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广电法治网!

广电法治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广电资讯 > 正文

沪产纪录片何以业界瞩目?使命、情怀、市场、人才四个关键词解读_广播电视_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

发布时间:2024-01-13     来源: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     作者:佚名    
>

  

    岁回律转时,沪产纪录片再次为业界瞩目。

  图1.jpg

    2023年末举办的第二十届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金红棉”奖评选中,由上海广播电视台(SMG)纪录片中心拍摄制作的《十年逐梦路》《人生第二次》和《上海少女》分别荣获“组委会特别推荐优秀纪录片”奖、“优秀系列纪录片”奖和 “优秀首作纪录片提名”奖。同时在本届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上,纪录片《不老爱神》荣获 “十佳方案、GZDOC & N视频最具市场潜力方案、Taskovski优选提案”三项提案奖,SMG纪录片中心荣获“年度影响力纪录片制作机构”称号。

    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是集评奖、学术、交流、市场为一体的国家级综合文化盛会,也是行业内历史悠久、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大的国际性专业纪录片节之一。据了解,本届纪录片节共收到来自156个国家和地区的7280部纪录片作品,达到2003年创节之初的50倍,创历史新高。其中45部来自世界各地的纪录片作品进入终评,最终17部优秀作品摘得金红棉。

  图2.jpg

    面对激烈竞争,作为沪产纪录片的主力军,SMG纪录片中心斩获上述奖项及荣誉,充分体现出近年来沪产纪录片守正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所取得的现实成效。

    “十年逐梦”——文化使命与精品力作的时代共振

    作为迎接党的二十大重点纪录片,《十年逐梦路》是SMG纪录片中心近年来重大题材创作的一部代表性作品。该片由中心徐冠群工作室担纲制作,以“中国梦”提出十周年为背景,从十年来近千部(集)国产优秀纪录片里撷取最具代表性的故事,通过新视角、新叙事的重构与全新创作,进一步深刻展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社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与中国人在逐梦、圆梦路上展现出的精神品格。节目于2022年国庆当天起在东方卫视晚间黄金时段8天连播,八集平均收视在同期各省级卫视播出的纪录片、专题节目收视排行中位居首位,获总局推广在全国展播,同时第一时间登陆总局精心打造的“中国视听”客户端。

  图3.jpg

    打造重大题材精品力作,历来是对内容生产机构综合实力的硬核检验。从《大上海》,到庆祝建党百年作品《诞生地》《红色学府》,到迎接党的二十大作品《十年逐梦路》《行进中的中国》,再到2023年的《万桥飞架——山水间的人类奇迹》,以及中心正在推进的大型人文历史纪录片《大江南》,SMG纪录片中心在“唱响主旋律”方面从未缺位。不但注重作品的思想性,纪录片中心还在努力探索和实现重大题材内容的“思想性、文化性、艺术性”和创作视角的“大局观、人民性、国际化” 的有机融合。《十年逐梦路》用孔祥东的钢琴演奏,把普通中国人的一个个生命故事串联起来,既丰富了节奏感,又体现了情感的张力;《诞生地》以上海的红色景点为线索,移步换景之间,展现了中国共产党早期在上海的革命历程;《行进中的中国》从外国导演的视角,提出问题,探寻答案,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当代中国全景。而这一切有益的探索,不仅使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频频收获国内主要的奖项,也在打造重大题材精品力作、生动讲好中国故事方面闯出了一条道路,塑造了自己的品牌。

    据悉,2024年,SMG纪录片中心还将推出多部重大题材纪录片。开年1月2日就在东方卫视“新纪实”时段推出3集系列纪录片《上甘岭》,后续还有《叶尔羌河》《田野之上》将推出,以及《大江南》《中国创世神话》《陈云》等内容在创制中。

  图4.jpg

    一系列重大题材作品的成功,也得益于国家广电总局、上海市委宣传部和上海广播电视台的长期支持。《十年逐梦路》就是在国家广电总局的大力协调下,才能获得各制作机构的宝贵素材得以完成的。《大上海》《诞生地》《红色学府》《大江南》等片也都获得了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文化发展基金的资金扶持。而上海广播电视台更是在广电行业面临巨大挑战的情况,长期拿出真金白银来支持纪录片创制的发展,保持纪录片人才队伍的稳定。

    “二次人生”——唯有开拓不负情怀

    在此次“金红棉”奖7个评委会主要奖项中,由SMG纪录片中心打造的人文纪录片《人生第二次》获“优秀系列纪录片”奖,是唯一一部中国内地导演团队独立创作的作品。该片由中心秦博工作室担纲拍摄创作,采取沉浸式观察、非虚构写作和电影化视听语言,通过“圆”与“缺”“纳”与“拒”“是”与 “非”“破”与“立”主题下的八幅人生图景,多维度、多视角地展现了普通中国人面临决定性瞬间时的选择与命运。

  图5.jpg

    在纵观历史文化的磅礴大气与旅游美食的纷繁烟火中,SMG纪录片却对一条赛道情有独钟。或许传承了海派纪录片的传统和情怀,SMG纪录片人始终坚持着他们对普通人命运的关照,从《人间世》到《人生第一次》《人生第二次》,还有《流动的中国》等社会现实题材作品。据悉,2024年,SMG制作的多部具有人文情况的系列片也将在东方卫视“新纪实”时段推出,包括老年人题材的《前浪》、青年人题材的《非C位青春》等。关注大时代下的小人物命运,呈现生命中的坚毅和温暖,始终是SMG纪录片人坚守的情怀。

    不过,“情怀不能当饭吃”。对秦博等导演来说,工作室负责人的角色同样也是他们纪录片人生的第二次起点。既要坚守情怀,又要勇于对接市场,让优质的纪录片内容真正地体现市场价值。SMG纪录片中心自2019年成立伊始便大刀阔斧实施以“工作室”制度为核心的制播分离改革。很多项目的资金来源,已经由过去的台里投资、政策补贴,转变为工作室直接对接市场来融资,这也倒逼着工作室工作室负责人在坚守初心的同事,不断增强市场拓展意识、优化选题策划、提升讲故事能力、创新影像表现、重视宣推和衍生,这样才能让市场愿意为情怀“买单”。《人生第二次》的成功,就在于它在市场融资、创新表达、宣推互动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也是“人生系列”这个IP的不断延伸。

    近年来,为进一步优化工作室生产机制,进一步推动“出人出作品”,SMG纪录片中心坚持“以奋斗者为中心”理念,在市场化管理、项目化运营和量身型服务方面频频打出政策“组合拳”,持续打造“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劣者汰”的公平公正创业环境,着力促进内容产量、质量的“双提”和项目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双升”。今年以来,全国十余家兄弟省市电视台纪录片部门先后赴SMG纪录片中心考察交流,重点了解中心工作室制度的架构设计与流程运作。SMG纪录片中心也进一步拓展为中国纪录片产业机制的“上海样本”。

    两部首创——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育青年人才而持之

    《上海少女》是SMG纪录片中心投资新导演计划的首个项目。该片由罗彤导演执导拍摄,使用旧照片、旧演出录影带和90年代上海的旧影像等素材,展现风采各异的中年女性闪亮或普通的经历,让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三十年间人物与环境的变迁。

  图6.jpg

    推动“行业发展共同体”的建设,是纪录片中心近年来落实SMG台集团“开门办台”要求的一个重要努力方向,推行新导演计划是其中一项扶持行业人才的重要举措。除此之外在今年举办的第28届上海电视节上,SMG纪录片中心首次举办“纪录片日”活动,推出“白玉兰纪录片论坛”和“中国纪录片年中联合发布会”等重要活动,并正式成立“纪录长三角工作委员会”,进一步为海内外纪录片业务、项目与人才的交流合作搭建起专业而优质的平台。

    对外聚天下英才,对内育青年人才。此次广州纪录片节上,青年导演陈子芃首次执导的纪录片《不老爱神》囊获 “十佳方案、GZDOC & N视频最具市场潜力方案、Taskovski优选提案”三项提案奖,可谓异军突起。而她的快速成长与SMG纪录片中心青年人才工作的高质量开展密不可分。

  图7.jpg

    2022年底开始,SMG纪录片中心聚焦行业可持续发展的系统性问题、人才建设的关键性问题和员工“生存、发展、社交”的现实性问题,把《新时代纪录片创作后备力量的培养》列为重点课题,围绕“正思想、强业务、懂经营、会生活”四个维度拟订了10条工作举措。其中,成立中心青年工作委员会、打造青年员工系统化培训课程、推行青年影像计划、开展青年结对带教、加强青年团建等措施的落地生效,显著提升了青年员工的归属感、凝聚力、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有力激发并保护了青年编导的创新潜能与创新实践。选送优秀青年导演参加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短期进修;“青年影像计划”首期收获多部青年编导自创短视频;“真实小剧场”引入多部海外优秀获奖纪录片,进行展映和分享;“视听语言研究班”即将开班,每月集中授课,课间与导师面对面交流,为期一年……一套围绕青年人才的组合拳正在有条不紊地实施当中。此外,除了聚焦青年人才培养的“后备军”计划,SMG纪录片中心还将同步实施“领头雁”计划、“转型者”计划,分别聚焦工作室负责人等核心人才的进一步能力提升和存量人力资源的有效培训与转型。

    刚过去的2023年是上海台《纪录片编辑室》栏目开播30周年纪念。经历行业的浮沉变换,上海纪录片人的使命与情怀从未跌宕。


原文链接:http://whlyj.sh.gov.cn/gbds/20240108/2de58e4019ff4cb6baef11aa8c0eb5af.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法制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