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繁荣人类自然科学百花园,昨日,“交流互鉴 传承创新”天津自然博物馆(北疆博物院)创建110周年国际研讨会在津召开。研讨会由天津市委宣传部、中国博物馆协会、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学会、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指导,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天津市外办主办,天津自然博物馆承办。来自中国、法国、美国的两百余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纪念北疆博物院创建110周年,以交流互鉴深化文明相处之道。
北疆博物院坐落于五大道历史文化街区,是天津自然博物馆前身,由法国科学家桑志华于1914年来华创建,现藏有桑志华在中国25年科考收集的20余万件自然标本及约1.4万册文献。北疆博物院也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座原址、原建筑、原藏品、原展柜、原文献资料完好保存至今的百年博物馆,2019年被国务院核定并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暨中法文化旅游年,适值2024年全国科普日到来之际,来自国内外的自然科学、文化遗产、博物馆研究等领域专家学者在这里聚首研讨。开幕式上,法国驻华大使白玉堂、市文化和旅游局及市外办负责同志分别致辞。国际博物馆协会自然史委员会副主席、法国南特自然历史博物馆馆长菲利普·吉耶,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长刘曙光,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学会常务副理事长郭哲,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所长徐星等在致辞中表示,作为一座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科学殿堂,北疆博物院承载着丰富的自然科学与历史文化遗产,走过百余年历久弥新,搭建起学术交流合作的平台,在不断传承创新中为科学事业发展、文明交流互鉴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研讨会上,天津自然博物馆与法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法国南特自然历史博物馆、法国罗别镇历史考古学会分别签署馆际合作协议,在人员互访、科学研究、展览展示特别是北疆博物院珍藏资料整理等领域开展深层次合作;与河北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分别签署馆校共建合作协议,以期在人才培养、合作研究、法语翻译与整理等方面结出更多成果;携手上海自然博物馆、南通博物苑等15家百年历史的自然科学博物馆(收藏地),创建“中国百年自然科学博物馆(收藏地)联盟”并发布倡议书。
同时,由天津市委宣传部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策划拍摄的主题纪录片《探秘北疆》先导片也在开幕式上发布,这是首部大规模、全方位、深入系统展示北疆博物院科考历程及成就的纪录片,通过镜头细腻讲述这座“活化石”博物馆跌宕起伏的故事,全面展示其历经百年正青春的独特风采,生动诠释中法人文交流的丰硕成果。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等8家单位向天津自然博物馆捐赠维氏大唇犀头骨化石、锯齿龙骨架模型、雄性麋鹿鹿角、马达加斯加菊石群体化石等标本总计2647件,不仅丰富了自然博物馆的馆藏体系、填补了大量馆藏空白,还为科研科普提供了宝贵素材和充足展品。
开幕式后的主旨报告与平行会议上,近50名中外专家学者围绕“交流互鉴 传承创新”“博物馆学与博物馆史研究”“自然科学与自然史研究”“中法人文交流对话”等主题各抒己见,分享前沿科研成果,探讨如何在新时代推动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
会后,与会中外专家学者还来到天津自然博物馆文化中心馆区,沉浸式体验“博物馆之夜”活动,感受科技赋能的魅力。
原文链接:https://whly.tj.gov.cn/XWDTYXWZX6562/gzdtnew/202409/t20240921_6735689.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