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广电法治网!

广电法治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广电资讯 > 正文

【十年·变】电视剧书写历史与时代的文艺华章

发布时间:2022-08-15     来源: 江苏省广播电视局     作者:佚名    

  导读: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持续推进改革创新,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取得历史性成就。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的重要时间点,国家广电智库组织撰写【十年·变】专题文章,从各个侧面,观察和分析十年来行业变革发展的历程与成就,展望趋势和前景,展现全行业踔厉奋发、创造更好未来的坚定信心和实际行动。从今天起陆续推出专题文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电视剧创作融入时代大潮,奋力攀登“高峰”,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取得历史性成就。国产电视剧在思想内容表达和艺术手段创新等各方面都有显著提升,涌现出一大批经典作品,在社会影响力、受众关注度、收视与口碑上都赢得了广泛赞誉,切实担负起新时代的政治责任和文化使命。

  一、十年高质量发展征途,国产电视剧奋力攀高

  (一)立足新时代新起点,电视剧强化价值引领和品质提升

  2012年至2013年,国产电视剧着力优化创作播出题材比例,结构趋于平衡,类型日益丰富,各风格类型均有优秀作品热播荧屏,打赢了十年高质量发展的第一个战役。

  弘扬核心价值观和主流审美取向的优秀作品持续推出。这一时期,革命历史题材创作保持一贯本色,并努力摸索艺术表现新角度和新方法。围绕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我们的法兰西岁月》《国家命运》等剧发力强化主旋律作品的思想深度、艺术创新和故事贴近性;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之际,《毛泽东》塑造了一个有温度的领袖形象。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在继承以往传记体、编年体创作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开始着力加强对历史细节的挖掘和呈现,更具真实感和贴近感。

  大制作、高水准作品引领创作风尚。《悬崖》《大秦帝国》等剧坚持尊重历史和注重品质的大剧路线,或虚构有度、细密铺陈,或拥有厚重的历史内容和史实依据,展现出高水准的叙事能力。这些作品在创作上追求艺术真实和历史真实的有机统一,在艺术手法上打破陈规,给人以全新的审美体验和强烈的视觉冲击,站上了这一阶段电视剧艺术水准的制高点。

  (二)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翻开了新时代电视剧创作新一页

  2014年和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先后发表重要讲话,为处于发展提升关键阶段的中国电视剧创作指明了方向。2014至2016年,电视剧全行业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创作推出一大批讴歌时代精神、展现社会风尚的优秀作品,形成了一个创作高潮。

  电视剧创作创新推动中国梦的多维艺术表达。这一时期的电视剧着重呈现不同时期中国人在逐梦路上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态度,既有视野宏阔、呈现社会变迁和人物群体命运的史诗气质,也有观照当下、反映普通人追求美好生活的平民叙事。《父母爱情》《老农民》等剧将历史变迁、社会变革和人物命运交织呈现,更加注重挖掘时代浪潮下的文化底色,展现出强烈的社会使命感。《小别离》《欢乐颂》等剧反映当代都市生活和观念更新迭代,两部作品一经播出就成为社会热议话题,为后续深耕相关题材、推出系列作品并形成品牌打下基础。《红高粱》《平凡的世界》等严肃文学的成功改编,为文学作品的影视化表达树立了标杆,这些作品秉持原著的创作思想和情怀,辅以合理的艺术改编和电影化的视听表达,充满浓郁的艺术感染力,表现出中国独有的人文情怀和民族精神。

  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登上新高峰。以《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海棠依旧》为代表,重大题材更好地把握历史性与艺术性、革命理想与人性深度、革命斗争与观念碰撞、国家叙事与个体叙事的关系,以强烈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构建中国革命形象谱系,逐渐消除了此类题材脸谱化、概念化倾向。同时,电视剧的创作更加紧密地与党和国家重要时间节点相结合。围绕抗战胜利70周年、建党95周年、长征80周年等,《东北抗日联军》《伪装者》《彭德怀元帅》《解密》《绝命后卫师》等一系列作品引领观众回望苦难辉煌历史、追慕革命英烈先驱、感受胜利来之不易,同时也为革命历史题材创作树立正确态度、找到正确方向提供了有益借鉴。

  (三)新的历史方位引领现实题材和现实主义创作手法重回主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庄严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电视剧聚焦新时代新思想新征程挖掘选题。2017至2019年,一大批全方位描绘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生活图景的作品相继推出,为新时代聚力鼓劲。

  进一步传承和弘扬现实主义创作传统。2017至2019年,现实题材电视剧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显著提升,现实题材和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的主流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鸡毛飞上天》《黄土高天》《最美的青春》《在远方》等剧相继推出,有的呈现改革开放多层次、多维度景深,有的描写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伟大进程,共同形成了现实主义创作“高原”。《大江大河》作为其中的高峰之作,被誉为“改革开放的心灵史诗”。同时,现实题材作品的创作视野更加开阔。《人民的名义》《破冰行动》等剧以积极正面的姿态对党的十八大以来法治成果给予艺术化表现,不刻意回避问题也不过度渲染矛盾,通过有意识地正向引导让观众感受到正能量的鼓舞。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历史正剧和历史传奇剧再出精品。这期间,《换了人间》《可爱的中国》等一批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作品收获观众认可。其中,《外交风云》凸显了坚定的中国立场和鲜明的历史观,在年轻人中引发热烈讨论。历史剧形成了“历史题材、正剧品相”的创作趋势,《于成龙》《天下粮田》等剧以史为鉴、观照现实,展示出深厚的文化质感。古代题材更加注重价值层面的引领和提升,《琅琊榜》系列等让古装精品剧再次成为热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络文学作品、古典题材作品一样大有可为。

  (四)围绕主题主线,聚焦重大时间节点,电视剧创作高潮迭起

  2020至2021年,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背景下,电视剧行业真情倾听时代发展的铿锵足音,庆祝建党百年主题创作绽放异彩,现实题材精品力作迭出,尤其是重大革命、重大历史、重大现实题材创作达到了全新的艺术高度。

  把握时代主题,绘就新时代精神图谱。近年来,一批展现十八大以来中国史诗般伟大实践的作品接续推出。《最美的乡村》《江山如此多娇》等紧扣脱贫攻坚主题,热忱描绘党带领人民创造历史的火热篇章。其中,《山海情》以高超的艺术水准和美学追求获得如潮好评。为了对重大时代话题作出及时回应,电视剧在创作实践中开创了全新艺术类型——“时代报告剧”,《在一起》《石头开花》等作品坚持了中国电视剧紧扣时代脉搏、把握时代精神、表现时代风采的优良传统。值得注意的是,伴随中国正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和平之舟》《埃博拉前线》等剧立足新时代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大国担当,取得了国际题材电视剧的新突破。

  重大题材唤起对伟大历史进程的集体记忆。近两年,重大题材持续“破壁”“破圈”,形成独特的文化景观。《觉醒年代》以审美上的高标准和思想上的强能量,获得突破年龄圈层的巨大成功;《功勋》掀起全社会致敬功勋人物、弘扬功勋精神的热潮。还有《理想照耀中国》《百炼成钢》《光荣与梦想》《精神的力量》《跨过鸭绿江》等一大批作品播出,在探寻重大题材思想价值高点上开辟了新的维度,形成红色革命文化的收视高潮。

  二、坚持守正创新,国产电视剧创作取得历史性成就

  十年来,全行业始终坚持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工作的中心环节,供给结构的科学化和内容创作的精品化相得益彰,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的作用愈加凸显。

  (一)坚持从新思想中找方向、找思路、找方法,创作生产新风扑面

  十年来,国产电视剧自觉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谋篇布局,坚持“打造精品力作”核心环节,精品供给能力显著增强。

  现实题材主流地位进一步巩固。十年来,现实题材的创作规模始终占电视剧年度总产量的一半以上,一直是国产电视剧的创作主流和播出主导。这既是主管部门引导的方向和目标,也是国产电视剧创作的传统,更是电视剧工作者的行动自觉。

  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更加鲜明。十年来,国产电视剧始终站稳人民立场,让人民成为宏大命题和创作落地的交点。今年热播的电视剧《人世间》,一方面得益于小说原著深厚的文学基础,另一方面,创作者将对生活的体察和感悟融入影视转化的过程,更加符合当代观众的收视需求。

  创作力组织力全面提升。广电总局按照“找准选题,讲好故事,拍出精品”重要要求,建立完善了规划引导、创作指导、评优推优、宣传推广、扶持表彰等环环相扣的创新创优工作机制。尤其是围绕重大宣传节点,广电总局超前谋划、主动出题、实行全流程服务管理,推出一批极具影响力的高水准作品,成为推进精品创作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

  (二)锚定高质量发展,电视剧供给结构不断优化

  十年来,国产电视剧在改革中成长,创作生产和播出保持繁荣稳定的总体格局,供给端去产能化趋势明显。随着媒体融合的逐步深入,电视剧全媒体覆盖、全空间传播已成为主流。电视剧依然是各类视听媒体最看重的核心竞争资源,也是文化领域最具活力的中坚产业。

  从制作发行总量上看,在外部经济环境、媒介融合趋势和宏观调控手段的共同作用下,电视剧生产供大于求的局面得到了有效扭转,产业发展进一步回归理性。同时,电视剧平均集数减少至35部左右,行业发展中一度出现的“注水”问题有所改善,追求精品化成为主流趋势。

  从题材结构上看,现实题材、重大题材占比显著增长,越来越多的一线制作机构参与到了现实题材创作中,作品质量成为衡量一部剧的重要标准,自觉提升作品思想价值和文化内涵成为行业共识。

  从制播时间上看,电视剧创作仍处于活跃期,且始终保持较高收视需求和热度。影视剧类节目的播出时间占比始终在40%以上,在各类电视节目中位居前列,其中电视剧的播出数量也稳定在20万部次左右。

  (三)坚持改革创新,发展环境日益优化

  十年来,电视剧行业改革持续深化,行业生态明显改善。针对电视剧行业出现的新变化新形势新问题,广电总局在实践中进一步加强管理和引导。如针对“抗日神剧”“宫斗穿越”“老剧翻拍”等一些过热、过于集中创作的类型,采取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降温、降热、降躁,及时遏制倾向性创作问题;通过治理天价片酬、规范税收秩序、打击收视率造假、统一网台标准等一系列举措,扭转了行业部分失序失范问题;通过加强各环节全链条把关,确保电视剧始终沿着正确的创作方向前进,确保电视剧领域意识形态安全、文化安全。行业向更加健康的内容创作和产业生态回归,形成科学、合理、良性发展的创作播出局面。

  三、奋进新征程,电视剧创作迎来更辉煌的新起点

  十年的成绩生动证明,党对包括电视剧在内的社会主义文艺的领导是行业繁荣发展的根本保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是电视剧工作的根本遵循。剧集类作品作为当代中国主流大众文艺,其整体影响力和地位日益巩固,在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方面,在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方面,持续发挥着重要作用。

  十年的成绩来之不易,新的历史征程、新的目标任务,赋予电视剧新的时代使命。当前,在坚持现实题材主体地位的基础上,时代报告剧、室内剧、系列剧、单元剧等各类体裁、风格、样式电视剧创作生产百花齐放。新技术不断催生互动剧、短剧、竖屏剧等下一代剧集形态。但无论剧集形态如何变化,最重要的是对创作方向要有全面准确的认识,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审美趣向。电视剧行业要牢记职责使命,心怀“国之大者”,聚焦新时代新思想新征程挖掘选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讲好故事,紧跟用户审美需求变化和传播形态变革,进一步传承中华文明,增强内涵底蕴,以中华美学塑造国剧风范,秉持工匠精神提高作品质量,只有很好地理解和把握这些要求,才能创造更加繁荣的剧集时代,在新征程上推出更多高峰之作。


原文链接:http://jsgd.jiangsu.gov.cn/art/2022/8/8/art_69985_10567815.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法制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