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丰厚采编资源和技术保障,调动地方总站生产创作积极性,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升级纪录片生产制作新模式。
抗击疫情中,作为“在场者”的纪录片,受到了格外的关注,作用得到充分释放。但疫情的冲击也为纪录片的制作生产带来巨大挑战,纪录片生产制作方式急需改变,分发传播模式更需多元,以适应当前“线下隔离、线上连接”的特殊状态。
近期,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纪录频道接连播出的《大美中国·春天系列》《奋进的中国》两部微纪录片作品,从创作生产层面进行了一定创新。
协同联动,增加素材丰富度
为给观众提供更好的视听盛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携手总台10个地方总站,聚焦各省(区)具有代表性的春季美景、云海奇观,以及野生动物回归自然等景象,呈现春暖花开季节里人们尽享美好生活的状态。不少网友留言表示“还以为是《航拍中国》要来了”。《大美中国·春天系列》的成功播出正是依托总台各地方总站积累的丰厚编采资源,以轻巧的形式汇聚中国壮阔美景,对特定时间节点的相关纪实拍摄素材进行二次利用,充分发挥了纪录片素材的长尾价值和二次传播潜力。
这样的创作方式既满足了当下纪录片生产创作的需要,也激发了地方总站生产创作的积极性。一方面,地方总站具备更熟悉本地自然和社会环境,更容易接近拍摄目标的在地性优势,更容易获得区域观众的喜爱和共鸣。另一方面,通过协同联动,地方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为纪录片的后续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纪实素材。
云端共制,保障制作高水准
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如何把握纪录片的生产制作质量,是值得深思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呈现高水准纪录片,除了生产过程中的协同联动,纪录片在制作过程中对素材进行统一编辑、包装后集中推出,是节约制作时间、确保纪录片的质量的方式之一。
重点揭秘超级工程背后的高新技术,讲述建设者们用汗水与智慧筑就的建设奇迹,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推出的特别节目《奋进的中国》,采用航拍、地面拍摄、水下摄影等多种形式结合的手段,全面立体地还原呈现大型工程建设的细节。该片在制作上创新采用合作形式,由总台各总站负责对国内各大节点性工程项目进行实地拍摄,由央视纪录频道进行统一后期编辑、包装、播发。
这种云端共制的过程,一方面让地方拥有充分发挥创造性的实践机会与能动空间,实现了对本地人才队伍的锤炼,实现了对地区的形象宣传。另一方面,总台作为协调者,进一步理顺了协同联动机制,提高了对全流程的调动把控能力。
互动传播,增强纪录片时效性
《大美中国·春天系列》节目播出期间,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新媒体端实行大小屏互动,同步慢直播春天里的中国美景,让观众沉浸式赏春。慢直播的景点甄选与《大美中国·春天系列》中的特色景致交相呼应,互为补充,实现对中国春景的全覆盖,使观众深切地感受到万千特色春的信息和春的问候。
国际劳动节到来之前,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推出《奋进的中国》向劳动者致敬,通过一个个鲜活人物、感人故事、生动画面,充分展现人民奋斗之志,国家发展之果,时代创造之力。
在重大社会事件面前,纪录片不缺席。疫情让纪录片的新闻价值凸显,纪录片人的报道者身份被重新激活,社会使命感增强,在回应社会关切、传递事实真相、缓解公众焦虑、凝聚社会共识、建构良好国家形象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为热点话题的传播辟出新的传播路径。
原文链接:http://jsgd.jiangsu.gov.cn/art/2022/5/9/art_69985_1044333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