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广电法治网!

广电法治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广电资讯 > 正文

观众参观“丝路昆仑”——新疆文物精品展。      作为2024年的开年之作,昨日,由天津博物馆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联袂推出的“丝路昆仑”——新疆文物精品展在天博五楼展厅开展。观众置身展厅,在新疆文物古迹中游走,聆听丝路古道的远古铃响、体味锦绣西域的文脉绵长、感悟神秘而浪漫的西域传奇。  136件(套)文物讲述各民族交融故事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是收藏新疆历史文化遗存的艺术殿堂,是展示新疆丝绸之路文化的前沿窗口,所藏文物满载着历史镌刻的神秘与沧桑。  展览分为丝路前奏、丝路华响、丝路梵音三部分,共

发布时间:2024-01-20     来源: 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     作者:佚名    

  

  

  

  观众参观“丝路昆仑”——新疆文物精品展。    

  

  

  作为2024年的开年之作,昨日,由天津博物馆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联袂推出的“丝路昆仑”——新疆文物精品展在天博五楼展厅开展。观众置身展厅,在新疆文物古迹中游走,聆听丝路古道的远古铃响、体味锦绣西域的文脉绵长、感悟神秘而浪漫的西域传奇。

  136件(套)文物讲述各民族交融故事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是收藏新疆历史文化遗存的艺术殿堂,是展示新疆丝绸之路文化的前沿窗口,所藏文物满载着历史镌刻的神秘与沧桑。

  展览分为丝路前奏、丝路华响、丝路梵音三部分,共展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所藏文物精品136件(套),其中一级文物20件(套),二级文物33件(套),三级文物37件(套)。这些珍贵的文物和文化遗产讲述着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是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载体。

  展览负责人高昳君告诉记者:“新疆是丝绸之路重镇,此次展览展示新疆在丝路沿线留下的文物古迹,从而实证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家国一体的发展历程。”

  多件新疆珍贵文物首次亮相津门

  多件新疆珍贵文物首次亮相津门,其中包括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汉代“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膊(复制品)。这件文物1995年出土于新疆和田民丰县尼雅遗址,为男性墓主的护膊,以锦为面,四周边缘用白绢镶边,长边各缝缀有三根黄绢带。所用织锦是汉式织锦最高技术水平的代表,是中原王朝赐赠精绝王室之物,也是中原王朝管治西域的证据之一,是国宝级文物。

  高昳君说:“织锦以红、黄、蓝、绿、白五色线织有凤凰、鸾鸟、麒麟、白虎等图案,每平方厘米经线220根、纬线48根,交织出星纹、云纹及灵禽瑞兽纹样,上下每两组循环花纹间织有“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星占祈瑞文字,汉代‘阴阳五行’‘天人感应’的理念被细密编织进这一掌见方的护膊里,反映了汉晋时期占星术的应用和祈求强盛吉利的思想。‘五星锦’把天文、史实和古人的阴阳五行观念等巧妙融为一体,并且出现在远离中原的尼雅遗址,证实了国家治理和统辖西域、开发建设西域的历史,说明了当时西域对于中原文化的认同和向往,实证了中原文化的影响力。”

  东汉时期的“延年益寿大宜子孙”锦鸡鸣枕也是此次展出的重要展品之一。鸡鸣枕由“延年益寿大宜子孙”锦缝缀而成,中部是鸡身,两端作鸡首相背状,鸡首做得非常精细,高冠、尖嘴、圆眼、细颈;用红、绿、白色绢缝制鸡冠和双眼;枕芯为植物的茎叶。人枕在中间,刚好让两端的鸡头高高翘起。锦面织有“延年益寿大宜子孙”的吉利字样和花卉、祥云等图案,表现出人们渴望生命延续及对后世子孙美好的祝愿。

  高昳君说:“此枕的主人是东汉时期西域鄯善国的贵族,缝制鸡鸣枕的织锦来自中原地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鸡是一种具有驱邪避恶功能的吉祥物。新疆汉晋唐时期墓葬出土的各类鸡鸣枕,也应包含此种寓意,反映出中原汉文化对新疆地方文化的深远影响。”

  场景设计构思巧妙提升观展体验

  记者在展厅内,被珍贵的文物、艺术造景、背景墙深深吸引。天博展览设计部主任孙禹告诉记者:“进入展厅的背景墙以‘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膊这件文物作为设计主体,结合星空、嘉峪关等重要视觉元素,并融入骆驼商队动画多媒体内容,静态与动态相结合,使观众身临其境,仿佛置身于丝绸之路上,拉近了展览与观众的距离。”

  展厅内,“龟兹石窟与克孜尔石窟的艺术造景复原”特别吸引人。它是通过构建石窟结构场景,配合壁画与多媒体视频,生动还原了石窟内的历史文物氛围。参观者不但能沉浸其中欣赏佛龛壁画,也可以通过多媒体视频深入了解石窟壁画的历史渊源与艺术特点。


原文链接:http://whly.tj.gov.cn/XWDTYXWZX6562/gzdtnew/202401/t20240118_651197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 外国友人体验古籍修复技艺。    昨天,市非遗保护中心组织的“外国友人探非遗”活动走进了天津图书馆,带领在津学习工作生活的外国友人体验国家级非遗项目——古籍修复技艺。  活动中,来自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伊朗和委内瑞拉的5位外国友人,在非遗传承人、国家级古籍修复传习导师万群的指导下,体验了古籍修复中的残页修补和装订环节,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他们表示,曾经只能在电视、网络和社交媒体上看到的精深技艺终于在现场看到了全貌,感叹中国传统手工技艺的精湛绝妙。传承人手把手地指导、自己动手体验的制作过程,令 下一篇: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第二批全国互联网上网服务行业云服务试点城市名单,共有24地入选,其中,我市河西区、武清区成功入选全国试点名单。    2023年以来,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论述精神,坚持市场主导、政府搭台、云服务商公平竞争、上网服务场所自愿参与原则,加强与天津联通等电信运营企业协作配合,指导各区利用数字技术对传统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进行改造升级,加快推动行业数字化转型发展,助力数字中国建设。根据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印发的《互联网上网服务行业上云行动工作方案》
  • 法制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