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广电法治网!

广电法治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广电资讯 > 正文

上海文旅 | 以高质量公共文化服务满足人民新期待_文博资讯_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

发布时间:2024-01-30     来源: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     作者:佚名    

  

  上海文旅以高质量公共文化服务满足人民新期待1.jpg

  上海博物馆东馆将于2月2日拉开全年开放“三部曲”的序幕。

    位于浦东新区世纪大道1952号的上海博物馆东馆一派忙碌景象。历时六年多打造的这一重大文化设施已进入建设最后的攻坚期,正全力推进展厅施工、设备调试、开荒保洁、文物搬迁和布展等。为在龙年新春来临之际给观众提供高品质文化服务,工作人员开足马力,以“奋力一跳”的精神状态,实现2月2日“青铜展厅”试开放和重磅大展“星耀中国——三星堆·金沙古蜀文明展”同时开幕,从而拉开该馆全年开放“三部曲”的序幕。

    上海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坚持把最好资源留给人民,以高质量公共文化供给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和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2023年,申城深化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在增强公共文化资源均衡性和便利性上下功夫,让人民群众更加方便可及。

    完善设施布局,构筑公共文化空间新格局

    文化是增进民生福祉的关键因素。市民的文化获得感从哪里来?很大一部分,来自随处可见的文化设施。

    上海不断完善设施布局,同步推进重大功能性文化设施与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构筑公共文化空间新格局。除了上海博物馆东馆基本建成,2023年,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落成开放,上海大歌剧院、上海越剧艺术演艺传习中心等一批在建项目有序推进,徐家汇书院、大零号湾图书馆、嘉源海美术馆、言子书院等一批区级重要文化设施建成启用。目前,本市已备案博物馆162家、美术馆100家,平均每十万人就拥有一座文博美术场馆,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文化地标添新的同时,申城编实织密“家门口的文化客厅”网络。截至2023年底,全市共有公共图书馆239家、文化馆19家、社区文化活动中心220家、分中心69家,居村综合文化活动室6608个,形成相对完备的“市、区、街镇、居村”四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网络,保障人民群众享受免费或优惠、便利又可及的公共文化服务。针对人群居住结构特点、自然村分散等情况,各区还积极建设介于街镇、村居中间的3.5级邻里汇、邻里中心、街区中心,设置村居4.5级客堂间、睦邻点等基层服务点,推进基层综合服务功能融合,进一步补充四级设施网络。目前,全市常住人口人均公共文化设施建筑面积由“十三五”末的0.2平方米增加到0.21平方米,增幅5%。

    此外,服务“中心辐射、两翼齐飞、新城发力、南北转型”的城市空间新格局,尤其是“一江一河”等建设,在全市商圈、楼宇、交通枢纽、公园绿地、滨江水岸等设立城市书房、智慧图书馆、望江驿等新型公共空间,让市民近距离感受艺术魅力。2023年,市文旅局认定首批15家“美术新空间”,评定发布第四批50个“家门口的好去处”,联合浦东新区人民政府举办2023年长三角及全国部分省市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大赛,以文化赋能城市公共空间“微更新”,凸显城市美的追求、高的颜值、暖的表情。

    “文化是体现城市竞争力的核心资源,公共文化空间则是盛放文化和社区活力的容器,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丰富多样的载体。”上海社科院研究员郑崇选说。

    优化资源配置,扩大公共文化“服务圈”

    当然,光有硬件设施,并不意味着公共文化的“圆满”。场馆下午五点准时闭馆,人群基本“老老小小”,活动“不新不潮”……这曾是各地公共文化服务领域长期存在的问题。直击痛点,上海积极推动公共文化设施错时开放、延时开放,鼓励开展夜间服务,拓展流动服务、嵌入式服务、融合式服务,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延时开放比例已达80%,一批博物馆、美术馆试点夜间开放,打造“奇妙夜”系列活动。

    以上海博物馆人民广场馆2023年举办的现象级大展“从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国国家美术馆珍藏展”为例,98天的展期内推出了50个夜场,让白天忙碌的人们错峰享受到高品质艺术大餐。

    “公共文化只有时间对上群众的表、内容对上群众的心,才能最大限度发挥服务群众的功能。”浦东新区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文体旅游局局长孙毓透露,在走访多家社区文化中心、聆听管理人员和群众的意见建议后,他们发现,公共文化夜间服务和内容创新需求很大、呼声很高。为此,该区自我加压,边摸索、边试点,以“时间对表、内容对心”的新办法,努力实现“灯火通明,人头攒动”的新常态,出台公共文化延时服务“浦东标准”,推出八大举措。其中之一是:勇于提出日均12小时、每年365天的“白加黑”延时服务时间标准和大于三分之二服务面积的空间标准。为充分释放群众夜充电的“黄金三小时”,人员可以休息但场馆可以不休,最大限度提升公共文化设施的效能。

  上海文旅以高质量公共文化服务满足人民新期待2.jpg

    统计数据显示,全市“一卡通”有效持证读者数532.47万,2023年全年外借文献2963.73万册次。满城书香的背后,是各个图书馆持续扩大“服务圈”的有益探索。

    上海图书馆以阅读为核心创新多元文化服务,通过与社会各界跨界共融带来“大阅读”。比如,与影音推广机构合作推出“乐听阅享”,用音乐推广阅读,用阅读普及音乐,迄今为止已举办近百场活动。与上海歌剧院深挖音乐与文学、戏剧、绘画等领域的密切关联,联合推出“诗乐书画”艺术沙龙系列活动。携手华东师范大学开展阅剧场剧评系列讲座活动,通过与导演、演员之间的思想交互碰撞,深层探讨文学作品与影视剧改编之间的互文映照,开讲7期线上线下观看总人次突破3138万。

    2023年,是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自开启“一馆两址”以来进入的首个完整年。该馆创新设立“少儿馆第一课”项目,邀请孩子们在馆内上阅读素养课,目前已与25家幼儿园、中小学校合作开课。聚焦儿童多元化的阅读需求,组织展览导赏、“艺术小行家”“非遗小师傅”等各类活动130余场。请进来的同时,也积极走出去,全新推出“蜜宝来了”馆外服务体系,通过蜜宝书房、书站、书车将图书办证、咨询、阅读推广等优质资源和服务送至党群中心、企业、园区、学校、医院、消防站等。

    在上海,足不出户也能享受图书馆服务。继上海图书馆推出“享借”服务后,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也于日前推出“蜜宝云书房”图书网借服务,为读者提供“线上选书、送书上门”的借阅新体验,解决阅读“最后一公里”的难题。持上海市中心图书馆“一卡通”少儿读者证、上海市小学初中电子学生证的读者,均可享受到这一图书网借服务。目前上线10万册图书,读者按需“下单”,在线支付邮费后,即可等待送书上门。

    强化专业引领,构建美美与共生动图景

    去年,第22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共举办“艺术天空”惠民演出活动101场,首次实现16个区全覆盖,让世界顶级大团和艺术家走到了市民家门口。申城从最有资源、最有优势的地方出发,用好专业资源的溢出效应,搭建美育资源共建共享平台,构建人民群众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生动图景。

    一方面,上海发挥本市文博美术机构集聚的资源优势,持续实施以上海博物馆为平台的“大博物馆计划”、以中华艺术宫为核心的“大美术馆计划”、以上海市群众艺术馆为重点的“社会大美育计划”,持续举办“何以中国”“对话世界”“何谓海派”系列大展,持续提升“来上海看美展”的品质和影响力。另一方面,让遍布全市的专业艺术资源转化为社会美育资源,赋能美好生活——2023年,上海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将“打造100个‘社会大美育’课堂、推出5000场艺术普及教育活动”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上海大剧院、上海交响乐团等113家专业文化场馆和机构纷纷加入“社会大美育”课堂,推出艺术普及教育活动近8000场,孵化出“美术馆里的美术课”“剧场开放日”“后台之旅”等一批口碑好、热度高的美育品牌。近日,“音乐午茶”在上海音乐厅迎来第2200场,这座“城市音乐客厅”打破剧场白天关门的常态,成为目前全国第一家且唯一一家工作日白天定期举办对外小型音乐会的音乐厅。公益性质的低票价让附近楼宇里的白领乐迷用午间一小时,欣赏一场沙龙音乐会,品一杯暖心好茶。在音乐厅旁举行的银杏音乐会也已走过十个秋天,市民与艺术家共赏如画卷般美好的上海街头风景。

  上海文旅以高质量公共文化服务满足人民新期待3.jpg

  上海音乐厅“银杏音乐会”与市民相约银杏树下,赴“冬日华尔兹”浪漫之约。记者 叶辰亮摄

    作为“社会大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市民艺术夜校以延时开放、公益性收费模式,在每周一至周五晚间为18-55岁中青年提供文化艺术普及课程,受到年轻人的热烈追捧。2023年秋季班开启报名当天出现的65万人在线抢9117个课程名额的火爆场景,是最直观的佐证。据统计,市民艺术夜校2023年全年开设夜校点位143个,课程686期(含40门云课堂),服务受众3.3万人(含线上1.8万人),80后、90后占比逾80%。市民艺术夜校构建“总校+分校+教学点”的体系,并在上海数字文化馆上开通40门免费云体验课程,涵盖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美术、书法、国学、非遗等多个门类,打通线上线下空间,让公共文化服务全时全域覆盖更广泛人群。

    从市民需求出发,让供需更精准对接

    “家门口就能看到市级国有院团的演出,还是获得文华编剧奖的大戏,而且免费,太激动了!”张阿婆连声道惊喜,灿烂的笑容令人动容。这一幕发生在2023年2月23日,上海京剧院携现代京剧《红色特工》亮相崇明区文化馆风瀛洲剧场,为“风雅瀛洲 韵动江海”崇明生态岛惠民演出季揭幕。在近一个月时间里,八家市级国有文艺院团和上海市群众艺术馆免费带来20场专场演出和1场“大地情深”上海优秀群众文艺作品巡演,为当地百姓送上家门口的文化大餐。

    在上海,以居民“点菜”、政府“买单”的形式配送公共文化,已经多年。2023年,沪上持续做好市、区、街镇三级公共文化内容配送,并适当向郊区和新城倾斜。据统计,2023年市、区两级配送文艺指导超过7万课时,文艺演出超7800场,特色活动、展览展示、艺术导赏等超2万场。

    市级重大品牌节展活动也纷纷走进新城。2023上海市民文化节“城市美育日”主题活动暨上海群众文艺大汇演,以奉贤新城九棵树未来艺术中心为主会场,全市同步开启。长三角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产品采购大会走进嘉定新城。将浦东川沙新镇、松江叶榭镇、嘉定华亭镇等纳入2023年全国“四季村晚”示范展示点,分别举办春季、夏季、秋季“村晚”活动。

    从市民需求出发,上海不仅为他们提供高品质的文化产品和服务,还为其搭建展示自我的舞台。上海市民文化节便是一个代表性的案例,十年间,这个真正属于百姓的节日共举办了81项人气爆棚的市级赛事,培育各类百强团队和个人8000余支(名),助力一个个普通人艺术梦想开花。

    许多人还记得2023年上海市民文化节市民合唱大赛暨第九届“金秋闵行”上海合唱节展演现场的感人情境:长长的红毯铺就“梦想大道”通向“梦想舞台”,昂扬的歌声响彻城市夜空;热烈的掌声在旗忠网球中心内一次次响起,全场的荧光棒为“民星”尽情挥舞;来自各区的市民合唱团近5000人闪耀登场,为热爱、为城市歌唱。在这里,“我的节日我做主”,市民是真正的主角,尽情绽放艺术梦想,展现昂扬的精神面貌,以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人民城市,人人可出彩!


原文链接:http://whlyj.sh.gov.cn/wbzx/20240129/377f6715ec754ba3b6d39ab2cfb4e3ba.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法制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