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构建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工作机制和评价体系,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对广电媒体深度融合提出新部署新任务新要求。市级融媒体中心作为地方媒体融合的重要载体,承担着传播党的声音、服务人民群众、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使命,对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意义重大。本文通过深入分析甘肃省市级融媒体中心的建设现状、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提出相应的创新发展对策,为市级融媒体中心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一、市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总体呈现三大新特点
2022年,中宣部、财政部、国家广电总局印发《推进地市级媒体加快深度融合发展实施方案》,在全国开展市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试点工作。甘肃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制定《关于加快推进全省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若干措施》《甘肃省加强市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工作方案》等文件,甘肃省委宣传部统筹省市县各方力量,科学部署、重点突破、全面推进,截至2023年底,除省会兰州外,13个市州融媒体中心已全部完成机构整合并挂牌成立。甘肃省市级融媒体建设总体呈现“三个新”的特点:
一是体制机制实现新突破。各市级广电媒体融合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抓住关键问题和重点环节,推进体制、机制、机构、人才、业务、产业等系统性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有的市级媒体按照“中心+公司”“事业+产业”的改革方式,建立市级融媒体中心、市(文化)传媒公司,实行一体化运行模式。如酒泉市融媒体中心,创新“中心+公司”统一运营模式,组建酒泉融媒时代有限公司,公司与中心联动运行,公司经营收入主要用于中心及公司人员工资、绩效激励、设备购置等支持媒体融合发展事项。有的市级媒体积极搭建内部创业平台,推出工作室和项目负责制,赋予部门、团队或机构自主运用权限,按需进行资源配置并实现管理和技术双通道晋升机制,同时实行市场化考核激励,极大激发了创新创造活力。比如,金昌市融媒体中心深化内部组织架构和采编播控流程改革,建立适应移动互联网传播的组织架构和工作机制,推行工作室和项目负责制,探索建立管理和技术双通道晋升机制,把经营业务和内容生产的考核重点和薪酬体系独立设立,形成集约高效的内容生产体系和全媒传播矩阵。
二是平台融合打造新模式。各地建立了集新闻发布、政务服务、民生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融媒体平台,积极引进AI、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推动新闻生产的智能化、精准化,取得显著成效。有的市级媒体聚合本地信息,打造城市数据的综合门户;有的市级媒体巧用“借鸡生蛋”,利用已有城市服务平台数据、用户资源,借力发展打造自有渠道。比如,酒泉市融媒体中心投资857万元建成了集新闻咨询、信息发布、政务服务、民生服务、商务服务、便民助企为一体的“云上酒泉”新型客户端,打通了与市县融媒、各部门新媒体的接口,不断提升舆论引领能力、信息聚合能力、服务保障能力。
三是内容品牌呈现新活力。市级媒体坚持移动优先和差异化、分众化传播策略,坚持用户导向、需求导向,从民之所盼中找落点,生产制作了大量特色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融媒产品。有的市级媒体集中优势构建全媒体内容品牌,实现从内容品质提升到品牌化引领的突破。比如,兰州广播电视台打造《落实进行时》全媒体直播栏目,紧扣新闻舆论工作发展方向,解决了上万件涉及群众利益的民生问题,回复率达到100%,群众满意率达到93%,逐步发展成为兰州市工作落实的展示台、监督台、曝光台。天水市融媒体中心打造的《吃麻辣烫游天水全攻略》《天水景区喊话全国》系列节目总观看量近1亿,让天水独特的文旅资源迅速圈粉,有力助推了天水文旅火爆出圈。
二、当前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当前,市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总体呈现良好态势,但与中央构建新型主流媒体的要求相比,与当前新媒体日新月异的发展趋势相比,与群众多元化文化需求相比,融媒体中心建设在内容创新、品牌打造、资源优化、队伍能力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大多数市级融媒体中心还面临创收难题,内外交困的局面日益显现。
一是竞争压力“大”。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崛起,广告投放重心转移,市级融媒体中心的收入和市场份额逐渐下降,能分到的“蛋糕”越来越小。当前,自媒体、网络平台流量不断攀升,广告投放更加青睐新媒体,导致市级融媒体中心受众逐渐流失,随之而来的是广告收入也不断下滑,“养人”和“干事”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
二是运营理念“旧”。部分市级融媒体中心对媒体融合认识不充分、决心不坚定、行动不到位,缺少对信息传播技术渠道变化的前瞻性思考和规律性把握,对维持原有运营模式和商业模式心存幻想,只是将媒体融合单纯作为业务工作开展,将自有平台建设、互联网账号运营当作考核指标机械完成。还有部分市级融媒体中心仅停留在“两微一端”与全网一键分发等简单操作模式上,对自有平台打造缺乏互联网思维,缺乏以用户为中心的建设理念,导致受众粘性程度不高,固定受众群体较少,平台流量偏低。
三是内容创新“少”。一些融媒体中心过于依赖转载和搬运内容,缺乏原创和高质量内容的供给,同质化问题严重;一些融媒体中心在内容生产上缺乏深度思考和精准定位,导致内容与用户需求不符;还有一些融媒体中心生产的内容大多集中于本地资讯,在内容生产的优质度、创新性、趣味性等方面存在一定缺失,以用户需求为主的原创内容较少,导致受众群体产生信息审美疲劳,用户流失严重。
四是薪酬体系“老”。面对市场变化和行业战略调整,传统薪酬体系已无法灵活应对新形势新任务。部分市级融媒体中心固定薪酬占比较大,而浮动薪酬占比小,未能有效激励员工提高工作绩效,导致员工积极性不高。部分融媒体中心薪酬与绩效之间未能形成有效的联动机制,薪酬体系中缺乏长期激励措施,导致难以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特别是具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员工。
五是队伍建设“弱”。部分市级融媒体中心采编人员能力素质层次不齐,部分人员思想认识尚未实现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的全面转型,能力水平明显滞后。再加上采编队伍平均年龄结构偏大,领军人才匮乏,人才梯队的不合理,导致融媒体中心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
三、推进市级融媒体中心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
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是一个系统性工程,融媒体中心建设与全媒体传播体系是点和面的关系,是具体环节和整个链条的关系,也是独立系统与系统整装之间的关系。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市级融媒体中心建设需要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着力构建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工作机制和评价体系,推动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
一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是市级融媒体中心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一方面,要加大对融媒体中心的投入力度,在人员编制、经费保障等方面给予更多支持。另一方面,要加快推动制作生产、传播分发、运行管理和体制机制等各环节共融互通,催化融合质变,实现深度融合,打造具备大数据推送、视音频制作、多平台分发、网络直播、多屏展示的智慧化跨界平台,真正实现从“相加”“相融”到“融为一体”“合而为一”。
二是加强技术创新应用。技术是推动融媒体中心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面对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形势,广播电视媒体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在强化广电功能、保持广电特色的基础上,加强对新技术、新应用的关注和引进,推动新闻生产的智能化、精准化。特别是运用数字技术积极探索直播、虚拟主播、AR、SVG等沉浸式业务模式和应用场景,进一步提升吸引力。同时,还应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等单位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融媒体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三是推进内容品牌创新。内容创新是市级融媒体中心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是广播电视融媒体讲政治、讲党性的重要体现。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准确把握人民群众对广播电视的新期盼新需求,紧扣普通群众关切点,抓住社会发展关键点,激发思想感情共鸣点,推出一批形式新颖、直抵人心的精品力作,让“关键时刻看党媒”“热点事件听党媒”成为广大受众的共识。同时,要立足本土民生,深入挖掘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生产贴近民生、接地气的品牌栏目,注重品牌活动的打造和推广工作,为基层群众提供多元化、精细化的内容服务,不断提升融媒体中心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四是拓展服务功能渠道。要抢抓媒体融合发展战略机遇,积极拥抱互联网,不断拓展传统广电边界,探索多元化、融合化场景服务。加快建设主流声音传播平台、综合便民服务平台和创新创业智慧平台,采取“新闻+政务+商务+服务+N”的运营模式,深度参与智慧城市、便民平台建设,加快打造集媒体服务、数据服务、政务服务、公共服务、文旅服务、文明实践服务等为一体的广播电视融媒体服务平台。积极打造“新闻直播”“公益直播”“活动直播”“电商直播”等直播活动,拓展电子商务、数字经济、广告会展、文化创意、教育培训、专题片制作、影视剧创作等文化传媒产业链条,以多元发展路径助推融媒体中心的可持续发展和转型升级。
五是优化考评激励机制。坚持问题意识,建立考核倒逼机制,健全全媒体生产传播工作机制和综合评价体系,建立以岗定薪、倾斜一线的全员考核制度,健全“移动优先、一体发展”全媒体考核体系。打破编内编外员工身份界限,实行竞争上岗、双向选择、同工同酬,推动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通过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考评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升市级融媒体中心整体竞争力。
六是强化人才队伍建设。人才是市级融媒体中心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要建立优秀年轻人才选拔培养机制和重点项目“揭榜挂帅”机制,系统培养优秀年轻编辑、记者、编剧、导演、播音员主持人和复合型融媒体人才,运用业务培训、项目培育等多种方式提升业务能力水平。建立从职场新人、到专业人才、到优秀骨干、再到领军人才的全媒体人才培育链条,为推动市级融媒体中心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原文链接:https://gbdsj.nmg.gov.cn/ywdt/gdj_hydt/202409/t20240913_2574058.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