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精心修缮,暌违已久的中国共产党代表团驻沪办事处纪念馆(周公馆)日前重新开放。这幢上海唯一保存完整并对外开放的周恩来纪念地,首次打破传统封闭模式,与周边街区有机融合,让公众能够“零距离”感受其独特的历史氛围和文化底蕴。
周公馆重新对外开放
在庄重而热烈的氛围中,伴随着周恩来班学生饱含深情的诗朗诵,中国共产党代表团驻沪办事处纪念馆(周公馆)修缮开馆仪式正式举行,市委宣传部领导,周恩来亲属代表等领导、嘉宾共同参与见证。
市委宣传部领导与周恩来亲属代表共同启动了开馆装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代表团驻沪办事处纪念馆(周公馆)重新正式对外开放。同时,馆方还发布了“百物进百校”第二季品牌项目与周公馆新的教育项目“周公馆会客厅”2024年度活动内容。7月23日下午,“心灵之光*时代之鉴——伟人精神与新时期纪念馆发展”座谈会举办。
楼前花园首次对外开放
骄阳似火,蝉鸣阵阵,思南路73号的花园内绿意盎然,充满生机,园里百年雪松巍然屹立,喷泉中的水柱蓬勃向上……
走入71号院中花园,周恩来同志曾乘坐过的同款轿车赫然入眼,花园内的喷水池犹如当年,花园的改造升级正是此次周公馆修缮的亮点之一。
此次重新开放后,馆方以“生活化”、“零距离”为亮点,不仅首次开放周公馆(思南路73号)楼前的花园,还与相邻的71号院中花园连通,扩展了参观空间,提升参观体验。
花园区域还将延长开放时间,打造周边市民休闲散步、感悟红色文化的新打卡点。
馆内各场景不再设置“一米线”
周公馆建于上世纪20年代,1946年,中共代表团租下马斯南路107号(今思南路73号)这幢花园洋房,在沪设立办事处。由于国民党的阻挠,对外只能以“周恩来将军寓所”的名义作为掩护,西大门的户名牌刻“周公馆”三个字。1986年,经批准修复,中国共产党驻沪办事处纪念馆(周公馆)正式对外开放。
重新对外开放后,在展陈方面,馆内各场景不再设置“一米线”,观众可以切身感受到革命先辈们艰苦朴素的奋斗环境。
会客厅内的桌子上还摆放着水壶、搪瓷水杯等物品,仿佛刚刚召开过一场记者招待会;卧室内有张双人床、办公桌、椅子和衣架,桌面上摆放着复古的台灯、墨水、毛笔,玻璃下还压着一张《新华日报》,周恩来经常在这里工作到深夜。
在三楼,一个充满童趣的藤编摇椅在阳光下闪光,这是复原后的董必武一家的房间。
所有场景均有历史出处或符合当时时代特点,围绕历史进行复原。
在策展过程中,馆方还详细梳理了周公馆现有馆藏文物资源,增加实物展品30余件。相较于原先的基本陈列,首次展出周恩来国共和谈时期穿过的大衣、带有董必武英文签名的中国解放区救济总会收据、宋庆龄送给解放区救济总会上海办公处工作人员林仲的红绸缎被面等珍贵文物。
与周公馆相邻的71号老建筑内还推出了《周恩来在上海》的展览,以周恩来在上海工作、生活、战斗的历史足迹为脉络,通过图文史料、文物藏品,带领人们沿着伟人的足迹,追忆那些不平凡的岁月。
中国共产党代表团驻沪办事处纪念馆(周公馆)
地址: 黄浦区思南路73号、71号
花园开放时间(试行):
10月1日至3月31日,7:00-19:00(18:30停止入场);4月1日至9月30日,7:00-21:00(20:30停止入场)。
纪念馆开放时间:
9:00-17:00(16:30停止入场),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原文链接:https://whlyj.sh.gov.cn/gqfc/20240729/542e98a8fe47478ab1ef2a22fb1f868a.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