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广电法治网!

广电法治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广电资讯 > 正文

《行走天下——青海》丨第一次参加真正的那达慕

发布时间:2024-05-20     来源: 青海省广播电视局     作者:佚名    

  第7集“欢庆”评论员文章《第一次参加真正的那达慕》

  

  《行走天下——青海》第七集《欢庆》,导演带大家走进海西州乌图美仁乡台吉乃尔那达慕大会,了解丰富多彩的蒙古族民族文化,按行者谭文颖的话,这是她第一次参加真正的那达慕,非常地道。谭文颖作为《欢庆》这一集里的行者,让观众看到她对新鲜环境的主动参与,她是一位有着活泼好奇心,爱刨根问底的外来者,语言密度远远高过之前所有集,用在完全不熟悉的异域文化庆典那达慕大会上,显得生动自然,获取并传递了大量丰富的信息。从民族市集到体验射箭,再到观看赛马、驯马比赛,她始终都是一个快乐的参与者。

  镜头切换到热闹的土族纳顿节,赶快动手来查阅资料,第一次看到,第一次知道。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多,各民族各地方充满各自的特色。纳顿节看起来很隆重。土族的纳顿节跨越很长,始于盛夏,止于金秋,恰似土族大地上的一个个岁月轮回,是丰饶与希望的寄托。在这段时光里,青稞熟了,麦穗黄了,村寨的每一寸土地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男女老少身着华丽的民族服饰,手持扇子、毛巾或草帽,踏着古老的节奏,舞动出生命的韵律。越是偏远地区,节日的气氛越是浓厚,回想小时候,我们也过着一个个快乐的节日。如今的科技时代,冲淡了城市里种种的仪式感,可是内心对这种传统节日的喜庆还是深深留恋。我们看到的几十人舞蹈,没有华丽的灯光舞台,大街小巷,大家穿着艳丽的民族服饰,以最朴实无华的姿态尽情舞动,人世间最美的事物不需要过多的点缀,过多的修饰和矫揉造作。而最纯粹的情感,最淳朴最接地气的方式,却有最深沉的底蕴。这或许是土族人民的生活哲学、艺术审美,真的很美。这或许也是《行走天下》纪录片总导演周朝永所寻寻觅觅的,深思熟虑展现给大家不一样的审美。世世代代留下来的传统文化和传统节日,在当地土族人民心里刻下了深深的烙印,每年隆重举行,是对传统节日的坚定传承,也是对一年中有意思的事儿或长或短的期待,生活喜喜乐乐的盼头,文化给人的力量,看不见,摸不到,却是藏于内,无处不在。

  《行走天下——青海》中,行者这个角色已经不仅仅是观众的眼睛,为观众提供代入感视角,而是开始和受访者打成一片、 将主体与客体边界模糊化,甚至跳脱编导意识成为被拍摄对象的一部分。既可以旁观者的视角观察不同对象,同时也可以同行者的身份深入其中。属于行者自己的价值判断,导演将其表达留到片中跳出的黑白影像部分,坦坦荡荡的主观叙述延伸了思考,让整个叙事显得清晰、严谨,与导演共同完成纪录片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和独特意境。

  可以看出,《行走天下》中行者的角色并非可有可无,而是在纪录片的策划阶段就作为结构上的一个核心人物去设定的。人、故事、思想通过行者和受访者这两层互为客体和主体的介质被挖掘并呈现。行者的言行直接影响受访者的性格展现和表达,因此行者与受访者一样成为纪录片中的重要角色,而行者本身又是最大的变量,《欢庆》这一集中行者谭文颖不但是好奇心十足,还善于观察、思考和表达,她看到了很多年轻人从城市回到草原,坚定传承着自己的民族文化,那达慕各个比赛项目是载体,灵魂是人与人的沟通交流,节庆的真谛是快乐,观众跟随行者谭文颖身临其境,感受着她的感受,也参加了一场真正的那达慕。

  (独立文艺评论人:黄小葵)

  

  


原文链接:http://gdj.qinghai.gov.cn/content/6630c0003fdee115cb8f5c3b.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法制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