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广电法治网!

广电法治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广电资讯 > 正文

年末的上海,各项工作紧锣密鼓。经历了上半年的艰难抗疫之后,上海正在开足马力,向着全年经济正增长的目标稳步迈进。   重重挑战中,一些好消息令人振奋:如期举行的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总成交额735.2亿美元,同比增长3.9%;今年前三季度,上海外商直接投资185.68亿美元,同比增长11.3%;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等国际盛会相继在沪召开……   突如其来的疫情之后,上海为何能迅速复苏、重焕光彩?全球英才和国际资本为何始终青睐上海?瞄准社会主义现代

发布时间:2023-01-07     来源: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     作者:佚名    

  

    年末的上海,各项工作紧锣密鼓。经历了上半年的艰难抗疫之后,上海正在开足马力,向着全年经济正增长的目标稳步迈进。

    重重挑战中,一些好消息令人振奋:如期举行的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总成交额735.2亿美元,同比增长3.9%;今年前三季度,上海外商直接投资185.68亿美元,同比增长11.3%;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等国际盛会相继在沪召开……

    突如其来的疫情之后,上海为何能迅速复苏、重焕光彩?全球英才和国际资本为何始终青睐上海?瞄准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种种韧性表现背后,是上海提升城市“软实力”的不懈努力。

    历经风雨,愈见城市软实力

  上汽集团生产的MG MULAN从上海发运出口欧洲市场.jpg

  上汽集团生产的MG MULAN从上海发运出口欧洲市场(受访者供图)

    今年10月底,上海市统计局发布数据:前三季度上海GDP累计为30957亿元,同比下降1.4%,降幅较上半年收窄4.3个百分点。前三季度上海经济呈现V型反转态势,经济总量继续保持全国首位城市地位。

    首位城市,来之不易。当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城市经历疫情风雨,上海发展韧性不减。

    这样的表现,是软硬实力协同发力的结果。

    从硬实力看,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上海2021年经济总量突破4万亿元,排名全国首位。世界城市实验室发布的《2021全球城市500强》中,上海排名第九,位居中国40个入选城市首位。

    随着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不断推进,上海的硬实力还在不断提升。最近,在上海制造的国产大飞机C919获颁生产许可证,在上海设计建造的国产大型邮轮发布服务品牌。今年前10月,上汽集团销售整车427.4万辆,在中国市场保持领先地位。海外销量达到77.2万辆,超去年全年水平,“海外每卖出3辆中国车,就有1辆是上汽造。”

    硬实力的闪耀,离不开软实力的默默滋养。

    世界上很多城市都有自己的精神品格,如纽约的“梦想和创造”、伦敦的“不屈不挠”,这些精神品格穿过历史长河,经受时光洗礼,内化为城市软实力的内核。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提炼概括了“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上海城市精神和“开放、创新、包容”的上海城市品格,为上海提升城市软实力提供了行动指南。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2020年疫情暴发以来,上海的外商投资仍然逆势增长。最新统计显示,上海已累计设立跨国公司地区总部877家、外资研发中心523家,两项数据稳居全国首位。

    为什么上海能成为外商投资的首选地?除了城市能级与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很重要的原因是上海的营商环境不断改善。

    “上海是一个顶尖人才容易待得住的地方。” 在阿斯利康全球执行副总裁王磊看来,无论是法治环境还是政府服务,上海都给了外资企业足够的信心。最近几年来,阿斯利康将上海研发平台升级为全球研发中国中心,逐步形成“以上海为中国总部,北京、杭州、成都、广州、无锡、青岛为六大区域总部”的全新在华布局。

    “软实力和硬实力内在统一于城市综合实力,既相辅相成、又相对独立。”去年召开的上海市委全会明确将“城市软实力”写入地方党委报告。报告指出,硬实力如果没有软实力的赋能就不具有可持续性,而软实力如果失去硬实力的支撑也将“不堪一击”。“只有软硬实力一起发挥作用,才能形成更强大的城市核心竞争力,成就一座经久不衰的伟大城市。”

    让在者舒心、来者倾心、未来者动心

  上海自贸区世博片区打造世界级文化集聚区.jpg

  上海自贸区世博片区打造世界级文化集聚区(受访者供图)

    黄浦江畔的上海船厂旧址1号船坞,最近迎来了长江口二号古船的入驻。这艘清同治年间的贸易商船在沉没水底150余年后,终于在黄浦江畔“安家”。未来,1号船坞区域将会建设一座覆盖整个古船沉箱的临时考古站,而杨浦上海船厂旧址将建成长江口二号古船博物馆。

    长江口二号古船的出现,既见证了上海港的悠久与繁华,更见证了近代上海作为东亚乃至世界贸易和航运中心的珍贵历史。上海市文旅局局长方世忠说,接下来上海将用水下文化遗产讲好上海故事、中国故事,全面展现中国水下考古的魅力和科技创新实力。

    文化,是城市软实力的重要组成。如何发挥软实力的“加速器”作用?上海市委的报告条分缕析:

    让核心价值凝心铸魂、让文化魅力竞相绽放、让现代治理引领未来、让法治名片更加闪亮、让都市风范充分彰显、让天下英才近悦远来,为上海创造新时代新奇迹、展现现代化新气象提供不竭动力源泉。

    黄浦江畔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举办地,如今已变身世界级的文化集聚区。中华艺术宫、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世博展览馆等世博会永久性保留场馆,转型为上海的重要文化设施。和平精英国际邀请赛、国际篮联篮球世界杯、环球马术冠军赛等顶级活动相约世博,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中国国际动漫游戏博览会等专业展会扎根世博。

    “世博地区‘展、演、节’集聚效应越发突出,‘看演唱会、玩音乐节、逛品牌展’去世博已经深入人心。”上海自贸区世博管理局副局长沈锋说,“十四五”期间,随着上海大歌剧院、前滩31文化演艺中心、久事国际马术中心等一批项目将投入使用,世博的大型文体场馆将达到13座,展演观众坐席数突破6万个。“希望吸引全球最新最酷的元素放到世博来实践,把世博打造成文体旅‘首选之地’。

    城市软实力,不只有文化建设,城市治理、人居环境也是重要内容。

    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和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是上海城市治理的名片。两张网建设,不仅有技术更有温度,为善治城市打下了基底。

    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城市运行管理中心主任徐惠丽介绍,上海尝试将共享单车的开锁率、气象的天气数据、交通部门的客流数据进行整合,使共享单车的投放,越来越贴合市民的实际需求,从管得“高效”,变为管得“贴心”。

    当前,上海政务服务“一网通办” 归集了身份证、驾驶证、营业执照等630类高频电子证照1.77亿张,市民和企业调用量突破12.4亿次。2020年以来,相继推出小孩出生、新能源车专牌申领等36个“一件事”,平均减环节70%、减时间58%、减材料77%。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市级平台汇集72个部门220个系统、1202个应用,建成覆盖市、区、街镇三级城市运行体系,在城市日常管理及高温、寒潮、台风、各类突发事件调度处置中发挥了枢纽平台作用。

    上海提出,要通过软实力的提升,形成这样一种干事创业热土、幸福生活乐园的生动图景——“既讲规则秩序、又显蓬勃活力,既有国际风范、又有东方神韵,既能各美其美、又能美美与共,既可触摸历史、又能拥抱未来,既崇尚人人奋斗出彩、又体现处处守望相助”。简而言之,就是“让在者舒心、来者倾心、未来者动心”。

    展示中国理念、中国精神、中国道路

  苏州河华政段滨河步道成网红打卡点.jpg

  苏州河华政段滨河步道成网红打卡点(新华社记者 陈飞 摄)

    思孟堂、格致楼、倚竹苑……冬日的上海苏州河畔,华东政法大学的历史建筑群巍然矗立。破墙退岸后,这些红砖灰瓦的建筑与苏州河美景相映成趣,路边还有驿站供市民歇脚休憩。自苏州河华政段滨河步道贯通后,这里已成为远近知名的网红打卡点。

    今年10月底,主题为“行动,从地方走向全球”的2022年世界城市日全球主场活动在上海举行。百年校园华东政法大学融入苏州河滨水绿地景观提升工程,以专栏形式被收录至活动发布的《上海手册》中,向全球进行推介。

    以上海的两条母亲河黄浦江和苏州河为纵横主轴,一条条居民家门口的小沟小河星罗棋布,如同城市的毛细血管。2017年底,黄浦江两岸45公里公共空间贯通开放。2020年底,苏州河中心城段42公里岸线也实现基本贯通。以建设“人民城市”为指引,上海花大力气贯通“一江一河”,让昔日的“工业锈带”变身“生活秀带”“发展绣带”,上海市民也因此拥有更多的公共空间、更好的生态环境。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全过程人民民主,也是上海“人民城市”建设的内在动力,也是上海提升城市软实力的重要支撑。

    室外天桥,年老体弱者“过街难”被人大代表们看在眼里,一份份建议由此化为一部部无障碍电梯;地铁站出入口,每天往来于此、急需买个口罩的乘客不在少数,一台台口罩自助售卖机及时补上“不时之需”……如今在上海,大到城市规划、小至身边烦恼,嵌入城市方方面面的开放平台都广开大门听取群众意见。

    新一轮扩点提质后,上海市人大、市政府的基层立法联系点均增至25个,覆盖全市16个区,真正体现“全领域”“全行业”。依托“12345”市民服务热线等平台,上海在全国城市中率先成立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明确各级国家机关应当建立健全人民建议相关机制,促进人民建议落实转化,不断把群众的“想法”变成工作的“办法”,把群众的“金点子”变成发展的“金钥匙”。

    “坚持放大共性优势与彰显个性特质相结合,坚持对内凝聚人心与对外塑造形象相结合,坚持长期绵绵用力与阶段性突破跃升相结合,坚持整体目标导向与人人竞相参与相结合,坚持提升软实力与增强硬实力相结合。”上海市委的报告提出,要持续发挥软实力的“加速器”作用,全面增强城市综合实力,更好代表国家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更好向世界展示中国理念、中国精神、中国道路。


原文链接:http://whlyj.sh.gov.cn/wlyw/20221207/3b1e7a68e2b94f2c9996e502a8ee0b5e.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法制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