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是有名的戏曲大码头,京剧在这里发扬光大,评剧、河北梆子在这里走向成熟,越剧、豫剧、昆曲等剧种在这里发展、创新,梨园界将这里视为“试金石”……天津戏曲是时光馈赠的珍贵文化遗产,从不同侧面显现着中华文化的神韵风采。为了让更多人感受天津戏曲的魅力,天津古籍出版社推出了《天津戏曲史》,系统、全面地梳理天津戏曲根脉。日前,该书作者——天津市艺术研究所研究员夏冬,副研究员苏坦、齐会英、郝天石,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天津见证了众多戏曲名家的高光时刻,孕育了诸多经典剧目,天津观众更是爱戏、懂戏,见惯大场面。演员们都知道,得到了天津戏迷的认可,才有了闯荡的资本。”夏冬介绍,天津在戏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是此前全面记述、研究天津戏曲各剧种发展历史的专著并不多见,“比较全面的是《中国戏曲志·天津卷》,它是按时间顺序梳理的志书式资料整合,资料只收录到1982年;还有一些史料书籍,或偏重某个剧种的发展历史,或侧重对演员的回顾,且史料截止日期最晚到20世纪末,近年来天津戏曲的发展历程,几无记载。”
“这本书是对天津戏曲发展的一次资料性的总结,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天津市戏曲研究史料方面的欠缺。”夏冬表示,该书所录资料时间截至2023年,补充了20世纪80年代初至今的天津戏曲发展资料,全景呈现天津戏曲发展历程。此外,书中还收录近200张珍贵照片,还原天津戏曲的辉煌传奇,其中不少照片是首次公开,比如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京剧“张派”武生艺术创始人张世麟演出《金翅大鹏》的照片。
从体例上说,这本书采取了宏观和微观、纵向和横向相结合的方式,按各剧种传入天津的时间为序,将昆曲、京剧、河北梆子、评剧、越剧、豫剧等剧种分别列出,单独捋顺其流派形成、不同时期的演变和影响,包括历代经典剧目、名角逸闻趣事、历次大型戏曲活动、获奖情况等。
史论结合,也是该书的独到之处。4位作者坦言:“我们不仅记录了天津戏曲发展历程,还力图通过对名角流派、剧本创作、导演体制、舞台美术、演出团体、人才培养等各方面的梳理,探索兼具现代视野又符合中国实际的戏曲发展模式,进一步寻找戏曲在天津的发展变化规律。我们希望能为天津戏曲的创作、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助力天津戏曲在传承中创新发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为了写好这部著作,他们数年来搜集史料、采访艺术家、扎根院团。经过详细查阅、考证,他们纠正了前人记载中的疏漏。夏冬举例说:“以往的很多论文、图书都说,评剧前身莲花落,在1901年被直隶总督杨子祥以‘有伤风化、永干力禁’的禁令,驱逐出津。我查了这段历史的数任直隶总督,没有杨子祥这个名字。另外,1907年上任的直隶总督叫杨士骧。这两个名字比较像,有可能是流传过程中弄错了。”
写作过程中,他们几易其稿,希望作品鲜活生动,兼具学术性和可读性。苏坦、郝天石是“80后”,他俩不仅研究戏曲,还以各种形式向青少年推广戏曲。苏坦、郝天石告诉记者:“我们尽可能写得通俗易懂,让青少年也能轻松阅读,为读者提供一把打开天津戏曲世界之门的钥匙,让更多人领略天津戏曲的独特艺术魅力,爱上戏曲、爱上天津。”
原文链接:https://whly.tj.gov.cn/XWDTYXWZX6562/MTJJ8464/202411/t20241119_678315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