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拍摄有难题,就去巨鹿路709号。”过去几年,这句话在全国很多剧组之间口口相传——这个地址,向来自全国的影视摄制组提供拍摄支持、版权交易、版权纠纷调解等服务,已经成为上海影视产业环境的窗口和缩影。
一个月前,上海市广播影视制作业行业协会、上海市影视摄制服务机构、上海市版权服务中心同时乔迁新址,正式在位于闵行的中国(上海)网络视听产业基地挂牌。曾经,巨鹿路三楼小小的办公室里,墙上层层叠叠挂满了锦旗,桌上也层层叠叠堆满了亟需协调的工作单,但几乎每一张工作台上,每一台电脑屏幕上贴着同样十个字,“少讲不能办,多想如何办”。现在,过往的褒奖和荣誉,累累的工单和文件,还有服务好全国剧组的用心和悉心,全都带来了紫竹园区。协会和机构负责人于志庆说:“窗口变多了,变大了,但不变的是我们服务的温度。”
协调拍摄,甘当“剧组保姆”
2014年之前,剧组到上海拍摄,碰到难协调的取景地,只能一筹莫展。那一年,上海市委宣传部联合全市九大部委共同出台促进上海电影发展的政策,为建立和完善上海电影摄制服务机制而在国内首次设立专门的服务机构——上海市影视摄制服务机构,免费为各类来沪影视拍摄主体提供咨询、协调服务。
截至2022年11月25日,机构共受理政策、信息咨询和协调服务11370件次,其中咨询类服务9561件次,协调类服务1809件次,项目受理达标率为100%。接受咨询服务的单位共7058家,其中上海单位4901家,外地单位2157家;接受协调服务的影视剧组共739个,其中上海剧组382个,外地剧组357个。历经近八年的探索实践,上海在影视摄制服务机制的建设和业务操作层面具备了规范化、标准化和国际化的水准,受到了拍摄剧组和单位的高度评价,被誉为上海影视产业的“老娘舅”与“剧组保姆”。 于志庆表示,机构目前在全市16个区设立了工作站,并形成一整套工作流程:“对剧组来说,无需‘找人’‘托关系’,只要按照要求提交申请,我们团队都会尽心尽责去做好协调工作。很多人问我经验是什么,我的回答都只有一个词:服务!”
这个春夏,《人生·路遥》剧组就特别感受到了这个“剧组保姆”服务的温度。机构不仅在开机前、停工时、再拍后,帮助剧组协调、落实拍摄场地,帮助全组应对上海疫情防控的心理压力和物资困难,让他们意外和感动的是,考虑到各地疫情防控政策的差异,上海市影视摄制服务机构在他们结束上海拍摄工作前,主动联系了陕西省影视摄制服务中心,提前为剧组的转场拍摄做好准备工作,针对包括剧组人员人数、所涉及的拍摄地、初步的拍摄计划、场景置景方案和疫情防控要求等方面,进行了多次细致的沟通联络,以确保剧组落地能够快速顺利地进行拍摄。
拥抱变化,联动文旅和消费
为便于剧组在上海拍摄,机构多年来持续走访全市各区文旅局、文化影视产业园区,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不断开拓全市取景地资源。“吸引剧组来取景,既能充分展示城市风貌、风土人情,得到比旅游宣传片更好的城市宣传效果,又能借此展示城市影视产业政策,吸引影视企业在本地落户、立项。”于志庆说,从连续六年编制《上海影视拍摄指南》,到推出指南电子版,再到上海市影视摄制服务平台网站正式上线,他们主动拥抱数字化时代,努力拓展上海影视产业服务能级,“我们希望剧组在上海拍好,也把上海拍好。”这是服务的初衷,也是服务的目的。
“我们推荐的影视拍摄取景地,从2014年75家,已增加到目前的405家。”工作人员骄傲地地告诉晚报,他们还通过协会公众号、抖音、短视频等多渠道推介,向全国乃至全世界推广上海拍摄取景地。目前,众多取景地已成为“打卡地”,并联动文化影视、旅游观光、消费经济等场景,让专业服务与公众消费有机结合,带动市场经济发展。
积极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为贯彻落实推动长三角一体化更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战略,2019年协会携手机构,联合江浙沪皖主要影视基地发布了“长三角影视拍摄基地合作机制”,推动区域内影视拍摄服务的协同合作与联动发展。2020年,成立“长三角影视拍摄基地合作联盟”,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加强联盟成员横向交流,完善行业自律,提升协作能力,赋能长三角影视拍摄服务的一体化联动。
联盟成立后,机构作为联盟秘书处,积极组织开展业务交流,通过走访基地、工作座谈会、业务洽谈会、经验分享会等形式促进各基地间互动,并合力向国内外市场推介,已逐步构建形成影视拍摄服务体系。2021年,联盟携手机构举办“长三角影视拍摄基地合作联盟”推介会,发布《长三角影视拍摄指南》(2021版),推动长三角地区影视产业的共同繁荣发展。
版权服务,线上线下齐发力
同样从巨鹿路709号迁址紫星路的上海市影视版权服务中心,也从没有停下过服务产业的脚步。
2019年12月,上海市影视版权服务中心成立。2020年1月,上海市影视版权纠纷调解中心揭牌。三年来,协会依托调解行业纠纷,积极帮助会员单位解决因制作、版权合同不完善带来的问题。截至2022年11月底,上海市影视版权服务中心受理版权协调咨询457例(包含电视剧政策咨询、申请剧本公安协审、版权运营专项咨询等),协调影视版权纠纷109例(包括申请法务协助,合同纠纷调解等),版权金融服务52例(包括投融资指导,IP开发运营等);举办线上线下影视版权讲座56场,中心公众号共发布影视版权法律知识108期,累计问答数近360个,影视版权系列案例50期,影视版权一周资讯86期,影视版权讲堂抖音内容录制12期,优质版权项目推介4期;编印《上海市影视版权服务中心手册》一套,《上海影视版权指南》一套,《影视版权普法手册》两本,《影视版权案例详解》一本,《影视版权一本通》一本……“一方面,在线上我们通过抖音、公众号发布培训课程,开展空中课堂,另一方面线下我们通过各专委会开展编剧、制片、投融资、发行、法务、版权等综合性培训课堂。”于志庆还告诉晚报,今年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后,在市委宣传部的领导下,协会与上海市影视版权服务中心配合、组织召开了文化金融研究座谈会,进一步打通政府、企业、银行金融、担保机构之间的联系,为影视企业探索更优质的金融服务,将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到中小微企业之中,帮助企业切实解决资金难、融资难、版权质押等问题。“无论在巨鹿路,还是在紫竹园区,协会将继续把‘服务’这两个字融入血液里,刻进基因里。只有不断优化服务菜单,不断创新服务效能,才能不断提升上海影视行业的吸引力,才能为建设全球影视创制中心夯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