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围绕“发现‘最上海’文脉,体验‘不一般’非遗”主题,开展了一系列宣传展示活动。
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就是要“推进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方世忠表示,“我们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大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奋力打造文化自信自强的‘上海样本’,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上海力量”。
感受城市文脉 彰显非遗魅力
围绕今年活动主题,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深入挖掘全市各区区域特色,精心设计文化游线和体验活动,串联起区域内经典建筑、文博场馆、非遗活动、公共文化特色空间等点位,希望大家用一场“最上海”的城市文脉微旅行,更好体验城市文化、感受城市文脉。
同时,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联动全市各区、各非遗保护单位、传承人等相关主体,在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前后集中组织开展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活动,共计527项。全市活动围绕“漫游赏非遗”“品购享非遗”“沉浸传非遗”“互鉴知非遗”四大特色主题铺开,引导广大民众畅享非遗购、探访非遗味、共赴非遗游,展示传播上海非遗迷人魅力。
主题活动多元 传承保护理念
6月9日下午,在杨浦滨江明华糖仓举办的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会场活动中,“非遗美食推荐官”召集令发布、第二届“非遗新体验”国潮文创设计大赛启动、“最上海”城市文脉推荐线路发布、杨浦文物数字管理平台上线及上海市文物建筑保护利用创新中心揭牌等活动精彩亮相。市文化旅游局与华建集团还举行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
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会场活动之一的“传承·活化·共享”建筑遗产保护利用专家分享会上,唐玉恩、赵晨、陈立缤、章明4位专家聚焦上海各类建筑遗产保护和活化利用作了分享,用一个个经典案例阐释上海城市更新过程中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理念和经验。
构筑体验场景 丰富文化供给
近年来,上海完成了一批重要历史建筑修缮保护和活化利用工程。杨浦滨江“工业锈带”转型“生活秀带”,武康大楼三年三次焕新,上生·新所70年后再绽放,百年张园焕新回归,一处处有故事的建筑完成修缮,华丽变身为城市的人文新景观、人民的休闲好去处,更好地彰显城市美的追求、高的颜值、暖的表情。
“何以中国”“对话世界”“何谓海派”等文博美术大展品牌让中华文明、上海文化不断融入百姓日常生活,成为市民游客触手可及的丰厚滋养。上海是一座“人民城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始终是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建筑可阅读”“非遗新体验”“海派城市考古”等都市文旅品牌,文化遗产发挥着构筑体验场景、丰富文化供给的重要作用,人人共享,美美与共。
截止2023年6月,上海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63项、市级251项、区级近800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120名、市级794名、区级近千名。列入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项目19项,市级传统工艺振兴目录80项,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2处。作为商通四海、人聚万邦的世界会客厅,上海今后还将充分利用自身平台优势,在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重大国际性活动中,高水平做好相关非遗展示宣传工作,讲好中国故事。
原文链接:http://whlyj.sh.gov.cn/wlyw/20230609/e1df25ce35954290b861d7de5dd0cd9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