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广电法治网!

广电法治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广电法制 > 正文

广播电视基本公共服务县级标准化试点的亮点与经验

发布时间:2024-09-20     来源: 内蒙古自治区广播电视局     作者:佚名    

  

  实现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已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2020年以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组织全国各省98个市、县先后开展第一批和第二批广播电视基本公共服务县级标准化试点建设。各试点地区主动作为,勇于创新,在健全基层服务网络、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本地化内容供给、创新公共服务方式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形成了一些可借鉴可复制的经验,我们对总局官网近期刊发的相关案例进行了梳理,供参考。

  国家广电总局广播电视基本公共服务县级标准化试点建设启动以来,围绕“设施建设标准化、服务管理标准化、考核评价标准化、财政保障标准化”四项基本要求,各省广电行政部门推动出台省级专项政策,加强谋划、指导与支持,各试点地区结合本地实际制定相关实施方案,以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享有为基础,以提高覆盖面和适用性为关键,推进试点创建不断取得新进展,全面提高广电公共服务效能。

  

  一、加强顶层设计,有序整体推进

  省级广电部门强化政策引领,强化组织保障。通过制定广播电视基本公共服务实施标准、建设规范、实施意见等文件,联动相关职能部门出台支持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的政策,指导试点地区按照规范标准高质量推进试点工作建设和运行管理,着力构建系统完备、科学适用、衔接配套、五级贯通的广播电视公共服务运维标准体系、制度规范体系、监督管理体系、绩效评价体系,建立健全广播电视公共服务长效机制。这些法规政策文件,从工作目标、服务范围、服务标准、服务网络、服务平台、服务流程、服务监督、服务保障等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全流程各环节推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提供更高质量、更有保障、更可持续的广播电视基本公共服务。

  试点地区落实落细工作方案,凝心聚力抓落实。各地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把试点工作作为重大任务和重要民生工程,因地制宜制定相关实施方案,出台配套政策文件,明确工作目标、服务内容、服务标准、工作职责、考核办法,强化组织保障、政策保障和资金保障,层层压实责任,确保完成试点建设顺利完成。如湖南《津市市广播电视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建设任务、时间安排和资金保障,通过实施“一批项目”,补齐补全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硬件基础和服务网络短板;通过出台“一套标准”,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标准和规范;通过拓展“智慧广电+”功能,实现共建共享推动智慧广电公共服务转型发展。

  强化整合聚合,一体协同推进。试点地区对外争取党委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支持,对内聚合局、台、网力量,统筹广播电视有线、无线、卫星三种传输方式,统筹公共文化设施资源,将广播电视基本公共服务试点与智慧广电乡村试点建设相结合,与广电网络改造升级相结合,与融媒体中心转型升级相结合,合力建设低成本、广覆盖、高质量的广电公共服务体系。例如,广西蒙山县将广播电视基本公共服务县级标准化试点和智慧广电乡村工程试点建设相结合,将2个试点的建设资金整合规划、合理分配,做到资金效用最大化,使“双试点”在建设中相辅相成,并在标准化建设形成的服务网络、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智慧广电+”融合服务,以“保基本”和“强赋能”同时发力为基调,将建设队伍、资金保障、平台资源等相融互通,形成协同推进机制。

   二、明确目标任务,突出标准规范和长效机制建设

  各地试点工作聚焦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基本文化需求,围绕“为啥干、干什么、怎么干”,从完善服务网络,夯实基础设施,优化服务标准,增强内容供给,强化智慧化能力着手,不断完善长效机制,有力提升了广电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

  (一)推进运维网络标准化建设,完善公共服务支持保障体系

  建立健全县-乡(镇)-村三级服务网络,提升广电公共服务标准化、法制化、信息化水平。试点地区普遍依托广电网络公司营业厅设立县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中心,依托乡级便民服务中心及广电营业厅设立服务站,依托村级便民服务中心设立服务代办点,推进“五统一”“七个有”等服务网络建设模式,并形成服务网点管理办法、队伍建设管理办法、运行维护情况绩效考评办法等配套制度体系,积极推进公共服务运维信息化系统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效能。如广西蒙山县将广电网络县级营业厅升级为县级广播电视服务中心,在每个乡镇设立1个服务窗口、每个行政村设立代办点,并完善中心站点的职能职责和服务标准,建立服务指南、行为规范、质量承诺、绩效评价等制度,落实基层服务网点统一门面标识、统一人员配备、统一经费标准、统一办理程序、统一绩效考评的“五统一”,达到服务有规范、收费有标准、报修有渠道、服务有记录、办结有时限、评价有反馈、管理有平台“七个有”,初步构建业务扁平化、管理网格化、服务精准化的新时代广播电视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优化整合广电公共服务保障内容,加强对服务对象的宣传、服务与反馈。试点单位普遍把有线数字电视、直播卫星电视、应急广播、“小广场、大喇叭”、数字网络图书馆(数字农家书屋)、智慧广电户外大屏、视频会议系统、“一村一屏”(“一镇一屏”)电视信息平台等广播电视公共服务设施设备和个人终端都纳入运行维护范围,为群众提供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服务,真正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积极加强对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标准化工作的宣传推介,介绍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站点干了什么、要干什么,深化人民群众对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的认识、理解和支持。如湖南津市市打造常德首家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验中心暨“城市客厅”式文化驿站,让融媒文化进街区,全景式、立体化展现津市经济社会、人文历史等方方面面特色亮点,把广电公共服务融入人民群众移动化、互联化的日常生产生活中,加强试点工作的宣传。

  (二)夯实广电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业务承载能力

  一是加强有线网络基础设施改造升级,补齐基层广播电视发展短板。各地利用试点建设机遇,加快推进广电网络升级改造,建成广电光纤传输网、CBNET IP骨干网、700MHz 5G网等基础网络设施,搭建无线、有线协同的新型网络体系,为广电公共服务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提供条件。例如,广西蒙山县推进光纤双向网络改造,实现有线电视用户终端全面智能化,推动电视高清化改造。

  二是建立应急广播体系,拓展“应急广播+”应用。试点地区挖潜应急广播“战时应急、平时宣传”作用,平时向区域内群众播报应急知识普及、政策信息宣讲、农村种养技术、农业科普知识等信息;战时播报地震、洪水、大风、沙尘等应急信息,增强广大人民群众防灾意识和抗灾能力,提升基层部门的社会治理能力。同时,积极创新应急广播场景应用,开展应急广播+理论与政策宣传服务+农业科普法律等信息服务+旅游+防溺水+工业园区+乡村治理等“应急广播+”建设,拓展应急广播服务群众新路径。湖北等地还开展北斗定位、短报文试点实验,探索断电断网等极端灾害情况下应急广播信息播发的解决方案。

  三是推动制作传输设备高清化、智能化升级改造,增强优质内容供给和传输覆盖能力。各地开展有线高清交互数字电视机顶盒推广普及、智慧台站等建设,加快制播传输发射设备设施更新换代和系统升级改造,提升安全制播能力。例如,宁夏灵武市2022年投入276万元实施了高清改造项目,对标清电视制作传输设备和网络进行升级改造。吉林集安市全面推进台站管理规范化、技术体系标准化、运行维护智慧化为目标的美丽台站建设,在全省实现无线发射台站“有人留守,无人值班”管理运行模式,极大地减轻值班工作强度,降低发射台站运行成本,大幅提升安全播出调度指挥能力和工作效率。

  (三)丰富内容供给,满足人民群众多元视听文化需求

  试点地区因地制宜,统筹无线、有线、直播卫星三种覆盖方式提供高质量节目,在确保稳定提供不少于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规定的广播、电视节目套数基础上,增加新闻荟萃、电视院线、在线教育、电视阅读、政务公开、党员教育等广电特色内容供给,推动公共服务从视听基础性服务向普惠性、生活性服务跨越。如河北容城县通过与北京歌华有线及廊坊广电的光缆传输对接和机房设备升级,成功引入北京新闻、文艺、科教、财经等7套电视节目,覆盖容城县和安置区,获得群众广泛认可。

  强化本地化内容供给,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和综合信息服务需求。广西蒙山恢复使用广播电台,设立蒙山特色广播电视节目专栏,通过“一村一屏”电视门户和“智广乡村”平台丰富当地视听内容,推动智慧广电赋能乡村振兴宣传。吉林集安市将本土优秀传统历史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融入广播电视创作生产传播各环节,推出“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建设中国最美边境城市”“集·韵”等一批有温度、有亮点、有创新的主题报道、理论宣传和融媒体产品,传播党的声音,讲好地方故事。

  (四)拓展智慧广电+服务应用场景,探索广电智慧化服务新模式

  一是统筹广电公共服务资源,打造综合性信息服务平台,赋能基层治理和各行业发展。试点地区积极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数字乡村、雪亮工程等项目一体化建设,搭建地方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拓展智慧广电跨行业、跨领域的融合创新应用,不断提升广播电视信息服务惠民为民能力。例如,广西蒙山县在促进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基础网络转型升级的基础上,建设智慧广电云平台,搭建可视化管理平台、全媒体信息站、行政村户外大屏、公共WiFi等智慧广电公共服务设施的基础设施,并通过建设“智广乡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推进电视屏、手机屏、电脑屏、户外大屏等各类智慧广电智能显示终端互联互通和融合共享,提升智慧广电服务乡村治理和乡村文明建设的能力。

  二是借力文化数字化战略,推动文化数字化成果全民共享。例如,宁夏灵武市借助国家文化大数据分平台建设,推动将六盘云·智慧家庭电视云平台作为连接广大群众的重要枢纽,为广大乡村用户提供丰富的电视节目服务、信息服务和综合应用服务;依托宁夏文化大数据平台和文化专网,创新搭建了枣乡文化、枣乡旅游板块,展示灵武市传统文化、非遗文化、红色文化、长枣文化,以及旅游线路、旅游景点、休闲农庄等内容,推进文旅深度融合;依托广播电视网络为基层政府搭建管理和服务平台,探索建立“1+3+N”乡村综合服务体系,创新构建文化数字化运营主体,提升智慧广电服务乡村治理能力。

  三是创新智慧广电服务应用场景,拓展公共服务内容和业务承载形式。例如,雄安广电在容城县打造一系列专网,覆盖“政用、商用、民用”各领域,应急广播专网助力紧急预警,智慧殡葬中心专网实现殡葬服务信息化,雄安政务中心社保专网优化社保服务流程,酒店类业务传输专网为酒店提供高质量广播电视服务,医疗服务专网助力医疗系统开展远程服务等,让广电综合信息服务惠及更广泛的人群。

  四是打造广电5G特色融合服务,深化5G网络应用。一些试点地区紧盯工业园区、矿山、电力、水利、物流、应急等垂直领域,提供视频监控、网络传输和综合感知等多样化、差异化服务,努力打造广电5G特色商用模式。例如,雄安广电在容城县建设179座5G 700M基站,实现容城县区域广电5G的全覆盖;投资200多万元购置并安装了5G NR广播相应设备,为用户提供定向按需的精准广播服务,如随时随地观看广播电视节目、实时接收公共安全广播,无需消耗数据流量,实现全场景服务覆盖,为容城群众带来更加便捷、高效和安全的通信体验。

  (五)关照特殊群体,创新消费帮扶等服务新方式

  广东、浙江、山东、安徽、四川等省出台政策,将推进特殊群体免费或低收费收看有线电视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围,上海等地还将有线电视基本公共服务等纳入地方基本公共服务实施标准。试点地区坚持广电为民宗旨,把保障特殊群体广播电视基本公共服务纳入改善文化民生的重要内容,大力实施特殊群体有线电视服务项目,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为城市社区和乡村的低保户、残疾人、重点监测对象及其他生活困难群体提供有线电视服务,保障特殊群体收视权益。

  积极开展消费帮扶,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例如,湖南津市市搭建广电公共服务电商直播平台,举办津市市“兰津有礼”超级主播大赛,助力津市好产品出圈出津,促进线上线下深度融合,为乡村振兴注入“电商”动力;以“智慧广电+旅游服务+城市管理”为重点,精心打造常德首张“津市美景美食文化地图”微信小程序,将津市的美食文化、人文历史与现代科技、时尚设计有机结合,把乡村振兴、红色教育融入文旅地图,实现津市全域旅游的精准营销,带动乡村产业振兴。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到2035年,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等改革目标。各试点地区要准确把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定标准、建网络、搭平台、优机制、拓应用、强保障、育生态,扎实推进广电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不断健全以国家标准为基础、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实施配套为补充的标准体系,构建统分结合、权责分明的广电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和运维长效机制,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广电力量。


原文链接:https://gbdsj.nmg.gov.cn/ywdt/gdj_hydt/202409/t20240919_2576785.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法制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