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广电法治网!

广电法治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广电聚焦 > 正文

追寻广电先辈红色印迹 建功乡村振兴“新战场”

发布时间:2023-04-15     来源: 广东省广播电视局网站     作者:佚名    

  中心坝村委老何村,是革命老区村,也是毗邻罗坑大草原的旅游“网红”点。在老何村村口的村史宣传橱窗里,陈列着这样一张照片,照片中的老人,戴着眼镜,慈祥中透着一股书卷气,文字介绍为:“陈克曲英乳人民义勇大队政委”。2021年下半年的一天,这张照片引起了来村里走访的省广播电视局、广东广播电视台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员的注意。

  

  图片1.png

  

  (老何村村革命史宣传照片)

  工作队中有队员曾在原广东人民广播电台工作过,电台也有一位老台长叫陈克,也是很早就参加了革命。印象中,陈克老台长戴着眼镜,跟这张照片倒有几份相似,他们是否是同一个人?将照片发回台离退休人员服务部后,很快得到反馈:此照片就是原省广播电视厅副厅长、广东人民广播电台台长陈克同志。

  原来,早在70多年前,党组织委任陈克同志为曲英乳人民义勇大队政委,在罗坑一带带领队伍与反动势力做斗争。也许是机缘巧合,多年后的2021年,在广东省委省政府的部署下,省广播电视局、广东广播电视台组团,派出6名队员驻韶关市曲江区罗坑镇开展帮镇扶村工作。

  作为省广电系统的老前辈,陈克政委当年在罗坑留下哪些革命故事?参加过什么样的战斗?2021年年底,驻镇工作队就把收集整理陈克同志的红色故事,作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丰富罗坑镇红色资源的重要工作来推进。但很快发现,陈克在罗坑近三年的革命史料并不多,很多记载都是一笔带过。

  

  图片2.png

  

  (陈克调任省广播电视厅第一张工作照)

  经查阅相关档案和党史资料,陈克简历如下:陈克,原名陈隆基, 1923年6月生于广东省郁南县。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入读国立中山大学法学院社会系。1944年加入广东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同年参加东江纵队第一期青年干部训练班学习,毕业后到珠江纵队任中队政治指导员。1945年10月后,受组织委派,陈克到粤北开展地下党活动。1949年初,陈克被任命为中共湖南宜章县委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1950年后,陈克历任韶关北江专署民政处长、英德县人民政府县长、广东省委宣传部和中南局宣传部宣传处长等职。1978年,陈克调任广东广播电视厅任党组副书记、副厅长兼广东人民广播电台台长,1986年3月离休。

  公开的史料关于陈克同志在罗坑这一段时间的记载并不多,驻镇工作队想当面向陈老请教,可当时正值新冠疫情肆虐,98岁高龄的陈老也住进了医院,约了几次都没成功。更令人遗憾的是,2个多月后的2022年2月6日,传来了陈老在广州病逝的消息。

  《郁南人在广州》一书中,专门有一篇文章介绍陈克同志,关于罗坑的描述有这样一段记载:1989年的一天,电台办公室党支部负责人询问陈老:能否带我们去看看您战斗的地方?他欣然应允,罗坑这片洒满烈士鲜血的地方,留下了陈老太多的记忆……。有罗坑老人回忆,陈克同志于世纪60年代和90年代期间两次回罗坑看望乡亲们。罗坑上了年纪的人都听闻过陈克的故事。

  

  图片3.png

  

  (1998年9月,陈克同志回罗坑看望乡亲们)

  

  图片4.png

  

  (1998年9月,陈克同志瞻仰罗坑革命烈士纪念碑)

  驻镇工作队认为,收集整理好罗坑红色资源,能促进罗坑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提供本地学习榜样,在营造红色文化氛围的同时,提升红色旅游层次。也是实施乡村振兴工作中,实现文化振兴、组织振兴的重要内容。通过走访调研,工作队委托了罗坑本地乡贤、省税务局原二级巡视员黄桂祥来收集整理陈克同志在罗坑的战斗故事。黄桂祥是从罗坑走出去的,他的祖父辈曾经与陈克接触过,他很高兴的接受委托并加班加点查找资料、走访村民,历时大半年时间写出了近万字的初稿,经韶关市和曲江区相关党史专家把关,陈克同志家属审阅,最终形成《陈克同志在罗坑打游击的故事》一书。书中详介绍了陈克同志参加白沙起义、在罗坑蒋公四峒反三征(征兵、征粮、征税)、指挥迳口阻击战等故事。下一步,工作队将与罗坑镇形成合力,以“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为契机,围绕陈克同志的故事,立足罗坑革命老区实际,制作成红色书册和电视专题短片,挖掘更多的红色资源,打造“研学+”文旅线路,助推罗坑镇高质量发展。

  

  图片5.png

  

  1983年除夕,陈克台长(左一)参加广东电台组织的《大众生活》活动,与孤儿一起过年

  青年时期的陈克投笔从戎,从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山五桂山突围战,到解放战争时期的罗坑迳口阻击战,他历经众多的大小战斗,面对强敌,陈克同志始终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战斗,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年过半百后又拿起话筒,投身人民广播事业,推动成立了珠江经济台,创造了广播界的“珠江模式”。在陈克身上,体现了伟大建党精神,是广电人身边的英雄,也是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鲜活例证和对标榜样。

  在此,驻罗坑镇帮扶工作队向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发出邀请,希望大家走进罗坑,追寻老一辈革命先烈的红色足迹,赓续红色血脉,参观一代代共产党员为之奋斗的罗坑新农村新面貌,体验并参与罗坑正轰轰烈烈开展的乡村振兴建设。

  现节选《陈克同志在罗坑打游击的故事》一段:

  “1949年大年初四,游击队从罗坑下坪和下峒村,转移到邻近隔河的樟市龙岭村开展宣传发动工作。年初五黄昏,部队派往山外收集情报的民兵报告:国民党39军147师一个连的兵力,将进剿罗坑,部分兵力已从乌石渡江进入樟市,公开叫嚣“罗坑罗坑,死过咸鱼,永难返生”。可见,其对罗坑根据地恨之入骨。

  情况紧急,当天晚上,陈克政委与何远赤大队长召集小队长以上干部会议。大家分析认为,39军虽然是的国民党中央军,内战开始时从山东败退韶关,补充新兵较多,士气较差。在粤北地区他们仗着先进武器四处进犯根据地,犯下种种罪行,应借此机会狠狠教训这支残军。会议决定:利用山地地形,以自己的70人枪,采取正面阻击,南侧围攻的方法,迎战敌方的100多人。

  次日上午10时许,瞭望哨兵见敌军一众人马(还有山炮、车辆),经过竹高潭村对岸狭窄山路急促而来。听完报告,陈克带着刚满18岁的文化教员张志明,快步爬到山腰,拨开草木便见敌军鱼贯而来,大约有200多敌军,后续仍有更多人马跟进。陈克心中吟道:“哪止100人,好几百个对手呀!”很明显情报有误,敌众我寡(事后得知,敌方是一个营,加上乌石、樟市、罗坑附近几个乡联防队员,共五六百人)。

  “打还是不打?打!坚决地打”!当已经能听到敌人脚步声、说话声时,陈克政委一声:“打!”步枪、机枪、手榴弹一起涌向“蛇形“的敌军,半空升起滚滚烟尘。受突袭的敌军一时惊呆了,待转过神来还击时,已伤亡七八人。迳口段的战斗打响后,敌人依仗优势兵力和先进武器,不断用机关枪、小钢炮和步枪向游击队猛打、猛扑过来,我方人数虽少,但个个精神抖擞,借助有利地形坚定灵活地还击敌人,枪炮声响彻整个山冲。

  随后,西南面山头的枪声也响起来了,何远赤大队正带领李球小队迎击从河岸窜来的敌军。一时间,敌我双方各据小山头互相对射。我方指战员团结一致、英勇善战,稳准狠打击敌人。敌人两次强攻,都被何大队长指挥反扑过去,长短枪、土炮瞄准敌人狠狠射击,手榴弹也准确在敌群中开花,敌人只好连滚带爬退缩到溪边。而在正面战场,陈克政委带领部队迎战敌军主力,战斗越来越激烈。我方虽然占据有利地形,但弹药已消耗过半,伤员不断增多,而敌方正以数倍兵力持续向我阵地扑来。陈克见战斗进入残酷状态,再僵持下去将对我军十分不利,他指挥大家边打边退,并派人通知何大队长,向罗坑大坑坪撤离。敌人很机警,一看我方火力减弱后撤,便紧追不舍,狂叫着“抓活的、抓活的,共匪跑不了啦。”情形紧迫,陈克叫来张志明,嘱咐他带领另外三位战士(华昌、陈志雄、文北华)组成战斗小组狙击压制敌人,掩护大队撤退。部队边打边撤,翻过两个山头退到龙岭村后面的大山里。但张志明掩护小组,遭遇东西两侧敌人的包围,他们无法跟上大部队,被迫退到一处山坑里顽强抵抗,敌人不敢靠近,就点燃山火缩小掩身地面,进行投弹和集中射击,最终四位年轻战士全部壮烈牺牲(年龄都在18至22岁之间)。第二天,陈克、何远赤等实地寻找时,发现他们身上都已中弹五六处以上,张志明手上仍紧紧握着手榴弹,英烈形象令人难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四位战士英名铭刻在“罗坑烈士纪念碑”上,昭示大地。”

  (省广播电视局、广东广播电视台驻罗坑镇帮扶工作队)

  


原文链接:http://gbdsj.gd.gov.cn/zxzx/bjxx/content/post_4152069.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法制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