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上午,2023首届中国纪录片大会价值引领——从纪录片读懂“中国式现代化”学术交流活动在北京国际饭店顺利举办。活动特邀业界知名专家,分享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的实践创新,探讨纪录片如何讲述中国式现代化这一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新中国发展史上、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伟大实践的故事。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机关服务局党委书记、局长刘颖在活动上致辞。她指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用纪录片读懂中国式现代化一是要深耕精品创作,书写时代命题;二是要传承文化基因,讲好中国故事;三是要释放产业潜能,实现共生共赢;四是要加快平台建设,构筑行业合力。
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副局长余雷在活动上致辞。他指出,用纪录片的形式呈现中国智慧和中国精神,一是要始终围绕纪实这一载体,坚持守正创新,打开纪实类内容的高质量创新发展空间;二是要关注艺术性和感染力,追求纪录片的艺术性和创新性;三是要与时俱进,探索纪录片发展的新道路。
价值是所有媒体作品和文化产品的魂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胡正荣作了主题为《价值支撑中国故事》的演讲。他表示对内要形成自信,对外要形成他信,找到当代价值和世界意义,纪录片才能感动所有的人,才能感动中外,也才能够讲述自己故事的同时讲好世界的故事。
有价值的作品经得起时间的检验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广播影视发展研究中心战略研究所所长、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纪录片委员会会长赵捷作了主题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影像书写》的演讲。他表示从当下视角出发,纪录片要将宏大主题转化为生动具体的故事,今天的记录是明天的档案,被时间洗刷后还能留下的纪录片才是真正的好作品,真正有当代价值思想意义的、世界意义的好作品。
纪录片创作要处理好五个方面的关系
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院长助理、研究员尹俊作了主题为《讲好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故事》的演讲。他提出纪录片要讲清楚我们的底气、勇气和中国的智慧,就要处理好五个方面的关系:一是对内和对外的关系;二是个性与共性的关系;三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四是国家和个人的关系;五是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中国纪录片面临着新的历史方位和时代坐标
东城区宣传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王铁峰作了主题为《用纪实影像展现中国式现代化东城实践》的演讲。他表示推动优秀纪实影像作品的创作,一是要立足时代背景,坚持价值导向;二是要倾听人民呼声,回应群众关切;三是要开拓国际视野,着眼文化交流;四是要发挥区域优势,挖掘文化资源。
“自信”与“共情”是国际传播的底色和基调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副部长、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主任何苏六作了主题为《中国故事国际传播的三重逻辑》的演讲。他表示自信应该成为国际传播的底色,自信才会用逻辑讲述真实的故事;而共情是国际传播的基调,共情才能以情感传递共同价值。
价值引领交流活动圆桌对话由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杨乘虎主持,邀请新华社新媒体中心全媒创新中心副总召集人、首席记者高洁,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纪录片委员会副会长、重庆广电集团(总台)科教频道总监余季波,云南广播电视台国际频道总监、云南澜湄国际卫视总监张晶,昆山市融媒体中心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曹勇4位嘉宾参与分享。嘉宾们聚焦从纪录片读懂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维度、世界维度和人性维度,深入探讨如何通过纪录片这一媒介,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现实和未来。
最后,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广播影视发展研究中心战略研究所所长、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纪录片委员会会长赵捷作为代表,发出“记录中国式现代化”纪录片人宣言。
原文链接:http://gdj.beijing.gov.cn/zwxx/gzbg1/202308/t20230831_3239174.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