大战大考、大风大浪的考验,一次次将“不可能”,变为“一定能”!
政论情怀故事表达,以真情真意书写十年伟大变革
作为一部政论片,《领航》在表达上极力避免政论的空洞感和高高在上的宣教感,而是以一系列接地气、通民心、吸引人的表达,拉进与百姓的距离,不断触发情感共鸣,使每一位中国人都成为十年伟大变革的剧中人,看之热泪盈眶、忆之热血沸腾。
据了解,该片在制作过程中,拍摄团队分10组赴全国22个省区市97个乡镇(街道)开展拍摄,行程4万多公里,采访上百位人物,记录下许多精彩影像和温暖瞬间,力求让人们在时代光影之中真切感受日新月异的伟大祖国,感受时代之变。正是有了这样扎实深入的素材积累,《领航》在故事化讲述、细节性呈现上尤其亮眼,生动真实的表达内容,富有很强时代质感和代入感。
片中,有习近平在知青时代放羊读书的故事,有贵州黔南州惠水县好花红村的故事,有安徽合肥市居民郑臻一家三口拍“全家福”的故事,有约旦商人穆德在浙江义乌创业的故事,等等,生动讲述的一个个小故事串联起16个篇章,大主题、小切口、微刻画,政论片有了鲜活真实的内容支点和落点。
视听要素多元表达,实现宏大叙事的艺术升华
《领航》融入丰富多样的视听要素,在镜头变换中展现引领人民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思想伟力和时代召唤。一是该片画面大气磅礴,令人昂扬振奋,既有大场景也有小细节,既有绿水青山也有现代科技,美轮美奂的景象使片子融入诗意诗情。二是为直观展现发展成绩,片子采用大量可视化数据对比,以形象化、直观化的视听数据图文展现发展成就。三是该片每集几乎都会出现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珍贵画面和同期声,展现很多并不为人所知的细节,拉近普通人与领袖的距离,形成强烈的亲切感。四是融入大量歌曲,这部政论片最鲜明的艺术呈现,是以歌声说话、以音乐传情,呼应主题。第一集中陕北民歌“崖畔上开花崖畔上红”带观众进入陕西梁家河,“时间都去哪了”呼应了习近平主席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提到的“我的时间”,“留客歌”映衬出人民领袖人民爱。一首首歌曲意味深长,或发挥起承转合之意,或烘托氛围抒发情感,或呼应主题传达故事之外的意蕴,打造艺术标签,升华情感内涵。
作为一部政论专题片,《领航》坚持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既深刻揭示新时代伟大成就和伟大变革背后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充分展示新时代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的精神气质,又着力创新呈现方式方法,努力让镜头语言表达更有张力,不断凝聚强大的精神力量。
如《领航》主题曲点题——今朝多美好,伟大的新时代知道!明朝多美好,壮丽的共和国知道!
原文链接:http://gbdsj.nmg.gov.cn/ywdt/gdj_hydt/202210/t20221011_214680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