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船在“奋力”轮的“怀抱”中,缓缓驶入杨浦上海船厂旧址1号船坞。
潜水员为古船桅杆出水部分套上保护套,防止文物脱水。
古船露出水面,现场工作人员露出了喜悦之情。
伴着朝阳,“奋力”轮上的工作人员为古船进坞作准备。
潜水员乘坐吊机进入月池作业。
“怀抱”长江口二号古船的“奋力”轮在4艘拖轮的牵引下驶离横沙水域。
将古船的定位桩连接到“大力号”的吊绳上。
为潜水吊机安装底座。
潜水员为下潜作准备。
安装潜水吊机。
对提升系统的钢丝缆绳进行梳理。
历经5个小时的忙碌,参与打捞的两艘大船终于靠在了一起。
扫一扫看古船“搬家”
2022年11月21日,长江口横沙水域见证了中国水下考古新的历史性突破。长江口二号古船,经过近5小时水下持续提升后,在打捞工程船“奋力”轮中部月池缓缓露出水面。11月25日下午,长江口二号古船被“奋力”轮带入杨浦上海船厂旧址1号船坞,开启文物保护与考古发掘新阶段。
长江口二号古船是目前国内乃至世界上发现的体量最大、保存最为完整、船载文物丰富的古代木质沉船之一,填补了我国清代晚期大型木帆船研究空白。同时,长江口二号也是水下考古工作者在全国水下文物普查期间首次主动发现并进行考古调查的古船。
从打捞开始,到古船入坞,记者孟雨涵全程记录,他的日记里写下了打捞背后的故事和细节。
11月16日
经历3天封闭隔离后,11月16日早晨我接到消息,可以乘坐交通船从交通运输部上海打捞局横沙基地码头,前往长江口二号古船打捞区域的“大力号”。
当天的海况十分好,加上顺流的关系,交通船不到3小时便靠近了作业区域。马不停蹄,就位的“大力号”开始拔除定位桩,这标志着22根弧形梁的安装顺利完成。
11月17日
早晨的浓雾中,“奋力”轮要伸出“八只脚”固锚。
此时,东南风劲猛,加上“奋力”轮受力面比较大,一上午仅固定4个锚位,而且风浪还在加大,指挥部下令暂缓进程,等风浪过去再进行船身精准定位,只有“奋力”轮中部月池正对沉船上方才算定位成功。
晚上11点,老张说夜宵才是正餐,让我别错过,我竟然吃到了臊面和饺子,足足3碗!
11月18日
天气很帮忙,有利于两船靠接。但沉重粗壮的缆绳和巨大的防撞垫安装让工人们很吃劲,稍有风浪,这两座庞然大物就会“跳起舞来”,靠接工作格外小心谨慎。
经过5个多小时反复收放锚绳进行微调,两船终于实现靠拢,这意味着长江口二号古船打捞准备工作进入最后冲刺阶段。
11月19日
离正式打捞的日子越来越近,潜水员们开始24小时轮班。
老张带我见了资深打捞员张亮亮,张亮亮有着8年潜水经验,其实他是个“95后”。
长江口泥沙较大水流湍急,下去后根本看不见。最初几次潜下去都不知道会遇到啥,有时突然一下就会摸到一个莫名其妙的东西。不过,这些都是船上工程技术人员需要的素材,等着潜水员上来描述摸到了什么,形状、体积等数据,从而帮助他们构建水底模型,描述的精准程度就靠这8年积累的经验,最长单次潜水周期要6个小时。
11月20日
两天后可能有大风等不利天气,今晚可能是最佳窗口期。
老张再次发问,是留在“大力号”上,还是去“奋力”轮?那还用想,离古船越近越好呗!
11月21日
0点30分,古船即将出水,老张又来关心我:设备准备得怎么样?电量是否充足?我笑笑,问:“跟了这么久,古船出水你不会哭吧?”
“怎么可能,我睡着都能笑醒……”老张飘走了。
不到一个小时,古船主桅杆露出水面。
老张被我说中,真的“哭”了……
受周围信号干扰,老张的无人机掉海里了,看得出他跟我说的时候努力保持镇定。
老张叫张栋辉,其实比我还小3岁。
11月25日下午,为长江口二号古船整体打捞运输设计建造的专用打捞工程船“奋力”轮装载着古船平稳进入上海船厂旧址1号船坞。经过约2个小时工作,古船弧形梁沉箱精准地落至预先浇筑的马鞍座上,这标志着长江口二号古船考古与文物保护整体打捞阶段任务圆满完成。
原文链接:http://whlyj.sh.gov.cn/wbzx/20221126/539f492260cd4b23ad0192680ac35b45.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