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广电法治网!

广电法治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广电资讯 > 正文

9月6日,长江口二号古船整体打捞迁移工程主作业船“大力号”驶离停泊码头,起航前往长江口二号古船遗址现场,迄今为止全球规模最大的古船整体打捞迁移工程开启海上施工。 你的浏览器不支持video   7月6日,在完成古船整体打捞迁移工程海上预处理阶段作业后,市文化旅游局和交通运输部上海打捞局组成的长江口二号古船整体打捞迁移项目团队即刻投入海上打捞的

发布时间:2022-09-09     来源: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     作者:佚名    

  

    9月6日,长江口二号古船整体打捞迁移工程主作业船“大力号”驶离停泊码头,起航前往长江口二号古船遗址现场,迄今为止全球规模最大的古船整体打捞迁移工程开启海上施工。

  

    7月6日,在完成古船整体打捞迁移工程海上预处理阶段作业后,市文化旅游局和交通运输部上海打捞局组成的长江口二号古船整体打捞迁移项目团队即刻投入海上打捞的前期准备,点线结合、立体交叉地铺开各项工作。此次古船打捞迁移工程采用的是世界首创“弧形梁非接触文物整体迁移技术”,在海上现场作业时,将由“大力号”在古船四周下放22根巨型弧形梁,形成一个巨大的半圆柱沉箱,把古船及其附着的厚厚泥沙与海水“滴水不漏”地包裹起来。因此,端板—纵梁框架整体组装是前期陆上准备工作的重点。端板—纵梁框架整体是由22根弧形梁连接形成一个长48米、宽19米的半圆柱箱体基座,其组装精度将直接影响海上弧形梁穿引。为了海上现场施工顺利推进,项目团队对端板—纵梁框架进行了陆地整体组装。历经50多天的日夜奋战,最终2个端板、4根纵梁共16节短梁完成组装。同时,顺利完成了端板下沉辅助装置调试、发射架组装、管线连接调试、控制室传感器调控、桩筒焊接、吊梁安装等准备工作。

  1.png

  2.png

  端板—纵梁框架组装

    此次“大力号”再次出海,标志着长江口二号古船考古与文物保护项目最核心的环节——古船整体打捞迁移工程正式全面启动,进入海上施工“总攻时刻”,也意味着离揭开古船“身世”越来越近。

    后续三大看点

    看点一:世界首创技术如何实施

    最硬核的弧形梁打捞技术将实现古船原生、完整、安全地打捞出水。“大力号”到达海上施工现场后,将实施端板-纵梁框架整体下放工作,随后逐根进行弧形梁的掘进穿引,并完成全部22根弧形梁穿引工作,把古船及周围泥沙、海水“滴水不漏”地包裹起来,形成古船沉箱。“大力号”整个海上作业时间预计花费2-3个月时间,随后将由专用打捞工程船“奋力”轮,将总重量1万余吨的古船沉箱同步提升出水,再“怀抱”古船沉箱送入“奋力”轮中部开口处。

  

    看点二:古船如何进入它的“新家”

    目前,已选定杨浦上海船厂旧址作为长江口二号古船出水后的“新家”。为了确保古船能整体打捞出水、平安运输到达“新家”,上海打捞局项目团队创新性地为古船专门设计建造了一艘中部开口的打捞专用工程船“奋力”轮。船上装有46套液压提升系统,通过同步提升技术将包裹古船的沉箱提升进入中部开口,再直接经海上运输,整体驶入船坞坐底,最后将古船沉箱卸载,安全搬进“新家”。“奋力”轮可实现1艘船舶完成抬浮、运输、进坞、卸载等传统需要4艘船舶才能完成的打捞工序,大幅提高了作业效率,也避免多次吊运古船而破坏文物的风险。

  

    看点三:如何解码古船“前世今生”

    在前期水下调查和整体迁移预处理阶段,已经提取、清理了部分古船相关出水文物。在最近预处理阶段时,古船北部同时发现了船舵和铁锚。船舵的舵杆残长约5.6米、直径42厘米,裹着52道宽约7厘米的铁箍起到加固作用;舵柄由铁箍将3根木材紧箍而成,最长处约6.26米。铁锚为四爪锚,长3.3米(不含铁环),是目前国内发现较大的古代四爪铁锚。此外,目前已经清理的600多件出水陶瓷器大多产自景德镇窑,包括“同治年制”款绿釉杯、粉彩二甲传胪图杯、豆青釉碗等,其中高60厘米的豆青地堆白青花松下高士图双耳瓶中藏了50件制作精良的青花团龙纹杯。其他陶瓷器可能产自江苏宜兴窑和福建地区窑口。古船整体打捞出水后,文物考古工作人员将根据古船考古和文物保护方案,围绕古船遗址形成过程、建造技术、航线等课题展开全方位研究,最大程度地发掘古船的科学、历史、艺术、社会和文化价值。让文物“开口”说话,为世人揭秘长江口二号古船蕴藏的大量谜题。

  3.png

  出水船舵

  4.png

  出水铁锚

  5.png

  出水瓷器


原文链接:http://whlyj.sh.gov.cn/wlyw/20220906/0add47e8b42143cb9b77cbf6054e968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 9月1日,由京津冀联合主办的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在京隆重开幕, “文华大奖”(戏曲类)评奖活动落地天津,艺术百花齐放津门。我院原创的现实题材京剧《楝树花》荣誉入围本届艺术节第十七届文华大奖终评作品名单,我院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奖得主吕洋凭借该剧同时入围文华表演奖“提名人选”名单,在家门口参与我国规格最高、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国家级综合性文化艺术盛会奖项角逐,面向全国展示了国家级重点京剧院团的艺术实力。为备战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角逐文华奖奖项,我院特邀《楝树花》艺术总监兼主演王平担任复排导演,再度加工提升剧目 下一篇: 河南郑州,第九届“博博会”今日圆满收官。盛会落幕,博物馆的故事仍在继续。在天津展区,天津博物馆本次首发亮相的柳编系列文创吸引了不少观众的目光,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些文创背后,还有一段动人的故事。一、乡村振兴中的博物馆力量一挑一压,一缠一绕,一勒一编,小小一根柳条,在人手里上下翻飞,变化成各种精美的日用器具和艺术品,这就是柳编技艺。对于天津市蓟州区杨津庄镇半壁店村、秦庄子村的村民而言,柳编并不陌生,但作品能摆进博物馆的展柜,甚至是走进“博博会”,是她们未曾想到的事情。故事还要从头说起。2021年7月,天津博
  • 法制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