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新时代文艺创作指明方向。十年来,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电视剧行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大力落实“找准选题、讲好故事、拍出精品”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更高水平的守正创新,登“高原”,攀“高峰”,电视剧创作得到历史性发展。重大主题创作浓墨重彩,经典新铸;新现实主义创作蔚然成风,精品迭出;题材类型和艺术风格多样化格局基本形成,佳作频现。这十年,我国电视剧植根民族复兴和强国建设实践,聚焦中国式现代化主线,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顺应制作和传播方式变革,适应观众多样多变需求,推动题材和表达、内容和形态、主体和市场的多重变革,新的创作格局基本形成,开创了我国电视剧发展新的历史。
一、以新思想为指引,以重大主题重要节点重点作品带动整体创作跃升
十年来,围绕党和国家的大事要事,电视剧从不同角度生动深刻呈现党和国家取得的历史性变革和历史性成就,无论数量、品质,还是思想性、市场能量都取得空前成就,赢得观众广泛口碑。
(一)心怀“国之大者”, 高扬理想信仰和民族精神
电视剧已成为重大主题、重要时间节点宣传的“重武器”。十年来,行业以强烈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使命感,围绕重大历史、重大革命和重大现实题材,提前规划,主动谋划,加强策划,推出了一批主旋律精品剧。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东北抗日联军》《东方战场》《伪装者》等剧,将历史全景再现和英雄主义叙事立体交织呈现,高扬中国人民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不畏强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的《绝命后卫师》《红星照耀中国》《彝海结盟》等剧,从不同侧面再现长征历史,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纪念建军90周年的《热血军旗》《秋收起义》《深海利剑》《维和步兵营》等剧,讴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艰难历程和辉煌业绩,展现新时代强军思想和中国军人的昂扬状态。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的《大江大河》《最美的青春》《黄土高天》《大浦东》等剧,重温当代中国人民奋起直追、振兴中华的燃情岁月。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伟大的转折》《可爱的中国》《外交风云》等剧,展现新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庆祝建党百年的《山海情》《觉醒年代》《理想照耀中国》《光荣与梦想》《我们的新时代》等剧,弘扬党的精神谱系,为广大观众尤其是青年观众学习党史提供生动教材,为民族复兴和强国建设提供精神动力。
多维度塑造伟人形象和崇高品格,向老一辈革命家致敬。重大题材剧集的人物塑造在守正中变革,进一步向实、向细、向深发展,历史叙事实现了伟大与平凡的统一。一方面,对伟人的刻画超越以往模式,更好地融合历史深度与艺术美感,把握宏大国家叙事与细腻个体经验的内在联系。《鲲鹏击浪》《问苍茫》《海棠依旧》等剧讴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通过对人物形象和细节的生动刻画,充分展现了其崇高的革命精神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另一方面,对英模人物的描绘更具生活质感,采用中观、微观视角展现其鲜活生动的一面。如《功勋》不仅聚焦于英模的辉煌时刻,更将镜头温柔地转向了他们身边的同事与亲人,真实展现了日常生活与工作中所面临的种种不易与困境,让观众感受到他们作为普通人的温度与坚韧。
(二)聚焦时代主题,深情描绘和讴歌新时代
聚焦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事业,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主题电视剧创作量质齐升。《山海情》《石头开花》《大山的女儿》《最美的乡村》《江山如此多娇》《温暖的味道》等作品接连推出,从不同风格、角度、地域对同一主题进行多样化开掘,对全国各地脱贫攻坚实践进行生动的艺术转化,聚点成面,构成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时代画卷。其中,《山海情》让国家叙事巧妙地融入到细腻而充满生活气息的镜头画面中,将观众代入一段跨越山海战胜贫困的奇迹;《大山的女儿》以真诚朴实的表达、节奏明快而温润细腻的叙事风格,让榜样力量触动人心,为新时代乡村题材和英模题材电视剧创作提供了新的路标。
再现大国担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国际援助类题材剧集拓展国产电视剧的格局。《欢迎来到麦乐村》《埃博拉前线》《和平之舟》等剧,讲述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医疗援助和救援行动,展现了中国的国际主义和命运与共情怀,还深入故事里层,探讨人性、情感和道德等主题,构建国际题材剧新形态。这些剧集不仅形象地诠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深刻内涵和现实意义,还为拓展影视国际交流和国际传播路径进行了积极探索。
捕捉时代发展变化,不同题材电视剧创作取得显著成果。《县委大院》等剧反映党的治国理政思想在基层治理中的生动实践。《江河之上》《青山不墨》《春风又绿江南岸》等剧聚焦生态保护主题,生动诠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理念。《超越》《冰雪之名》等用电视剧的方式迎接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多角度呈现中国冰雪运动的辉煌成就,生动表达体育健儿坚韧不拔、为国争光的精神风貌。“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时代报告剧应运而生,2020年以来,《在一起》《最美逆行者》《石头开花》《我们这十年》等成为一道特殊的风景。时代报告剧借鉴报告文学的创作方法,以现实生活为源泉,以真人真事为基础进行艺术加工,以时效性为鲜明创作特色,开创了电视剧的全新类型,提高了对重大时代话题的回应能力,使之更加贴近时代和社会实践。
二、现实主义创作传统在回归中进阶,讲好故事成为共识
十年来,现实题材导向不断强化,创作规模始终占电视剧年度总产量的一半以上,尤其在近3年,获得《国产电视剧发行许可证》的现实题材作品数量占比达到80%左右,现实题材和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的主流地位不断巩固,温暖现实主义重在给人信心和力量,成为现实主义的新发展。
(一)聚焦百姓生活,摹写平凡生活的光亮底色
国产电视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着力以真实、平实、朴实的艺术风格再现人民群众的奋斗与创造。《鸡毛飞上天》等通过个人和群体的成长,表现时代转折中一代人追求人生价值的奋斗故事;《父辈的荣耀》以年轻人视角讲述过去的艰难岁月和父辈们的无私奋斗;《南来北往》通过一列火车上的人生百态,见证伟大祖国的革新与发展。这些作品超越了简单的生活场景再现,转而深入时代肌理,同时深刻挖掘社会心理的复杂层次与文化底蕴的深厚色彩,展现出一种非凡的纪实魅力与深刻的洞察力。《美好生活》《装台》《乔家的儿女》等剧突出生活味、烟火气,更加重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交融,在百姓生活中感受温暖和谐。
十年来,国产电视剧的叙事视角日益多元。《归去来》《创业时代》《亲爱的,热爱的》等反映新时代社会发展和年轻人蜕变成长的剧目,以新鲜的语言表达和年轻态的演绎,构建出丰富多样的时代图景。《欢乐颂》系列、《二十不惑》系列、《风吹半夏》《幸福到万家》等剧的播出,将一批独立、自强的当代中国女性形象带入主流叙事视野,展示出柔软又坚定的力量。《嘿,老头!》《老闺蜜》《老家伙》等剧以老年视角破解银发人群生活密码,深入、真实地展现不同代际人生的追求与思考。这些作品通过塑造富有典型性和感染力的人物形象, 让“人”成为宏大命题和创作落地的交集点,展现出昂扬向上、追求美好的精神状态。
(二)观照社会话题,触摸人民生活的痛感与向往
十年来,国产电视剧创作视野不断扩展,内容挖掘更具深度,许多作品深入探索社会议题,切中社会转型过程中的痛点和群众普遍关心的现实问题,引发共鸣。如深耕教育主题的《小别离》《小欢喜》《小舍得》系列,引发观众对亲子关系、家庭教育和升学压力等问题的讨论;《外科风云》《急诊科医生》《问心》等医疗题材剧,体现创作者对医疗环境的思考和对生命的尊重;《破冰行动》《人民的名义》《扫黑风暴》《巡回检察组》《狂飙》等剧,以积极的姿态展示中国法治成果,在关注公平正义、传播法治价值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在他乡挺好的》《去有风的地方》《故乡,别来无恙》《我的阿勒泰》等作品敏锐洞察社会思潮转变与当代都市痛点,通过不同的方式和角度,探讨心灵治愈与人生成长,为观众面对时代变革提供精神关怀与力量。这些作品不刻意回避时代发展进程中出现的思想观念差异和社会问题,但也不过度渲染矛盾冲突和人性阴暗面,而是将积极的人生态度融入对生活的体察和感悟之中,加强正能量引导。
十年来,行业剧贴近时代发展,不断提质升级。《猎场》《在远方》《平凡的荣耀》《紧急公关》《理想之城》《安家》等,涵盖猎头、快递、金融、公关、建筑等多个领域,突破了以往职业剧就是恋爱剧的窠臼,从行业发展的视角打开生活切面,更加聚焦从业者的真实面貌和逆风成长,更加注重表现行业的特有现象和职业亮光,在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之间取得平衡。《麓山之歌》《逐梦蓝天》《沸腾人生》《大博弈》等作品,捕捉中国工业转型升级、智慧跃升的蜕变,展现了不同行业的人们在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奋斗历程,极大弘扬了中国人民的创新创业精神。
(三)扎根民族文化土壤,强化原创文学支撑
文学名著一直以来是电视剧创作的富矿。十年来,《平凡的世界》《白鹿原》《人世间》等严肃文学被改编成电视剧,都激起强烈反响。这些剧集秉持原著的创作思想和情怀,赋予其新的美学生命,有效回应时代精神和文化审美诉求,成为精品力作。电视剧《繁花》再次为观众献上现象级作品,带来新的美学趣味,丰富了国产电视剧的风格,拓展了表达的边界,提升了剧集的思想艺术水准和精神高度。
三、植根优秀传统文化,电视剧文化品质实现跃升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当代中国文艺的根脉,也是电视剧创作的宝藏。聚焦深化拓展“第二个结合”,历史题材电视剧和年代剧创作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中汲取营养,在历史文化精髓艺术再现和当代传达方面达到新高度。
历史正剧回归恢弘端庄气象。《于成龙》《天下粮田》《大秦赋》《丁宝桢》等,准确把握历史精神,根植于家国命运,以史为鉴、关照现实,凭借沧桑幽远的历史意蕴展示出深厚的文化质感,成为民族精神的鲜活载体。《天下长河》等则在真实历史事件上进行艺术架构,既塑造真实历史厚重感,又呈现当代价值维度。这些作品有的以宏大的历史背景为舞台,通过波澜壮阔的史诗叙事展现时代的风云变幻;有的则聚焦于个体的命运沉浮,通过细腻入微的情感描写触动人的心弦。这种多样化的叙事手法让作品创造性地体现出历史真实性,形成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古装剧“由虚向实”,更加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表达。经过多年来的积极引导,古代题材以家国情怀、民族大义为精神内核,更加注重价值层面的引领和提升。《琅琊榜》系列,《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清平乐》等剧的成功创作播出充分证明,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络文学作品、古典题材作品也可以作为弘扬主流价值的载体,成为文化精品。还有取材于元杂剧的《梦华录》,不再将视角局限于宫廷斗争的《那年花开月正圆》等,跳出了古装剧原有的架空思维和创作套路,焕新了古代题材的传奇样态和当代思考。
类型融合大胆创新,拓展表达外延。一些作品将古装剧与类型剧结合,开创新的叙事方式,更加适应年轻人的审美趣味。如《风起陇西》将古装与谍战融合,《显微镜下的大明之丝绢案》《繁城之下》《大唐狄公案》等剧将古装与悬疑探案融合,《唐朝诡事录》从志怪小说中汲取想象力创新力。这些作品发掘更加多样的历史视角、文化视角和生活视角,丰富了古装剧的内容和样式。《长相思》《莲花楼》《一念关山》《卿卿日常》等作品也以新仙侠、新古装、新内涵拓展了古装剧审美取向与叙事模式。
年代剧强化文化内涵传递温暖情感。《楼外楼》《老酒馆》以一店兴衰串联历史变迁,在时代流转中描绘了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珠江人家》用细腻入微的笔触深入描绘岭南风土人情,传递出粤文化的积淀历史和精神追求;《一代匠师》聚焦于传统手工艺人的传奇命运,通过讲述他们在时代浪潮中的坚守与传承,以匠人精神传递民族精神。这些作品扎根特定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通过一个行业或一个家族的视角折射历史变迁,展现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建立起历史与现实的紧密联系,实现新的艺术跃迁。
四、组织力创作力全面提升,精品创作机制不断完善
新质生产力赋能创新,技术手段激发剧集创意灵感。超高清、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广泛应用,丰富电视剧的艺术表达和渲染方式,为创作带来新机遇。2023年,电视剧《三体》对原著中的高概念进行视觉转化,大量运用新技术手段,展示出中国影视工业从跟跑到并跑的成果。《三体》CG制作时长超过200分钟,纯CG镜头650个,CG角色超过290位,以大量先进的数字技术应用打造了影视科技融合的“样板间”,以“实景+特效”的方式高度还原了“宇宙闪烁”、红岸基地、“古筝行动”等名场面,带给观众耳目一新的视听感受。此外,近年来许多剧集加入了生物特效、三维渲染、虚幻引擎、合成技术,电视剧制作的数字科技含量越来越突出,电视剧高科技制作模式基本形成。
在创作规律中拓宽电视剧精品化道路。广电总局按照“找准选题,讲好故事,拍出精品”指示要求,聚焦“打造精品力作”核心环节,探索出一系列工作方法,为电视剧高质量发展提供良好政策指引。尤其是围绕重大宣传节点超前谋划、主动出题、集中力量、加强引导的做法催生了一批精品力作,《山海情》《觉醒年代》《大考》《县委大院》《欢迎来到麦乐村》等就是这一新机制的优秀成果,通过重点突破带动整体品质的提升,推动形成有序衔接、滚动实施、压茬推进的电视剧创作生产格局。这一机制还催生了崭新艺术形态和传播形态作品,如“时代报告剧”《在一起》《石头开花》,影视剧汇编《记忆的力量·抗美援朝》等,刷新电视剧创作类型。
在深化改革中持续优化创作生态。针对电视剧行业出现的新变化新形势新问题,广电总局不断强化责任意识和导向意识,强化针对性管理引导。如针对“抗日神剧”“宫斗穿越”“老剧翻拍”等一些过热、过于集中创作的类型,采取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降温、降热、降躁,及时遏制不良创作倾向;针对集数过多、内容“注水”问题,规范集数时长,电视剧部均集数从2016年的部均45集减少到2023年的部均30集;针对电视剧网剧融合新趋势,及时改变既往做法,打通台网播出平台,推动剧集协同发展。坚持问题导向深化管理改革,推动构建更加健康的剧集内容创作和商业生态,巩固可持续发展态势。
十年的辉煌成就深刻地验证了党对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特别是电视剧领域的领导,是推动行业繁荣兴旺的基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尤其是习近平文化思想为电视剧创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当前,电视剧仍是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主餐”和“家常菜”,踏上新时代新征程,电视剧行业将以更加丰富的故事、更加深刻的内涵、更加新颖的技术,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书写中国电视剧事业新篇章、创造中国电视剧事业新辉煌。
原文链接:http://gbdsj.gxzf.gov.cn/wzk/xyfx/t19075825.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