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汇区有30多家博物馆、500多处优秀历史文物建筑。它们体量小、主题聚焦深入、覆盖范围广、展现形式多样。然而,由于人力和经费的限制,区内很多小型博物馆在面向青少年的公共教育方面比较薄弱,需要在相关功能性研发等方面获得支持。
鉴于此,自2020年起,徐汇区积极整合区域文旅资源,充分发挥徐汇“光启博物馆联盟”的平台作用,与联盟内场馆共同推出《家门口的博物馆》青少年博物馆教育项目。
《家门口的博物馆》青少年博物馆教育项目通过主动探索的方式,以趣味、符合教育心理学的形式将博物馆的故事娓娓道来,配合线上微视频、线下探索手册及实践活动策划,引导学生走出书本,走进场馆,了解徐汇海派文化之源的历史渊源,感悟上海的城市文化和城市精神。
01 微课视频及探索手册
项目主要分为前期调研、中期定主题定稿、后期制作三个步骤。首先,团队成员走访场馆,采访负责场馆策划的专家及馆内常驻的专家,收集考证文献资料,了解场馆特色及个性定制需求。随后,团队根据主题主线、内容侧重和呈现样式等方面对微课视频、探索手册和现场活动方案进行设计和校准,还会针对不同年龄群体的兴趣点及认知能力,推演出合理的视频故事线及手册结构。所有初稿方案由馆方审核,并获取馆方的高清图片授权。审核通过后,进行视觉动画制作、专业配音、后期剪辑混音,以及探索手册的视觉设计、成品打样等工作。
02 博物馆教育活动
现场活动基于博物馆的主题属性、馆藏特色展开。其内容包括:撰写亲子版讲解词、结合探索手册设计互动游戏和趣味问答环节、推广微课视频、定制特色文创或手工作坊活动。此外,还会储备课程讲解人员及专业指导老师、更新定制游戏等。
家门口的博物馆系列——走进徐光启纪念馆
家门口的博物馆系列——走进衡复风貌馆
家门口的博物馆系列——走进土山湾博物馆
03 注重创新发展
一是内容创新,即微课视频力求发散性思维模式,从镇馆之宝或重要特色出发,触类旁通,学习历史、人文、科普的知识。例如,上海气象博物馆微课通过介绍科普气象观测站,科普气象知识;土山湾博物馆通过介绍牌楼,阐述汉唐以来的城市规划等。
二是形式创新,即探索手册以互动游戏深入参观,引导青少年主动观察,颠覆以往灌输型教育,转变为探索性学习,加深对博物馆内容的理解。
三是服务创新,即政府与博物馆之间寻找到新的合作服务方式,充盈博物馆美育板块、联动周边场馆/景点、拓展区内“建筑可阅读”及文化宣传工作。另外,借助微课视频和探索手册,打破空间限制,将博物馆送进校园中,进一步服务于人文美育的素养教育。
04 促进资源联动
徐汇区打破围墙阻隔,将博物馆资源引向更多开放空间和市民群众身边。如徐汇区在上海市率先与申通地铁集团上海地铁公共文化发展中心合作,将博物馆资源搬至徐家汇、龙华地铁文化长廊内,打造全新的公共文化空间。近几年,联合龙华烈士纪念馆、上海宋庆龄故居纪念馆、钱学森图书馆、夏衍旧居等“光启博物馆联盟”成员单位,共同举办主题精品展览20场,吸引了无数市民群众驻足观看,“光启博物馆联盟”的公共文化服务能级和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实现文化美育惠民零距离。
《室迩人遐·艺术长青——张乐平作品与共和国走过的70年岁月》展览
上海电影博物馆联合徐汇区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地铁公共文化发展中心推出《攀登70年——家·国·人的心灵史》特展
为新中国而奋斗——宋庆龄专题展
展览时间:即日起-2023年2月;展览地点:徐家汇地铁文化长廊(近徐家汇站7号口)
《家门口的博物馆》青少年博物馆教育项目通过精心组织与策划,以点带面,设计行走线路,串联区内博物馆等文旅资源,为博物馆提供了一套完整的、面向6-15岁青少年儿童专门研发的博物馆教育方案,获得了诸多媒体的关注报道,也获得了来自馆方和参观青少年及亲子家庭的广泛好评。项目旨在充分挖掘“家门口的博物馆”的人文、美育、科技等教育资源,活跃区内文旅场所,鼓励青少年群体进行探索性学习,提升素养,完善了博物馆教育服务体系。
原文链接:http://whlyj.sh.gov.cn/gqfc/20221130/8c2f70e5dadc4ef4b084adc1d403e52b.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