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广电法治网!

广电法治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广电资讯 > 正文

【观察】综艺创作生产进入全面转型提质阶段

发布时间:2022-08-15     来源: 江苏省广播电视局     作者:佚名    

  导读:2021年,综艺行业强力廓清风气,进入全面转型提质阶段,综艺创作生产摆脱“唯流量”羁绊,过度娱乐化现象得到根本扭转,内容贴近性和价值引领显著增强,节目类型垂直细分进一步深化,制播环节融合创新取得重要突破。立意与表达并重、深度与潮流兼具的优秀作品不断涌现,综艺创作生产正走向高质量发展。

  2021年,全国卫视频道共有221档新开播节目和183档常态节目播出;全网共上线网络综艺节目238档,以及多版本节目和衍生节目214档,同比稳中微升。我国视听综艺深刻变革,全行业深入开展文娱综合治理专项行动,重拳整治泛娱乐化等行业痼疾,有力推动守正创新,综艺在题材立意、内容质量、形式样态上均取得重要突破,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一、主题综艺创作实现破圈出彩

  2021年,在广电总局指导下,综艺创作在献礼类节目方面深入探索,强力扭转“有意思没意义”的创作惯性,聚力突破“有意义没意思”的创作瓶颈,一批优秀的主旋律综艺强势崛起。主题策划不断拓展深化,既有梳理党史党建、伟大成就、中国梦的系列综艺,如《时间的答卷》《致敬百年风华》等;也有聚焦乡村振兴、科教强国等领域的细分综艺,例如《云上的小店》《极限挑战宝藏行 三区三州公益季》等。尤其是许多台举办庆祝建党百年的大型晚会,均获得巨大成功。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百年礼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交响音诗画》《伟大征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情景史诗》,各省级卫视立足地域特色,纷纷推出主题晚会,如北京卫视“人民的心声”、“恰百年风华科技创新篇”主题,浙江卫视“百年红船扬帆远航”主题等,形成了主题综艺的大合唱,营造出强大宣传声势。

  主题综艺创作手法推陈出新,多维运用真情讲述、权威解读、真人竞技等手段,深度发掘内涵,全面宣传重大主题。如理论综艺《世纪航程:中国共产党党史知识学习达人挑战赛》创新加入主管部委指导,邀请专家学者作嘉宾,探索党史的时代化大众化转化,加上场内外、大小屏联动的创新形式,实现了严肃内容的趣味表达。越来越多的综艺在保留特色的同时,以时代精神为魂,着力实现主题主线宣传叫好又叫座。湖南卫视主题综艺《28岁的你》创新性以“革命先烈的28岁”和“当代青年的28岁”连接切入,以紧凑的叙事节奏、高浓度的情感输出、扎实的互动效果,在营造绝佳视听体验的同时,引发强烈共情共鸣,获得高收视,微博相关话题阅读量超26亿。多个案例显示,主旋律综艺整体呈现崭新面貌。

  二、文化类综艺精品矩阵基本形成

  文化类综艺的拓展和精品化成为近年来综艺创作发展的最大成果。2021年,文化类综艺发力“垂直专精”,将创作的眼光投注到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各个方面,突出其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功能,着力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出了一批特色浓郁、兼具知识性、历史性、导向性和审美感的节目。如《典籍里的中国》把史书典籍综艺化,以大众化方式揭示华夏精神和文明内涵;《妙墨中国心》破题书法文化,宣传极具中华艺术特色的书法艺术;此外,还有以河南卫视系列“中国节日”为代表节日综艺、总台的“大会”系列专题综艺、总台《故事里的中国》为代表的名作综艺、广东卫视《国乐大典》为代表的民乐综艺、四川卫视《花开天下》为代表的国风音乐秀、浙江卫视《24节气生活》为代表的节气综艺等等。这些文化类综艺制作上日益精良、内容上追求深刻、形式上注重演绎,成为近两年来文化建设引人注目的电视力量。网络平台则多维度深挖音乐、文化、影视等潮流文化内涵,在潮流文化中选取落点,拓展文化类综艺的新表达,如爱奇艺《登场了!敦煌》《登场了!洛阳》创新融合文化IP与城市文旅,推动开展“国风穿越节”等体验活动,构建了更活跃开放的文艺新形态。

  在艺术创新上,文化类综艺的风格气质灵活多变,节目体验渐臻佳境。

  一是“美学化”出圈。极具中国审美特色的文化节目尤其是文化晚会越发受到观众喜爱,节目强调在叙事方式、艺术表达等方面聚焦破题,打破模块化叙事逻辑,将“串烧”式娱乐晚会变成内在统一的“文化盛宴”。

  二是“科技化”升级。“艺术+视听”、“国粹+科技”成为“国潮”节目创新的突破点,VR/AR/MR、自由视角、跨时空转换等高新科技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机。

  三是“品牌化”赋能。文化类综艺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正在从“文化展示”向“文化构建”迈进。文化类综艺在研发和IP延展环节与权威专业机构紧密合作,强化了综艺内容的知识性、权威性。如总台在打造出历时七季依然长青的成功品牌范式《中国诗词大会》之后,又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考古研究所、民政部的地名所共同创作《中国考古大会》《中国地名大会》等系列节目,品牌影响力与日俱增,出现了一批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原创节目,成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力量。

  三、真人秀节目呈现新趋势

  在强有力的文娱治理、观众审美需求变化和国际传播驱动等多重因素影响下,真人秀节目价值引导意识显著增强,扭转了过往的泛娱乐化倾向,重塑形态和内涵。

  一是真人秀节目空前地关注普通人的生活。节目选题更加大众化生活化细分化,追求“明星效应”的创作惯性消解,素人导向、星素结合的综艺节目成为创作主流。如湖南卫视的消防纪实体验节目《勇往直前的我们》、腾讯视频的《119请回答》《是这样的,法官》等运用“纪实+综艺”的节目形式,以普通劳动者为主角,追踪式再现生活实景,塑造青年奋斗者形象。

  二是婚恋、职场等真人秀节目有了新变化,更加关注当下普遍的情感话题和社会现象。如芒果TV讲述特定情感阶段的《再见爱人》、腾讯视频的特色职场真人秀《我和我的经纪人》等作品,多角度打开观察视域,以真实感人的生活图鉴引发共情共鸣,现实感、生活感、贴近感更强。

  三是真人秀进军国际市场。作为国际流行的综艺节目,真人秀的国际传播价值近年来得到发现,为真人秀创作打开了更大空间。比如,优酷携手中国街舞舞蹈家协会街舞委员会共同打造的女子齐舞舞社真人秀节目《了不起!舞社》上线后在海外热度持续发酵,以其专业性和创新性登上国际级街舞齐舞赛事,国风内容与奋斗青年群像受到海外观众喜爱,成为2022年上半年海外最热的国产综艺。

  四是网感越来越突出。真人秀节目十分注重网感,在呈现和表达上有新突破。短视频平台首次以“微综艺”形态入局新赛道,如抖音纪实真人秀《很高兴认识你》以纪实长综艺+N条短视频形式播出;快手则出品了首档破壁解压脱口秀《超nice大会》,以“综艺+短视频”打造内容新样态。未来,越来越多的综艺模式将在跨界融合中碰撞创新,综合视频平台将成为短中长视频综艺制播的主要机构与平台。

  四、多元创新格局正在展现

  2021年,综艺节目通过创新摆脱传统窠臼的意愿强烈,展现多向度创新的趋势,过去以迎合大众需求为主的创作动机正被迎合与引导相结合的创作动机所取代,导致了综艺节目内容取向和表达选择上的全面创新。

  一是音乐综艺进入建构式创新阶段。关注民族音乐和流行音乐、音乐剧的综艺增多,进入2022,《闪光的乐队》《春天花会开》《爱乐之都》《天赐的声音 第三季》先后推出,纷纷展开具有文化感的音乐叙事。音综市场呈现出新的发展局面,这是文娱综合治理行动的重要成果。从中也可看出音乐综艺当下创新的焦点在于建构。比如湖南卫视的《春天花会开》,选择以经典民歌的新编和原创民歌的展演为年轻观众构建学习民歌知识、领略民歌美感的媒介,展现民歌的“双创”之美,绽放超越时代和代际的民族音乐之花。通过跨界融合、重新演绎,形成一首首新的作品,现场评点弱化竞技,强调学习与提升,提供建设性的专业建议,着力推动民歌的新发展。

  二是创作资源整合催生大制作。综艺创作在新媒介新平台探索上找到新需求新方向,跨界联动不断深化。电视和网生综艺在整体设计上越发趋同,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区隔打开,“大小”联动、“长短”互通成为了新的突破点。一方面是跨屏联动。电视台积极发力小屏研发圈层化综艺,探索与网络平台的合作新路径。河南卫视的“中国节日”系列综艺就有包括优酷在内的多方参与。创新综艺《舞千年》由哔哩哔哩定制剧本创作和演艺统筹、河南卫视提供优质舞团舞者资源、幻维数码负责影视导演和项目执行,强强联合打造了精品内容新样本。另一方面是资源整合。综艺创作以电视台为核心,聚合了包括各类歌舞、杂技、音乐院团和专业院校、科研机构等各方专业资源,冲破了台内人才与资源局限,形成了综艺资源大整合态势,为综艺节目强化创新,增强专业性、打造大制作提供了条件。

  三是科技融合助推业态新升级。综艺节目正积极推动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VR/AR 等技术,深耕内容制作,走上深度融合之路。“Z世代”成为文化新生力量,“元宇宙”、XR(虚拟现实)等与视听领域联系紧密的技术运用渐次进入综艺。

  内容上,“原创+文化+科技”成为综艺创作风向标,科教益智类节目持续性大量涌现。《我是未来》《机智过人》《加油,向未来》等作品涵盖机器人格斗、生活科普、科学实验等方面,综艺成为传递科学知识、传达科学精神、传扬科学风尚的新媒介;

  形态上,新技术力量已全流程参与内容创作,融合程度更加精深,既实现精彩编排和酷炫舞台效果,又推动业态全面升维。江苏卫视2022跨年晚会上,歌手周深与利用虚拟技术“复活”的一代歌后邓丽君同台献唱怀旧金曲,XR技术实现的多时空联接极具沉浸感。前沿技术将进一步促进综艺创作理念的嬗变,推动综艺制播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原文链接:http://jsgd.jiangsu.gov.cn/art/2022/5/17/art_69985_10452444.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法制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