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广电法治网!

广电法治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广电资讯 > 正文

水下考古与科普融合:纪录片《江海遗珍·长江口二号》开播_广播电视_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

发布时间:2024-03-09     来源: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     作者:佚名    
>

  

    完整记录“长江口二号”古船发现、打捞、保护与考古过程的纪录片《江海遗珍·长江口二号》2月27日、3月5日在上海东方卫视“新纪实”时段播出,同时在百视通新媒体平台上线。

    纪录片《江海遗珍·长江口二号》分上下两集,由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文物局)、上海广播电视台指导,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百视通网络电视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出品。

  《江海遗珍·长江口二号》1.jpg

  《江海遗珍·长江口二号》海报(受访机构供图)

    “长江口二号”的发现和考古工作,对于深化上海地域文明历史研究、更好探寻“上海之根”、更好回答“何以上海”,起到重要作用。纪录片《江海遗珍·长江口二号》摄制耗时一年半,通过对“长江口二号”发现、打捞、保护与考古的完整记录,展开了一段对长江航运史、上海港口发展史和中国传统造船史的追寻之旅,试图解答这一大型木质古沉船的各种谜团。同时也全面展示了打捞和考古研究过程中的各种领先科技,讲述科技攻坚、学术探索和文化传承中的鲜活人物故事。

    “探寻式记录”是纪录片《江海遗珍·长江口二号》的鲜明特色之一。“长江口二号”水下考古项目是一个综合多学科多工种的复杂工作,涉及造船史、科技史、港口史、陶瓷史、经济史、工程学等众多课题。纪录片主创团队在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和上海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的专业指导和资源支持下,拜访了“长江口二号”考古项目的众多合作机构,包括复旦大学科技考古研究院、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大学无人艇工程研究院、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上海交通大学董浩云航运博物馆、景德镇御窑博物院等,走访请教了近30位各领域各专业的学者。相关调研组梳理学术资料形成专项调研报告110多篇,脚本撰写、修改30多版。

    在纪录片中,从上海水下考古的发端讲起,徐徐铺陈展开“长江口二号”的发现过程,内容涉及上海特殊的河口考古环境,专家学者多年磨一剑的探索,“长江口二号”打捞的阶段性成果等。纪录片总顾问之一、“长江口二号”项目主要负责人翟杨点评:“纪录片挖掘深、主题全,展现了‘长江口二号’多方面的价值。”

    考古与科普相得益彰,是这部纪录片的另一大特色。“长江口二号”的整体打捞与保护工程是2022年3月正式启动的。沉船考古通常有原址保护、围堰发掘、拆解打捞、整体打捞四种方式,该船采取的是整体打捞方式。由于长江口水流急,泥沙多,能见度差,还要考虑潮汛、台风等因素,在这样的环境下进行水下打捞尚无先例,上海在方方面面做了很多开创性的工作,为打捞项目专门设计建造的“大力号”和“奋力轮”也在片中得到展示。

    据介绍,为了记录下上海打捞局、上海城建隧道装备有限公司、上海电气核电集团有限公司和水下考古团队在长江口现场的作业,主创团队克服了登船隔离、海上拍摄、网络通讯困难等诸多不便,导演、摄像师和打捞局的潜水员们、工程师们一起,同作业、同生活,为“长江口二号”考古现场的作业留下了宝贵的影像资料。


原文链接:http://whlyj.sh.gov.cn/gbds/20240304/29449e9723ff473e9bd17632f3fd9467.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法制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