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广电法治网!

广电法治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广电聚焦 > 正文

牢记殷殷嘱托 书写美好华章_时政要闻

发布时间:2023-05-21     来源: 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     作者:佚名    

  

  真理光辉穿透时空,思想力量历久弥新!

  201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对天津工作提出“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重要要求。

  鉴往而知今,从历史坐标中观察,才能更加准确标注科学思想的光辉历程,才能更加深入理解实践基础上理论创新的重要意义,才能更加深刻领会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真理力量。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召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对国内外环境的新变化、人民群众的新期待,着力加强发展、民生、党的建设等重点领域工作,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整体跃升的任务紧迫而艰巨。“三个着力”重要要求,饱含着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干部群众的关心厚爱、对天津在新时代为全国发展大局拓新破题的厚望和嘱托,是领航天津的方向标,也是天津必须回答好的考卷。

  十年砥砺、十年奋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四次到天津视察工作、出席活动,向在津举办的第三届世界智能大会、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致贺信,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为天津发展注入了强大政治动力、精神动力、工作动力。市委始终牢记殷殷嘱托,坚持把“三个着力”重要要求放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科学体系中深化理解认识、与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作出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一体领会落实,深刻把握“三个着力”重要要求对怎样发展、为谁发展、以什么为保障的系统指导,深刻把握高质量发展、以人民为中心、加强党的领导之间的逻辑意蕴,胸怀“国之大者”,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努力书写精彩答卷,推动天津经济社会发展发生影响深远的重大变化。

  迈上新征程,市委、市政府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三个着力”重要要求和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立足中国式现代化新场景,组织实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支撑引领、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港产城融合发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心城区更新提升、乡村振兴全面推进、绿色低碳发展、高品质生活创造、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等“十项行动”,为全面建设高质量发展、高水平改革开放、高效能治理、高品质生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明晰了施工图、任务书和实景图,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津沽大地生动实践。

  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范畴之一,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集中体现在发展质量上。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这是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必须回答好的重大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提出“三个着力”重要要求,第一个就是要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党的二十大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推动高质量发展,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是关键点、也是着力点。提高质量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意味着发展模式的变革;提高效益就要注重把握质量和数量的协调平衡,通过质的提升为量的增长提供持续动力,通过量的增长为质的提升提供重要基础,在提高质量效益的基础上保持合理的经济增长,以量变的积累实现质变的飞跃。

  十年来,天津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扭住质量和效益推动转型升级,调整经济结构,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解决制约经济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为高质量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新征程上,要继续坚持把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把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贯穿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整个过程。切实把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优势、产业基础优势、科技教育人才核心优势、港口“硬核”优势、城乡空间资源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持续激发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不断做大做强天津经济实力。今年一季度我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5%,实现开门红。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牵引。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时指出,要谱写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京津“双城记”。2014年2月,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起势落子。2019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时指出,促进京津两市真正实现优势互补、强强联合。今年5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强调要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增强抓机遇、应挑战、化危机、育先机的能力,统筹发展和安全,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推进各项工作,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努力使京津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指出要唱好京津“双城记”,拓展合作广度和深度,共同打造区域发展高地,在建设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中发挥辐射带动和高端引领作用。

  京津城际列车上如织的人流,是京津“双城记”和“轨道上的京津冀”的直观反映;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京津中关村科技城的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是产业协同的生动范例;蓝天碧水是生态协同的显著标识。瓣瓣同心结出累累果实,见证着天津落实、融入和服务重大国家战略的坚实步伐。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了新场景、提出了新要求。“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行动”位列“十项行动”之首,彰显了市委、市政府对落实重大国家战略的高度政治自觉,彰显了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务实行动,彰显了以重大国家战略引领天津高质量发展的科学谋划。新征程上,要把握“一基地三区”功能定位,以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为“牛鼻子”,全力唱好京津“双城记”,密切与京冀各领域协同联动,让一体化交通网络“跑起来”、生态环境持续“好起来”、产业对接协作“串起来”、协同创新步伐“快起来”、群众获得感“多起来”,在推动重大国家战略走深走实中为天津高质量发展创造更为广阔的战略机遇。

  高水平改革开放赢得新优势。天津,因河而生,向海而兴。对外开放、先行先试是其与生俱来的城市基因。高水平改革开放,是天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的“四高”目标之一。

  201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天津要充分利用滨海新区平台,先行先试重大改革措施,努力为全国改革发展积累经验”。市委始终把滨海新区作为天津发展的龙头、引擎和重要增长极,作为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共建“一带一路”的战略支点,着力推进重点领域改革等取得突破。天津自贸试验区结出581项“创新果”,38项试点经验和实践案例向全国复制推广。至2023年2月,空客天津总装线已累计交付飞机644架,产能全面覆盖A320系列飞机,空客公司将在天津建设第二条生产线。东疆片区作为我国租赁聚集地,租赁资产规模截至去年年底已超1.4万亿元,成为全球第二大飞机租赁中心。今年前两个月,天津口岸跨境电商B2B(企业对企业)出口额达166.67亿元,同比增长956.5%,跑出外贸新业态的“加速度”。市委、市政府实施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支撑引领行动,坚持从全国发展大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布局、天津发展全局中定位和谋划滨海新区发展,加快建设以滨海新区为龙头的改革开放先行区,更好发挥先行先试作用,用好自贸试验区等开放平台,加强“首创性”制度创新供给,实施一批战略性、创新性、引领性改革措施,推动开放向更高水平迈进、改革向更深层次挺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的支撑力引领力。

  天津港作为京津冀地区的海上门户、“一带一路”的海陆交汇点,吞吐万汇,奔流不息。2019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港时强调,“经济要发展,国家要强大,交通特别是海运首先要强起来。要志在万里,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智慧港口、绿色港口,更好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共建‘一带一路’”。2020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总书记点赞“天津港蓬勃兴盛”。目前,天津港建立了遍布京津冀的营销服务网络,建成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同世界上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个港口有贸易往来,近期开通数条“一带一路”及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新航线。实施港产城融合发展行动,把天津港这一“硬核”资源作为引领发展的潜力所在,树立“大港口、大开放、大循环”理念,推动港产城实现深度融合、相互赋能、共同发展,推进港口与城市、港区与园区有机衔接、深度互动,加快建设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在为天津发展注入新动力的同时,更好服务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

  科技创新摆在核心位置。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时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2019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津视察时强调,“自主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动能转换的迫切要求和重要支撑,必须创造条件、营造氛围,调动各方面创新积极性,让每一个有创新梦想的人都能专注创新,让每一份创新活力都能充分迸发”。天津坚定下好科技创新先手棋,塑造发展新优势,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和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持续位居全国前列;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从头合成,被国内外专家认定为“典型的0到1原创性突破”;形成智能科技、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市委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行动,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着力建设高质量教育强市、科技创新高地和开放型人才高地,把天津科教人才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为国家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今年3月脑机交互与人机共融海河实验室正式揭牌,与细胞生态、信创、现代中医药、合成生物学、物质绿色创造与制造等共6家海河实验室,作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突破型、引领型、平台型一体化的大型综合性研究基地,不仅解决从0到1的基础研究,更为从1到N的成果转化和项目落地提供强大保障。规划建设天开高教科创园,是推进科技创新的重点之举、城市更新的亮点之举,建立高校与产业园区“握手”通道,探索“学科+人才+产业”的创新发展模式,推动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促进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天津发展制造业有优势、有基础、有机遇,实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瞄准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功能定位,充分发挥天津制造业的历史传承优势、基础配套优势、产业发展优势,通过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支持国有、民营、外资等各类制造业企业实现竞相发展、健康发展。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以科技创新引领制造业发展、赋能实体经济,推动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实现制造业链条延伸和价值增值,提升产业发展的接续性和竞争力。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坚定不移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高质量发展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才有意义;依靠人民,发展才有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津调研的重要内容。“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要实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良性循环”。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要求,充分体现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体现了人民利益是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体现了发展与民生的辩证统一,明确了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路径。

  十年来,天津广大党员干部自觉把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植根心底、见诸行动,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眼普惠、面向普通、惠泽普遍,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民生实事,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每年实施20项民心工程,财政支出的75%用于民生领域,下大力解决“一老一小”问题,为36万户居民解决历史遗留的房屋产权问题,完成160余万平方米棚户区改造,提前和延长供暖期,让群众真切体会到党和政府的温暖。新征程上,要坚持在高质量发展中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找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切入点、保障改善民生的结合点,增强做好民生工作的经济实力和物质基础,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暖民心的事办细、顺民意的事办好,不断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群众享有高品质生活。

  持续推进共同富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就业是民生之本,是每个人实现梦想的基础。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市人力资源发展促进中心、天津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强调要搞好职业技能培训、完善就业服务体系。2022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向在津举办的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致贺信。市委、市政府充分发挥天津作为全国唯一的国家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的优势,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出台《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意见》等30余个政策文件,建立起贯通“中高本硕博”的职业教育培养体系,为更多人提供“人生出彩的机会”。实施“海河英才”行动计划,构建多层次、全覆盖的促就业、聚人才政策体系,推动创业带动就业,用真情实招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好就业、就好业”。

  城乡协调发展是共同富裕的应有之义。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5月在天津视察时提出“希望天津加快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考察时,关切地询问天津小站稻的情况。我市编制了《天津小站稻产业振兴规划》,加强优质小站稻种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从“一粒良种”到“万亩良田”,从单一种植到农旅融合,重塑小站稻产业辉煌。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下决心把民族种业搞上去。我市以农作物育种为重点为种业振兴添动力,“津字号”黄瓜品种推广面积占全国华北型品种七成以上,花椰菜新品种出口量占我国花椰菜种子总出口量的20%以上,芹菜种业占全国市场的30%,越来越多“津字牌”种子撒向全国,赋能“希望的田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实施乡村振兴全面推进行动,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突出粮食安全这一“国之大者”,为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作贡献。突出农业高质高效这一重点任务,牢牢把握现代都市型农业的发展方向,着力做好“土特产”文章,坚持以现代化理念取胜、以都市型特色取胜、以品质取胜、以科技创新取胜、以新业态取胜、以综合效益取胜、以新体制取胜,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推动农业“接二连三”、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突出乡村宜居宜业这一重要目标,着力打造和美乡村。突出农民富裕富足这一根本目的,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精准扶持经济薄弱村,精心创建乡村振兴示范村,进一步做好东西部协作和支援合作工作,推动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

  增进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中新天津生态城时指出,生态城要兼顾好先进性、高端化和能复制、可推广两个方面,在体现人与人、人与经济活动、人与环境和谐共存等方面作出有说服力的回答,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示范。中新天津生态城从一片空白的盐碱地,逐步发展成生机勃勃的生态城市、智慧城市,大气环境、水环境质量均达到有监测记录以来最优水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较2013年增长了近一倍;绿色建筑比例达100%,建立起智慧城市指标体系;智能科技、文化旅游等主导产业落地生根,拔节生长,年均接待游客超过700万人。全市875平方公里湿地野趣自然、736平方公里绿色生态屏障绿意延绵、153公里海岸线水清滩净。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实施绿色低碳发展行动,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坚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进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效能,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天津。

  创造高品质生活。天津是中国近代体育发祥地,是中国百年奥运梦想的策源地。2017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来津出席第十三届全运会开幕式;2018年6月,同俄罗斯总统普京在津共同观看中俄青少年冰球友谊赛。这为建设健康天津、体育强市注入了强大动力。“运动之都”“排球之城”的建设,为津城百姓的高品质生活加油助力。

  聚焦让人民生活幸福这个“国之大者”,实施高品质生活创造行动,推动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基础上,顺应人民对高品质生活需求,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创造高品质生活。着力提升公共服务体系现代化水平,通过优化卫生健康、公共文化等服务,构建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使教育更优质、工作更稳定、收入更满意、保障更可靠、就医更便利、住房更舒适、环境更优美、精神文化生活更丰富,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的重要要求,实施中心城区更新提升行动,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推进城市功能更新、品质提升,提升城市治理能力,营造宜居、宜业、宜乐、宜游的良好环境。充分发挥中心城区创新资源集中、创新创业活跃的特点,在提升城市产业实力、城市软实力、公共服务能力、辐射带动能力和城市治理能力上下功夫,全面提升经济品质、人文品质、生态品质、生活品质,让城市的面子和里子都美,更好支撑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

  着力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视察时指出,“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是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特别强调“各级党委要改进领导经济工作的方式方法”。深刻阐明了发展、民生和党的领导的关系,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十年来,市委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深学笃用党的创新理论,引导党员干部坚定信仰信念,自觉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以自我革命精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把修复净化政治生态作为基础性、系统性工程,像改造盐碱地一样从最深处挖掘、从根子上治理,向圈子文化、码头文化、好人主义宣战,破立并举、激浊扬清、扶正祛邪,推动政治生态发生明显变化,为改革发展固本强基。全面加强党的领导,逐级开展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全面推进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村(居)委会主任“一肩挑”,实施村社区星级管理,基层党组织建设切实加强,党的建设展现新气象。在疫情防控大战大考中,各级党组织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勠力同心、担难担险,让鲜红党旗高高飘扬在抗疫斗争第一线,筑牢守护津城百姓安全健康的铜墙铁壁和坚强防线。

  新征程上,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实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行动,树牢大抓基层、大抓基础的鲜明导向,围绕加强党的领导、为民服务、安全维稳,实施政治引领、综治能动、法治保障、德治教化、自治强基、智治支撑工程,做强基层治理“主阵地”,做活基础网格“微治理”,做大治理骨干“生力军”,做优为民服务“大文章”,做实赋能减负“组合拳”,不断开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局面。

  突出党的政治建设这一根本性建设。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更加深刻地领悟“两个确立”是党在新时代取得的重大政治成果,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决定性因素,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应对一切不确定性的最大确定性、最大底气、最大保证,更加深刻地感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重大贡献和真理力量、实践伟力,切实把“两个确立”的政治成果转化为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转化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的持续提高,更加坚定自觉地把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的殷殷嘱托全面落实在津沽大地上。

  抓好思想建设这一基础性建设。2019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南开大学时,现场翻阅了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三进”教材教案。如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已在全市高校全面开设,我市获批全国首批“大思政课”建设综合改革试验区,全国高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学联盟落户天津,党的创新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深入推进,思想建设根基不断夯实。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市委开展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举办市委中心组读书班、主题教育读书班、党员领导干部研讨班等,引领全市党员干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全市各级党组织通过党委中心组学习、支部学习、“三会一课”等,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核心要义、实践要求,在全面学习、具体运用上下功夫求实效,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推动组织工作提质增效。出台《关于聚焦服务市委“十项行动”推动全市组织工作提质增效的实施方案》,以忠诚铸魂、聚力提质、瞪羚淬炼、雏鹰培育、强基赋能、智汇津门、家暖心安、出手出彩为抓手,项目化、系统化、集成化推动组织工作在巩固优化中提质增效。以“瞪羚淬炼”为抓手,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先后推进从市级机关、市管企事业单位选派一批35岁左右的年轻干部到乡镇街道担任党政正职,从驻津高校、市属高校和重点园区择优选派50名干部人才进行双向挂职等工作,不断推动体制机制创新,拓展培养锻造高素质干部队伍的有效途径,持续充盈各级年轻干部“蓄水池”,为全市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破立并举持续净化政治生态。召开全市持续净化政治生态推进会暨警示教育大会,组织党员领导干部参观全面从严治党主题教育展、集中观看警示教育专题片。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重要论述和关于持续净化天津政治生态重要指示要求,紧密结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充分发挥警示教育震慑作用,坚持以案说纪、以案说法、以案说德、以案说责,破立并举持续净化天津政治生态,坚定不移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努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加快实施推动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提供坚强保障。

  科学思想领航征程,海河儿女奋发竞进!

  党的二十大开启新征程,天津发展站在了新起点。全市上下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下,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团结奋斗、笃行不怠,认真贯彻落实“三个着力”重要要求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学在深处、谋在新处、干在实处,全力推进“十项行动”,跑出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托举起津城百姓满满的幸福,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在津沽大地的美好华章!


原文链接:http://whly.tj.gov.cn/XWDTYXWZX6562/szyw/202305/t20230515_6239165.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法制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