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广电法治网!

广电法治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广电资讯 > 正文

《舞台上的中国》开播,近半数艺术家都来自上海_广播电视_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

发布时间:2022-08-15     来源: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     作者:佚名    
>

  

    堪比“舌尖上的中国”舞台版的《舞台上的中国》日前在B站播出首集“声乐篇”。千余条弹幕中,不同次元、不同圈层、不同年龄的观众被聚在一处,互相观望彼此所爱,如同片中中国传统文化和21世纪崭新科技的迎面相接。而无论是率先亮相的“声乐篇”,或是预告中“剧透”的器乐、舞蹈、戏剧等篇章,上海艺术家和艺术团体的故事占近“半壁江山”。

  1.jpg

    展现文化艺术之美

    由中宣部对外推广局支持指导、五洲传播中心等联合制作的国际合拍纪录片《舞台上的中国》6月15日开播,面向海内外受众展现中国文化艺术之美。纪录片分为《声乐》《乐器》《舞蹈》《戏剧》四集,聚焦不同领域,以国际视角展现中国舞台艺术,并带观众走入中国园林古镇、都市街头、草原田间等,开启深入的文化体验之旅,解读传统艺术是如何持续发挥其独特魅力的。纪录片通过艺术名家与千禧一代年轻观众的视角,来探究中国传统舞台艺术是如何与当代表演形式与内容有机结合,并重新焕发出不竭的生命力。

  2.jpg

  图说:洛天依

    在短短51分钟的“声乐篇”中,想要“用歌声带给人们希望和力量”的中国首代虚拟歌手洛天依、揭秘“京剧也能很好玩”的京剧女老生王珮瑜、让大草原上的呼麦唱进都市人心里的杭盖乐队,以及为热爱歌唱的年轻人在音乐中建起“星河旅馆”的彩虹合唱团相继登场。

  3.jpg

  图说:上海彩虹室内合唱团

    在洛天依登场的瞬间,欢呼声淹没一切。而同样是他们,也能在安静的房间中,运用电脑为偶像创作歌曲。B站UP主“没有龟壳的乌龟”就坦言,虚拟偶像洛天依圆了很多音乐爱好者的梦:“他们的创作或许没那么容易被哪位喜爱的歌手演唱,但通过现代科技,却能让洛天依唱出他们内心的声音。”

    上海交响乐团的排练厅里,女高音歌唱家黄英正在演唱中国作曲家丁善德的作品,指挥乐队演奏的正是如今上交的音乐总监、丁善德的外孙余隆。首创新春音乐会,坚持在每场国外巡演中加入中国曲目,余隆从中国传统文化、民族音乐中汲取能量,为交响注入中国灵魂。

  4.jpg

  图说:余隆

    传承传统国粹之美

    王珮瑜的“京剧清音会”举办至济南,不但面向现场观众,也通过网络直播让全国戏迷能够在微博围观。虽然传承的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京剧国粹之美,但王珮瑜始终清醒:“我面对的是21世纪的观众,我不能让误解毁了京剧在他们心目中的印象,不要说到戏曲就觉得是古老陈旧的,她的美需要正确的打开方式,而我们不只是传承者也是传播者。寻到文化的根脉,你的心才不会空虚,灵魂才能有所依凭,我们才能对自己的民族文化有信心。”

  5.jpg

  图说:王珮瑜“京剧清音会”济南场

    据介绍,在纪录片拍摄过程中,制作组用了一年的时间走访了20多位中国艺术家。五洲的摄制团队多次来到上海,采访拍摄了B站洛天依演唱会、上海歌舞团《永不消逝的电波》、阿云嘎《在远方》、上海交响乐团余隆指挥、彩虹室内合唱团、京剧院王佩瑜等多位艺术家和舞台艺术表演。成片在B站首播,让人惊喜,而上海故事占了很大篇幅,也让不少文艺爱好者开始期待能进剧场的日子。

    听他们说——

    上海交响乐团音乐总监余隆:“东西方文化没有明确的界限,所有文化都是人类文明的结晶。”

    京剧女老生王珮瑜:“这世上只有两种人——喜欢京剧的人,和不知道自己喜欢京剧的人。”

    上海彩虹室内合唱团指挥金承志:“我想让大家重新认识合唱,它是道出心声最简单的方式,喜怒哀乐都在歌声里。”‍

    中国舞台先看上海

    要看演艺,上海历来是中国舞台面向世界的第一张门脸。20日在北京人艺上演的话剧《阮玲玉》中,徐帆主演的主人公就是上海电影明星阮玲玉。在百年前,大世界、老电影和各类大戏院就奠定了上海在中国舞台上的“码头”地位,不到上海这个大码头来转一圈,不能说具有全国影响力。

  7.png

  图说:阮玲玉

    如今“演艺大世界”这块招牌,就是源于当年大世界的根脉——当年,全国各地各个门类的演出团体和剧目,都要到这里来“争奇斗艳”,经得起市场竞争的,才能存活下来,逐渐形成一个个剧种——如越剧、滑稽戏等,都是在大世界里大大小小的舞台上孕育起来的。上海,也是中国电影发源地。音乐家陈刚透露,其父陈歌辛创作的时代曲《玫瑰玫瑰我爱你》,被译成英文歌词演唱后,还登上过1951年美国流行音乐榜单冠军……

    上海舞台的最大特色就是一城看遍各个门类且常有创新带来的惊艳。上海18个市属院团覆盖了传统文化的京昆越沪淮、评弹、滑稽、杂技等多个戏曲曲艺;国际通行的芭蕾、歌剧、交响乐、歌舞;乃至中国目前唯一的轻音乐团……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就是以创新体现海派审美的方式,再现了红色文化。杂技剧《战上海》提振了全国杂技界的信心,欣喜地看到这一原本只有肢体语言的艺术门类,也能以既叙事又抒情的方式,再现在解放上海的枪林弹雨中,解放军战士的智勇双全和革命信仰。

  8.jpg

  图说: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

    文化与科技的融合,也是上海演艺创新的一大亮色。洛天依,是中国首个虚拟偶像——依然是目前最具有市场号召力的二次元音乐人。当下风靡全国的沉浸式戏剧,也是发端于上海文广集团开发的《不眠之夜》亚洲版,与之相匹配的各类舞美道具设计和技术,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一票难求。

    上海舞台有的看,上海舞台值得探。


原文链接:http://whlyj.sh.gov.cn/gbds/20220620/142d21368dd74a15b24f0dcffcb2698a.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法制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