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海市文物工作会议上获悉,全市备案博物馆总数达158家,比十年前增长39%。疫情前,上海全年举办展览超630个,接待观众超2600万人次,看文博大展已经成为上海都市旅游的新选择。此外,全市纳入法定保护范围的不可移动文物总量达3462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0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27处,十年来分别增长110%和41%。267处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划定、公布工作全面完成,实施近千项文物修缮和环境整治工程。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结构优化的现代博物馆体系基本形成。
图说:上海博物馆 郭新洋 摄
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和国有文物收藏单位藏品清库已经完成,厘清了馆藏文物家底。青龙镇遗址被评为“201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调查发现的长江口二号古船是目前国内乃至世界水下发现的体量最大、保存最为完整、船载文物数量巨大的木质古船之一,被列入“十四五”中国水下考古重大项目,正在实施整体迁移保护。
全国首部省级红色资源地方性法规《上海市红色资源传承弘扬和保护利用条例》颁布实施,中共一大会址、龙华革命烈士纪念地等重要革命文物完成修缮,中共一大纪念馆新馆建成开放。上海实施“大博物馆计划”,着力打造“何以中国”和“对话世界”两大展览系列启动实施,不断深化中外文明交流互鉴,进一步发挥文物在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和上海城市形象中的重要作用。
图说:中共一大纪念馆新馆 新民晚报记者 孙中钦 摄
《关于我市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实施意见》发布实施,开展一系列文物领域重要改革。
上海创建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聚焦全国首批6个示范区之一上海杨浦“生活秀带”。出台全国首个省级文博单位文创开发的激励政策,进一步激发文博单位文创开发的积极性和创新力。在全国率先规范文博单位收费管理,保障文博单位正常运营和可持续发展,更好满足公众多样化、多层次文化需求。
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文物局)局长方世忠表示,未来,上海将始终坚持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做深做实“以物论史”“以史增信”两篇大文章,推动形成更多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上海方案”,着力打造更多文物保护活化成果广泛惠及人民群众的“卓越实践”,努力开创与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地位相匹配的文物事业发展新格局。
原文链接:http://whlyj.sh.gov.cn/wbzx/20220830/e3cd29a6240f48479395ae3cc29594df.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