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广电法治网!

广电法治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广电资讯 > 正文

【观察】城市传播:城市电视台的新基点

发布时间:2022-12-01     来源: 江苏省广播电视局     作者:佚名    

  媒体融合发展,城市传播的迫切需要,为城市电视台转型提供了转型发展的新基点。转型城市传播,城市台要充分发挥好资源优势,适应受众收视习惯的新变化,加强媒体融合,服务好城市发展。

  一、城市电视台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城市传播的主体错位。一直以来,城市传播都是由政府部门主导,导致城市传播一般以宏大叙事、概念解读为主,方式和渠道单一,有的地方甚至把拍一部城市宣传片等同于城市传播,使城市传播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是城市传播的品牌效应发散。缺少整体城市传播顶层设计,导致城市传播没有统一、稳定和持续的理念作指导,难以集聚各方面资源形成传播合力。城市传播缺少系统规划,传播对象缺少针对性,目标模糊,当地受众不愿看,外地受众看不懂。很多地方的城市传播互相照搬照抄、模仿雷同,出现“千城一面”的现象,辨识度过低。

  三是城市传播渠道抓手缺失。城市传播的方向一般以外部为主,由于本地的媒体大部分都是区域性的,影响范围往往局限于当地,因此城市传播往往依靠外部的渠道,原有的本地媒体在城市传播中很难发挥作用。这导致城市传播难以在渠道使用上有决定性话语权,容易受制于人,无法完全按照自己的规划推进传播活动。

  二、城市电视台转型城市传播的有利条件

  媒体融合的纵深发展使城市电视台自然禀赋的内涵和外延越来越丰富,这种禀赋与城市传播的需求具有天然的契合性,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有效路径。

  第一,城市电视台的空间突破能够催化城市传播的扩张力。城市电视台都是区域性媒体,传播范围和受众都局限于当地。媒体融合的纵深发展使城市电视台能够借助各种新媒体技术、手段和渠道,打破地域限制,实现从“区域性”到“全国性”乃至“世界性”的传播与推广,带领受众进入麦克卢汉所言的“地球村”时代。这种变化与城市传播的需求高度一致,有助于城市传播走出中国,走向世界。

  第二,城市电视台的资源纽带作用能够增强城市传播的市场力。城市电视台既服从服务于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也作为市场主体参与媒体市场的竞争。这种特殊角色使城市电视台有效畅通内外部资源的流动和整合渠道。城市电视台也被赋予媒体融合重任,成为建设“四全”媒体的主体之一,这将进一步提高城市电视台利用移动媒体、社交媒体等的能力,为城市传播助力,有助于城市传播矩阵建设。

  第三,城市电视台的权威性能够提升城市传播的公信力。电视媒体是党和政府的耳目喉舌,各城市电视台都担负着当地党和政府主要信息发布、宣传发动平台的作用,因此在受众中具有较高的公信力、权威性。城市电视台的公信力、权威性与城市传播的目标要求相一致,对城市传播的可信度有着较强的提升作用,有助于提高受众对城市品牌的接受程度、信任程度和忠诚程度。

  三、城市电视台转型城市传播的对策思考

  城市传播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城市电视台应抓住这一难得机遇,主动适应和作为,研究城市传播和媒体融合之间的互动规律,在利用媒体融合推动城市传播的发展中建立自己新的竞争优势。

  (一)以受众为出发点,充分把握受众需求

  第一,把握受众需求的变动规律。当前,受众需求上升到新的层次,由基础性需求向发展性需求过渡,发展性需求开始在受众的需求中占主导地位,特别是受众提高自己、谋求社会承认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同时,技术对受众的意义越来越重要,需求的迭代速度加快。此外,受众需求的长尾化特征越来越明显,受众更加追求个性化、差别化,需求越来越细分和小众化。

  第二,关注本地和外地受众的差异。城市传播的受众不仅有外地受众,而且有本地受众。本地受众是城市传播的基础,不但他们的工作生活是城市传播的主要内容来源,而且他们也是城市传播活动数量最大的践行者。受众对城市品牌的认同程度、对城市传播理念的接受程度,决定了他们参与城市传播活动是自发还是自觉,决定了城市传播与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与当地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是有机融为一体还是几无关联的两张皮。城市电视台应从城市传播的角度提高对本地受众的服务能力,利用媒体融合的成果满足他们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需求并让他们感受到城市的日新月异,增加他们对城市的归属感、自豪感,进而激发他们参与城市传播的动力活力,展现城市传播的全民化、规模化、差异化特点。

  外地受众对城市的忠诚度要低得多,他们对城市传播的接触、接收和接受主要基于自己的兴趣,不稳定性十分突出。城市传播和城市电视台要明确外地受众关注自己所在城市以外信息的原因,如出于旅游、商业合作等需要,做到城市传播有的放矢,要找到城市与外地受众所在城市之间历史文化、百姓生活等方面差异化中的共同点,用具有新鲜感的贴近性引发外地受众的共感共鸣。同时,在传播方式、传播内容与其他城市要有差别,做到对外地受众需求满足的不可替代性。

  (二)坚持虚实结合,展现城市独特魅力

  城市的发展包含众多方面和层次,城市电视台应发挥自己视听兼容和现场感强的媒介优势,在城市传播中做到顶层设计与百姓生活结合、高大上与烟火味共融,彰显城市品牌理论性与故事性、理性与感性有机统一的独有气质。

  第一,融入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进程,让时代性成为城市传播的主题。城市传播归根结底是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城市电视台应准确、前瞻性把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理念、特点、节奏和典型,保持城市传播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进程的动态、实时互动,把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本身作为城市传播的主要内容,从而提高城市传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第二,聚焦普通百姓生活,让市民成为城市故事的主角。市民是城市的建设者,也是城市发展的受益者和受惠者,从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城市品牌是最不容易被模仿的。城市电视台要从普通百姓的视角出发,真正接地气地贴近百姓的生活、工作以及他们的所思所想,通过对城市中个人或群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的呈现,展现城市的人情味和烟火气。也许只是将镜头对准城市一隅,从细微处发现普通人的特质,就能引爆话题讨论,形成与百姓的情绪共鸣。要始终以“人”为核心,人比故事更重要,因为不论什么样的生活形态都由人主导。城市电视台要充分挖掘城市中有代表性的个体,以鲜活的人物形象和真挚的情感表达呈现每一个个体在时代沉浮中与城市发展共命运的精彩故事,在讲好城市故事中展示城市风采。

  (三)适应媒体形态演变规律,提高城市传播能力

  第一,用媒体形态的多样性回应受众需求的复杂性。受众的行为呈现跨网、跨屏、跨终端的特征。城市电视台应该重视媒体形态与受众需求之间关系的变动规律,利用好媒体形态的多样性,实现城市传播与受众需求的精准对接。

  第二,应用新技术,提高受众的体验感。技术进步为受众参与互动共享、为密切城市电视台以及城市传播与受众的关系提供了有力保障。例如,在4K、8K等超高清技术支持下,受众观看的效果大大增强,而且能够使受众产生强烈的临场感;依靠三维声音频技术,受众能够享受到高质量的音响效果。城市电视台要强化技术与内容的深度融合,利用新兴的媒体技术链接用户的生活场景,提升可视化、沉浸性、交互式的体验,让用户以“见证者”的视角感受城市的发展与繁荣,从而获得内在的情感认同。

  (四)整合传播资源,形成多层次多渠道规模化传播格局

  城市电视台应把自己打造成为各种媒体资源的汇聚和分发平台,使城市传播做到对受众在空间上无盲点、在时间上不间断的全覆盖。

  第一,本地资源做到全域和全民。城市电视台应建立起遍布全域的城市传播队伍,让每一个市民都成为城市传播者、意见领袖和网红;让每一个大街小巷的变化都被整合到城市传播中来,都能通过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官方的和民间的渠道以规模化、个性化、有节奏、有故事、有温度的方式传播出去,从而实现对各个舆论场、各个圈层的渗透和扩张,实现城市传播由点到线再到面。

  第二,外地资源做到紧密和全面。城市电视台应以轻资产的软件平台建设为主,把内容分发作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城市电视台应利用资本、本地市场、体制资源等与各种媒体平台、渠道建立紧密关系,增加城市传播对外地媒体资源的整合能力和效率,培育城市传播一直欠缺的市场力和技术基因。建立与外地意见领袖、网红的定期沟通机制,增加他们对当地的了解和理解,使他们对当地品牌的传播更有深度,更符合城市传播的整体逻辑。在此基础上,形成层次分明、目标明确、分工科学、渗透面广的城市传播格局。


原文链接:http://jsgd.jiangsu.gov.cn/art/2022/11/28/art_69985_10688897.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法制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