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广电法治网!

广电法治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报道 > 正文

发展农文旅促村强民富

发布时间:2024-09-20     来源: 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     作者:佚名    

  位于三河相汇之滨的天津市西青区辛口镇第六埠村“以水为脉、以农为基、红色筑魂、文旅强肌”,打造“水上-农业-文化-旅游”一体化产业格局,以稻田蟹养殖为突破口,建设了百亩荷塘、千亩水稻、万亩绿色蔬菜基地,并盘活村内闲散建设用地发展“红色文化”,蹚出一条“红+绿+农”的“两山”转化之路。

  该村对大清河湿地重新合理规划设计,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引进优质稻种、扩大螃蟹套养面积、打造生态品牌,依托三河汇景的自然风光,推动传统农业向生态农业、景观农业和休闲农业转变。引入“红色基因”重塑乡村振兴文化内涵,稻田、荷塘、碧水绕村,鸟语花香让“生态六埠”的名声更响亮,农旅结合也初见成效。坚持聚焦规划引领,推进第六埠乡村振兴示范村村庄规划编制,同步引入优秀团队开展“生态六埠景区”整体规划设计。坚持建强基层组织,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行动为抓手,创新实施“书记项目”,打造“红色领航”“产业振兴”“六埠民安”三大工程,形成上下齐抓共促乡村振兴的工作合力。

  第六埠村开展生态环境整治,变“脏乱”为“绿水”。全力推动生态环境治理,严格落实河长制,对村域内所有河流进行清淤、疏浚,打通河道、沟渠。开展农业资源整治,变“荒地”为“良田”。村“两委”班子将土地流转到村委会,在千亩洼地种上了蟹田稻,第六埠村变成了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开展系统综合整治,变“零散”为“聚集”。为了治理工业衰退后遗留的环境问题,第六埠村全力推进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污水泵站,改造地下管网,实施农村改厕、雨污分流工程。

  第六埠村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切实守牢津城的“菜篮子”“米袋子”。以打响“京津蔬菜第一村”品牌为主要目标,打造特色农业园区。村党委牵头成立文化旅游公司,深入挖掘生态资源,充分利用水文资源优势,开发水上民宿和水文科普研学。探索融合路线,开展蔬菜精深加工工业游,推进人进工厂、品进景区融合发展,不断拓宽全产业融合新路径。发挥好街镇党校教育培训主课堂、主阵地作用,依托六埠教培产业基础和产业发展项目,打造3条教育培训研学线路。谋实做细“红+绿+农”产业发展道路,以农文旅融合为亮点,积极做活“摄影节”“丰收节”“流觞曲水有奖竞猜”等以节促旅的节庆经济。

  截至2023年底,第六埠村乡村旅游产业项目和休闲农业4个板块累计收益约2000万元。通过乡村旅游带动农户增收,培育出10余家规模化的家庭农场和50多家市民小菜园,为现代都市型农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随着农文旅品牌的打响,村内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也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增强了乡村的宜居性和吸引力。


原文链接:https://whly.tj.gov.cn/XWDTYXWZX6562/MTJJ8464/202409/t20240918_673094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法制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