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河因河得名,依水而行,凭水而丰,盛产银鱼紫蟹,是远近闻名的鱼米之乡,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重要要求,宁河区文旅局坚持发展特色文化、打造文旅品牌,依托七里海等特有的绿水青山式的生态资源,借势“京津绿肺、地球之肾”等生态品牌,按照“北国江南、水乡宁河”、“津沽米仓、美食天堂”的特色定位来描绘“两山转化”的美好蓝图,科学谋划,精心打造“一海一河一故居、一阁一镇一甑乡”的六大农文旅融合发展组团,让宁河蓝天碧水的生态资源成为集聚人流、撬动消费的经济要素,真正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创新转化。
一海·七里海
作为世界三大古海岸湿地与自然保护区的“七里海”,不仅是宁河的一张生态王牌,也是天津及中国的一张生态品牌。我们在加强核心区保护的同时,正在保护区外围策划“小七里海”项目。项目整体规划面积约5.15平方公里,投资150亿元,打造芦苇洲公园、稻香花村等生态特色场景。围绕“一核、两线、多区”空间布局,依托“老海”带动“新海”,有效激活七里海湿地绿色资源,形成经济反哺生态提质的良性循环,打造绿水青山样板区、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示范区、共同富裕实践区。同时,在七里海镇、造甲镇打造湿地水乡特色休闲旅游村,带动农产品消费,促进农民增收。今年坐落于七里海镇宁和稻香家庭农场,开发建设了小火车、稻田画、观光塔、垂钓园等设施和场景。仅十一期间就接待游客上万人,收入二百多万元。
一河·蓟运河
九曲十八弯的千年古运河——蓟运河,既是宁河的母亲河,也是宁河运河文化、漕运文化、农耕文化的重要源泉。围绕蓟运河,重点在廉庄镇、宁河镇、苗庄镇规划布局农文旅融合发展的重点项目,尤其是廉庄镇河套七村项目,按照“运河七星”的整体策划来规划创建国家农业公园。作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的木头窝村,打造了400米稻田木栈道和帐篷营地,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故居·于方舟故居
于方舟故居是宁河最具代表性的红色文化之一。通过外部环境打造和乡风文明培育,内外兼修,让红色资源带动乡村旅游发展。一是以烈士故居为核心,建设红色展陈馆、宣誓广场等场景式红色教学区,整体规划建设“津门之光——方舟故里”红色基地,打造3.8公里的重走方舟路红色研学线路。今年五月试营业,已接待游客1.8万人,综合收入两百多万元。二是立足俵口全镇打造全域红色民俗游。持续开展招商引资,对接洽谈项目,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努力创建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一阁·天尊阁
建于唐代,兴于明清的天尊阁,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不仅是弘扬道家文化的传承胜地,也是古建筑学研究的木质结构建筑的经典之作。属地丰台镇,曾被誉为“京东首镇”,拥有15项区级以上非遗项目和千年古镇的脉络肌理。依托“天尊阁”这一文化地标,正在整体策划“问道天尊阁、重塑东丰台”的丰台全镇域“民俗文化+国学弘扬+健康养生”于一体的全镇域旅游项目。
一镇·潘庄
潘庄是闻名远近的千年古镇,是宋辽时期的兵家重地,是杨家将传说的重要传承地,拥有杨七郎墓传说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600年的两棵古树和千年名观——玄天观遗址。同时也是七里海西海生态环境直接辐射区域。历史的积淀,文化的交织,汇聚潘庄形成的特色美食,更为古镇增色添彩。以两山转化为抓手,正致力于围绕古韵潘庄,打造古镇文旅。
一甑乡·板桥镇盆罐村
中国甑乡在板桥镇盆罐村,村内至今保留有三处古窑,民间陶艺大师韩克胜是市级非遗传承人,结合“两山”理论转化,坚持文化赋能,正多方面深入挖掘板桥镇盆罐村陶艺特色资源,打造以“中国甑乡、陶艺小镇”为主要特色的精品文化旅游村。目前,村内已与知名文旅运营团队合作,投资两千万元建设了富有民俗特色的甑乡理想村精品民宿区、游客服务中心和陶趣缘等项目,近期将正式开放运营。
“一海一河一故居、一阁一镇一甑乡”六大农文旅融合发展组团,为加快宁河文旅深度融合发展,赋予了新的使命任务,为优化城乡和区域文化资源配置,推进一体化谋划、联动式合作、协同性发展提供了文化支撑,为城乡文化带来双方流动,形成以点带面、特色鲜明、优势互补、均衡配置的新发展格局。宁河区文旅局局长李颢表示,将以党的二十大为引领,以立潮头、站队首的志气,敢为先、闯市场的胆气,抓改革、求突破的勇气,创造文化新辉煌,谱写旅游新篇章,为建设生态旅游特色文化的新宁河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原文链接:http://whly.tj.gov.cn/XWDTYXWZX6562/gzdtnew/202211/t20221129_6046164.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