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广电法治网!

广电法治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广电资讯 > 正文

【观察】广电媒体融合新发展新探索

发布时间:2022-12-01     来源: 江苏省广播电视局     作者:佚名    

  近日,国家广电总局公布了2022年度全国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先导单位、典型案例、成长项目征集评选结果。自2019年迄今,总局已连续组织开展四次媒体融合方面的征集评选,对加快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坚持政策引领,强化典型引路,建强新型主流媒体,加快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发挥了重要助推作用。

  2022年度参与评审的单位、案例和项目申报数量规模较往年增长显著,且特色亮点更加突出。这些典型案例的生动实践,有助于全面了解广播电视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总体情况,准确把握广电媒体融合阶段性特点和发展趋势,也有助于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扎实推动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强化构建主流舆论新格局。2022年度广电媒体融合征集评选共计280家单位参评,申报381个项目,其中先导单位99家、典型案例156个、成长项目126个。共计60个入围终评环节。经专家评审最终40个项目入选,另外20个进入提名。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浙江台、江苏台、四川台、河南台等为代表的中央级和省级广电媒体,以青岛台、武汉台、长沙台、无锡台等为代表的地市级广电媒体等,开展的一系列积极探索和创新实践为广电媒体的深度融合发展树立了标杆。

  一、注重自有平台建设和传播矩阵优化

  主流媒体着力做大做强新型网络传播平台,把自有客户端建设作为重点,同步做大做强商业平台官方账号,打造移动传播矩阵,新闻舆论阵地不断拓展,现象级融媒体产品不断涌现,主流媒体传播力影响力不断提升,涌现出一批各具特色、有影响力的新媒体平台,平台的聚合能力不断增强,丰富政务民生信息和服务社交功能,用鲜明特色、高质量服务和个性化体验聚集更多用户。此次入选的典型案例有以下特点:

  一是推动共振传播。在自有平台建设基础上,不断做大做强商业平台官方账号,形成特色鲜明的移动传播矩阵。特别是一些台汇集有关机构、媒体和企业、个人IP的内容资源,打造“账号森林”体系,形成共振传播格局,不断提升传播力影响力,如“央视新闻”“央视频”“四川观察”等自有平台,以账号体系为内容,开放共建聚合优质社会资源,形成具有强大黏合力的用户圈层,从做内容向做生态发展。

  二是结合本地特色,着力打造自主可控、传播力强的平台。项目中有立足本省、辐射全国的江苏“荔枝新闻”、浙江“中国蓝新闻”等省级新闻资讯客户端;有积极整合区域资源,实现省市县融媒体平台的黑龙江台极光新闻客户端、江苏广电“我苏”客户端等省级技术平台建设项目;还有统筹大小屏,做强自主可控聚合性移动传播平台的安徽卫视·ATV等;有构建内部联动机制的湖南卫视和芒果TV、东方卫视和百视TV、长江云平台垂直内容生态体系等。

  三是拓展平台功能和范围。形成一批内容聚合平台和立足政务服务民生的城市治理平台、打通经营壁垒的产业运营平台、保障政务服务的智慧服务平台,在资讯服务、政务信息、社会民生、电商直播等方面不断突破,丰富政务民生信息和社交服务功能,以鲜明特色、高质量服务吸引聚集更多用户。特别是 “德阳市民通”等部分新型城市服务平台嵌入了智慧城市建设,用户粘性和活跃度均显著提高。

  二、探索内容生产新方式新流程

  主流媒体更加注重网络内容建设,不断深化内容生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质量水平。从此次入选的案例可以看出,广电媒体全面提高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的质量水平,在重大主题宣传上不断出新出彩,紧紧围绕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重大发展战略、重要决策部署、重大会议活动宣传,打造一系列优质融媒体互动传播产品与项目,实现破圈传播。

  一是围绕重大主题,探索全媒体融合报道新方式新流程。注重新闻宣传的一体化策划,特别是在庆祝建党100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文化数字化建设等重大主题方面成效显著。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新媒体中心打造全流程融合报道新方式。一些省级广电媒体集聚内容资源、实行联动机制,推出各类重大活动专题,如浙江广电、黑龙江台、上海第一财经等融合文字类、视频类、融合互动类等产品,大力拓宽主题宣传的传播边界。

  二是协同化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入选项目都实现了“一次釆集、多次加工、多渠道分发、全媒体传播”。江苏荔枝云平台、长沙台使用统一云平台承载全部融媒体业务,再造节目生产流程。上海广播音乐中心及融媒体应用支撑平台项目、无锡台等均构建一体化采集、各平台统一编排、集成运作的内容生产分发体系。

  三是融合报道产品形式多样、主题突出。在节目策划、创意创作、经营管理方面,实现立体化矩阵式传播,推出一批具有感染力、舆论引导力的正能量现象级产品。河南台“中国节日”等系列节目在大小屏不断破圈;四川台“四川观察”在全媒体营销、融媒直播、文化综艺、短视频制作运营等领域的矩阵宣推成效显著。

  三、新技术为媒体深度融合赋能

  随着5G 等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万物互联、万物皆媒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内容和技术相互驱动、高度融合。广电媒体不断加快科技创新与成果应用,积极运用前沿新技术开展创意创作、内容生产、传输传播、消费、治理等全链条深度革新。此次入选的典型案例牢牢把握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以科技赋能媒体深度融合,带动内容生产变革,打造传播新优势,开辟发展新赛道,激发发展新动能。

  一是充分利用5G+4K+8K+VR/AR、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元宇宙等多种技术融合,在新技术驱动下实施一系列宝贵探索,发挥行业引领作用。特别是运用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积极探索直播、虚拟主播、AR、SVG等沉浸式业务模式和应用场景,引人注目。庆祝建党100周年之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利用二十世纪早期新闻纪录影像素材全新打造4K超清修复上色系列产品,让历经无数烽烟战火的影片重现荧屏;安徽台推出全国首个沉浸式网红直播空间、数字虚拟主播“小安”,积极探索 “元宇宙”。

  二是新技术新应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催生新内容,催生新业态,推动广电媒体全业务链条智慧化,有力促进了内容生产和业务发展 。“中国V链”利用区块链技术打造数据资产流通交易平台及实时监控的新应用场景维权平台;影视级XR虚拟拍摄系统在现场真实场景中使用增强现实(AR)和混合现实(MR)技术,虚拟人像、虚拟场景与真实表演相结合,创造沉浸式视听新体验;人工智能手语电视播报系统将文字及音视频内容翻译为手语,通过专为手语优化的自然动作为引擎,进行虚拟形象驱动。

  三是着力探索广电媒体数据化智能化技术。部分典型项目以技术赋能,为用户推出全息化、可视化以及提供更多场景化、交互式、沉浸式超级视听新体验,陕西广电新型全媒体平台建设、河北广电无线传媒等,以技术创新和成果应用实现广电媒体主力军挺进主战场。

  四、探索新业态新模式

  各级广电媒体适应移动媒体加速发展的新阶段,以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为支撑,坚持移动优先策略,建设好移动传播平台,推动主流媒体牢牢占据舆论传播制高点。入选项目积极探索推出5G智慧电台、5G+AI智能管理平台、AI超仿真虚拟新闻主播等,开展“媒体+”多元化一体化业务,拓展政用民用商用服务领域,在政务服务、文旅服务、网络购物、在线医疗、线上课堂、远程办公、在线娱乐、5G直播等方面表现十分抢眼。

  一是围绕打造数字经济视听消费新场景,积极探索新业态新模式新路径,构建集用户、电商、数据运营等一体化的新商业运营体系。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基于“百城千屏”业务模式的8K超高清节目呈现项目,依托8K超高清“内容+平台+渠道+服务”媒体生态体系整合城市大屏终端;一些客户端推出“新闻+”服务模式,并拓展“+政务”带动品牌价值提升,“+带货”“+赛事直播”实现流量变现,“+城市”打造区域特色宣传。

  二是部分市级广电媒体融合新业态探索成效显著。特别是针对本地用户、本地重点产业、重点领域的深耕,打造垂直细分领域的品牌。如青岛广播实施“节目+活动+产业”融合开发,构建产业发展生态圈;苏州台构建垂直品牌运营的商业闭环;温州台开发“温州人”等四大IP,建设融媒资源与产业服务双平台。

  三是广电机构MCN机构呈现规模化、特色化,打造新型“广电+电子商务”融媒产业模式,搭建多元化电商变现渠道。河北“广电+”互联网经济聚合平台产业项目暨河北广电MCN项目初成规模,引流用户实现双效。经过几年的深入探索,广电媒体融合在理念和实践上都向纵深拓展。

  五、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与创新选人用人机制

  推进媒体深度融合要进一步破解体制机制障碍,入选项目在深化改革、激发内生活力动力、创新体制机制方面呈现出一些新特色新亮点。

  一是深化内部组织架构和采编播控流程改革,建立适应移动互联网传播的组织架构和工作机制,形成集约高效的内容生产体系和全媒体传播链条。特别是不断完善的工作室制改革,有力激发了创新创作活力。广东台构建“融媒工作室矩阵”,涉垂直类、服务类和平台类三大类型;河南台、湖北台等省级广电媒体以及青岛台等市级广电媒体,纷纷成立各类工作室或项目组,建立各类垂直领域团队等,极大提升在新媒体端的综合竞争力。

  二是创新选人用人机制,激发人才队伍活力。媒体的核心竞争力是人,实现融合发展关键在人才在队伍。有的台全面落实中央关于媒体融合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部署,打破陈规,大胆创新,从激励和约束两方面完善用人机制、分配机制,不断激发员工积极性。河北、安徽等省级台,齐齐哈尔、萍乡等市级台均着力创新改革用人激励机制,打破身份同工同酬、统一管理双向选择,完善全媒体考核薪酬分配制度,拓宽员工晋升通道,全面激发员工积极性。有的采取借力外脑、联合培养等方式,优化提升人才队伍。四川台、湖北台、河北台则通过与高校联手共建新媒体实践基地、联合培养新媒体应用型人才,外请专家、线上培训、线下实战等方式培养新型复合型人才队伍,成效明显。

  (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 执笔:李秋红 高星)


原文链接:http://jsgd.jiangsu.gov.cn/art/2022/11/29/art_69985_10692054.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法制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