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的上海是电影味的。” 6月14日上午10时,上海影城3号厅,纪录片《里斯本丸沉没》迎来世界首映的第一批观众。而他们,也是第二十六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的第一批观众。6月15日晚,中外影人和金爵奖评委会全体成员,将走上被誉为“亚洲第一红毯”的上海国际电影节开幕红毯。
为期10天的电影节,上海这座人民城市再次向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影人、影迷发出诚意十足的影视之约——不仅首映影片占比再创新高,461部影片总计放映约1624场,47家展映影院遍布全市16个区,更有呼应影迷需求的加场、行李寄存、餐饮服务及创新的文创产品等。影迷自然欣喜赴约——截至12日晚间,电影节出票量45万张,已经超出去年观影人次总数。今年影视节活动首次纳入“社会大美育”计划,一系列论坛、讲座以及交流、评论活动,成为大众了解电影文化、感受城市之美的平台。
世界首映、全国首映提升25.5%
每年6月的上海国际电影节,对很多人而言,是属于上海的一个名副其实的节日。他们从天南海北赶来,在影厅中会面,也在这座城市的街头巷尾,与电影、影人不期而遇。“因为热爱电影而相聚上海,这是电影节才有的仪式感。”一位来自苏州的影迷说。
上海街头的巨幅电影节海报。 钟菡 摄
作为中国唯一国际A类电影节,本届电影节的展映片单足够亮眼,共征集到来自五大洲105个国家和地区的参赛、参展作品超3700部。经过遴选,来自29个国家和地区的50部参赛作品进入金爵奖五大单元的评选,其中世界首映38部,国际首映6部,亚洲首映6部,首映率再创新高。包括竞赛片在内,电影节共将展映来自64个国家和地区的461部影片,其中世界首映70部,国际首映48部,亚洲首映81部,中国首映73部,世界首映和国际首映比去年提升25.5%。
上海国际电影节观影手册
“上海是中国电影的发祥地,是推动中外电影交流互鉴的文化码头,得益于上影节30多年的口碑积累及国际影响力的提升,越来越多电影人看重上影节这个平台,也想把作品的首映首秀放到上海。”上海国际影视节中心主任陈果说,“《里斯本丸沉没》一直在等待上影节,在这个平台首映。”
上海国际电影节取票机 赖鑫琳 摄
多年来,上海连续领跑全国城市电影票房,去年又以27.97亿元登顶。这座城市,看电影的氛围足够浓郁。数据显示,在本届电影节的观众中,约七成是上海本地影迷,另有29%的影迷来自江苏、浙江、北京、广东等地,让他们聚在上海的不光是“电影”这个理由。
“电影节不仅是影人的节日,也是影迷的节日,更是人民的节日。”陈果说,时值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提出5周年,上影节这一属于人民的节日继续以便民、利民、惠民为出发点,全方位努力提升影迷观影体验,“开票那天,一小时出票量达35.5万张,但仍有不少观众与心仪场次失之交臂。‘你有所呼,我有所应’,我们推出《锁麟囊》《2001太空漫游》等加场票,满足影迷需求。”
各家展映影院亦在各细节处惠民、便民。6家市中心电影院联手推出50场“暖意场”,以50元优惠票价回馈影迷;47家展映影院全部换上具有低故障、低延迟硬件优势的新字幕机;取票机增加投放数量,确保影迷取票排队不超过15分钟。为迎接拉着行李箱专程来沪观影的观众,大光明、美琪、和平、嘉定影剧院等34家展映影院开设行李寄存服务。天山电影院宛平剧院、MOViE MOViE前滩太古里店、久事·上海商城剧院、朵云轩杜比全景声影城等,在电影节期间推出轻食冷餐、披萨套餐等,便于影迷“赶场”。
电影节与微博、小红书合作举办的线上打卡活动
从今年电影节购票用户分布来看,年轻影迷依然是上海国际电影节购票主力军,其中18-24岁用户占比33%,25-29岁用户占比30%。本届上影节推出“电影之城”“Ga SIFF”等系列文创产品,以及多家影院各具特色的纪念票根等,让影迷可以把电影节“带回家”。特色透卡则是关注到年轻观众在社交平台分享个人体验的需求而设计的。观众可以手持透卡走上街头,拍摄最喜欢的上海的街景。“我们希望人人有参与感,即便不看电影,也可以走到街头感受上海浓郁的电影氛围。”陈果说。
在电影之城,遇见和分享美好
“讲座现场有位观众说,电影节让他有了来上电影课的由头。”电影节开幕前,上海国际电影节与上海市民文化节、美琪大戏院等联合举办系列讲座,帮助更广大市民了解电影历史,拓展电影知识。线下交流的同时,在微博端观看的影迷达40万人次。
上完“电影课”,市民还可参加“电影中的真善美”市民主题征文活动,写出观影感受,并有机会获得奖励展示。“我们希望听到独到的见解和真实的声音,观众不用担心自己不够专业,不妨写得简短、活泼一些,引起共鸣和阅读快感。”上海电影评论学会会长、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教授刘海波连续多年担任征文评审,征文开辟“青少年组别”让他尤感欣喜,“引导更多中小学生来电影节看片、评片,发挥电影育人功能。”
“电影中的真善美”市民主题征文活动
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电影论坛每每以预见电影产业发展的重要转型为议题,给予电影人启迪与思考。今年的金爵电影论坛共9场,将聚焦差异化发行机制、中国电影“走出去”、人工智能+电影、香港影坛新生代、IP全球多元化开发等,关注新质生产力推动中国电影高质量发展。被影迷称为“大师班”的电影学堂,将迎来陈英雄、赵德胤、比尔·尼科尔斯、岩井俊二等知名影人分享电影创作的洞见。这两天,来自上海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众多院校的年轻学子积极报名参与电影节论坛翻译、字幕操作员等志愿者工作,做好一线服务的同时,更有机会近距离接触电影人。
电影院跑图
今年,上影节与小红书发起影迷一起来上海过“电影假日”的活动,记录下在这座城市有趣的偶遇。线上平台的参与,让上影节有了N种“打开方式”,也让电影节未开先热。
旅游平台携程与上影节共同策划的“携影同行”城市漫步路线在6月1日上线后,至12日晚,已有2000多名网友上传了影院赶场、影院周边游玩、转场速食等5000多篇攻略,互动量超过130万。本地生活平台大众点评也于5月底上线47家影院的“电影院跑图”,两周不到就引来影迷超万次“打卡”,平均一位影迷打卡5家影院。
“上海的电影资源特别多,除了有历史的电影院,还有大量电影故事的发生地。”刘海波介绍,观众不妨按照“城市·光影: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庆祝上海解放75周年”单元展映影片线索,打造属于自己的电影文化深度游览路线。比如去中共一大会址、中共二大会址找寻本届电影节开幕影片、舞剧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背后的红色文化足迹,在海派历史建筑中探访谢晋、赵丹等沪上电影名人故居,上海电影博物馆、上海戏剧学院、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等散布在上海各处的影视文化设施、影视院校等都是值得参观打卡的地点。“在上海国际电影节不仅可以欣赏别人的故事,也可以在Citywalk的同时阅读城市之美,创作和发现属于自己的故事。”
城市漫步
“希望观众通过电影节遇见志同道合的朋友,发现、分享城市的美好细节,这也是上影节作为人民节日的目的。”陈果说。刘海波也发现,市民参与电影节的方式有很多,除了观影,还有不少人为收集衍生品、收藏海报而来,或是在银星皇冠假日酒店楼下的咖啡馆里,享受被电影人包围的氛围。“对年轻人而言,往往只需要一个出行的理由,上海国际电影节就是一个来到上海,感受这座城市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交织魅力与底蕴的足够充分的理由。”
电影节主题文创
外地影迷纷至沓来,线上线下热度互通,上海国际电影节创造文旅消费新场景,让观影之旅更加多姿多彩。“一带一路”电影周“拉美风情嘉年华”,将通过“拉美快线”巡游巴士展示拉美文化,并通过“拉美风情街”集市推介拉美国家城市文化。电影市场“影视政策及取景地推介会”、金爵论坛“交融与共生:电影与城市论坛”、未来影院单元的文旅融合相关内容洽谈等,也都将围绕文旅融合话题展开讨论和洽谈。
“电影节通常服务于三类人,影人、影企、影迷,上海国际电影节在服务影迷上做得最好,是当之无愧的市民的节日。”刘海波认为,在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平台上,集中了最近一年最好的电影和影史大师杰作,给影迷提供了难得的观影机会和感受多元丰富世界文化的机会。“文化共享是人民城市的重要特点,在这一点上,上海国际电影节拔得头筹。”
原文链接:https://whlyj.sh.gov.cn/cysc/20240617/1cb8a4c5acda454a878dfb900810cb0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