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为天津自然博物馆志愿者王新颖。
左为天津美术馆志愿者王毓。
天津博物馆志愿者董懿航。
天津美术馆志愿者曹渝琛。
本版图片均由受访单位提供
近年来,博物馆热不断升温,“到博物馆去”“跟着博物馆去旅行”已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在这些文博场馆中,有一群特殊的志愿者,他们以自己的热情和专业,为观众带来一场场精彩的文化之旅。他们就是讲解志愿者,一群致力于传播文化、艺术和科学知识的使者。这些志愿者中,有资深专家,也有充满活力的年轻人。他们来自不同的社会背景,有着不同的故事,但都有一个共同目标——让更多人了解科学之真、热爱艺术之美、感受文化之善。他们让文博场馆变得更有温度,为观众了解天津的城市文化架起一道便捷桥梁,也让中外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近日,记者采访了我市文博场馆的讲解志愿者,了解他们在“文博圈”的初心和坚守。
天津博物馆
天博“超人”奶奶致力于讲好天津故事
退休前,她是“拼命三娘”,曾连续3年获得市级劳动模范称号。退休后,她的劳模精神只增不减,走上天津博物馆搭建的舞台,致力于讲好天津故事。她就是“超人”奶奶——天博志愿者刘爱军。
缘起偶然。刘爱军是冶金系统的退休干部,喜欢读书看报,是一位有着10多年评报经历的评报员。谈起缘何加入天博志愿者团队,她说:“12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从报纸上看到天博招募志愿者的消息,感觉专业对口,立刻报名并如愿入选,成为团队的一员。”
笃定于斯。作为天津人,刘爱军把自己的讲解定位在讲好天津故事,她十分重视讲解的故事性,对每个展览进行特点归纳,把对家乡的深切情感变成一场场雅俗共赏、老少皆宜、深入浅出的讲解,先后讲解了“中华百年看天津”“天津人文的由来”等多个常设展和特展。在讲述历史的同时,她也向观众介绍天津的名人往事。为了使讲解更深入、细节更丰富,她注重收集天津史料,深挖津城的古往今来。到天博做志愿服务后,刘爱军养成了搜集和博物馆讲解相关新闻的习惯,一看到报纸上和天津有关的信息就剪下来保存好,做成一本本剪报。这些剪报不仅成为她给观众讲故事的资料来源,也丰富了她的知识库。如今已经70岁的刘爱军依然活跃在志愿者队伍中,把老物件变成新故事,说给“后来人”听。
小小讲解员从追光者变成发光者
11岁的董懿航今年如愿通过了天博的志愿者考核,成为一名小小志愿者。加入天博志愿者团队可不是一时兴起,他告诉记者:“这是在姐姐影响下做的。我姐姐是天博志愿者,以前她是‘主角’,我是‘打酱油’的,跟在她身后听她讲。她休息时,会带我去听其他老师的讲解。起初,我不爱听,总是拽着姐姐走,但拗不过她,便和她一起听了许多场讲解。慢慢地,我对文物背后的故事感兴趣了,原来走出书本在博物馆里也能学到丰富的知识。”自此,董懿航梦想成为和姐姐一样的志愿者。为了这个梦想,他勤学苦练,耐心等待,终于通过严格考核,成为志愿者团队的一员,从追光者变成了发光者。
作为新上任的小小志愿者,董懿航选择的第一个展厅是“中华百年看天津”,主要讲述天津在中国百年近代史背景下的发展历程,董懿航通过“童言童语”把一部活的天津近代史呈现给参观者。
成为天博志愿者只是董懿航梦想的一角,他说:“今后,我会以优秀讲解员前辈为榜样,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争取像老师们一样,把文物的故事有滋有味地讲给观众听,让更多人走进博物馆,爱上博物馆。”
不断创新思路 突出特色服务
2005年,天博志愿者团队问世,至今已走过18个年头,由最初的几十名在校大学生发展成为如今组织结构优、专业水平高、服务意识强、集老中青三代几百人的志愿者队伍。团队中年纪最小的11岁,年纪最长的72岁。天博志愿者在天博的常设展与临时展中,累计讲解超过8万批次,累计接待观众200多万人次。
天博宣教部主任李玫介绍,2015年起,天博创新推出“看天博展览 听天津故事”志愿者团队特色服务项目,首次将可移动文物与不可移动文物相结合讲解。每年拟定一条路线,深受观众欢迎。该项目在2019年“牵手历史——第十届中国博物馆十佳志愿者之星”推介活动中荣获全国“十佳志愿服务团队(项目)”称号。此外,馆内推出的“志愿者讲天博”项目,通过网络推送和直播,将博物馆送进千家万户,扩大了博物馆的影响力。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天博于2018年成立“红色记忆宣讲团”志愿服务队,深入挖掘天博红色资源,以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为目标,先后对中山路、觉悟社、和平路、吉鸿昌故居、平津战役指挥部等5条红色主题路线进行讲解,招募100名青年大学生补充进入“红色记忆宣讲团”,在青少年中开展“讲述文物故事 追忆红色历史”活动,在全市中小学为“红色记忆宣讲团”选拔100名小小志愿讲解员,形成老中青三代讲党史格局。
天津自然博物馆
把科学知识讲得“活色生香”
“我与博物馆的缘分或许是与生俱来的。”这是青年志愿者王新颖的心声。她自幼爱逛博物馆,后来成了博物馆的“常住人口”,化身为天津自然博物馆讲解志愿者,自2019年起负责“家园·生命”展区的讲解工作。
王新颖是媒体人,有段时间她被调整到新岗位,尽管一直努力,工作却不见成效,同时,长期的高负荷运转让她身体亮起红灯。王新颖意识到必须从情绪的泥沼中站起来,这时,自博志愿者招募如一道光照进她的生命。参观自博后,她立刻报名。“随着志愿工作越做越多,越做越好,我的状态焕然一新,在热爱的支撑下,生活态度也变得积极向上了。”王新颖说。
王新颖擅长生活化讲解,她能够把抽象、晦涩的科学问题用熟悉的生活场景展现出来,把科学知识讲得“活色生香”。比如,在讲矿物时,她会告诉观众,女性朋友天天用的粉底液、高光和眼影,里面就会用到一种最软的矿物滑石;在讲动物标本时,她会告诉大家,斑鳖就是唐僧师徒被通天河拦住去路时,驮他们过河的老龟。王新颖关注新闻,常会把新闻事件融入讲解。她说:“我国发射了‘祝融号’火星车,我就给大家讲讲火星移民的故事;最近扬子鳄以蠢萌形象火了,我就给大家说说扬子鳄的糗事儿,不仅拉近了我和观众的心理距离,也拉近了观众和科学的距离,大家爱听,参与度也很高。”“怎样体现自博的独有特色”是王新颖一直努力挖掘并在讲解中不断摸索的课题。她侧重有天津特色、有自博特色的展品,将具有个性的展品及其故事相结合,加深观众对自博的印象。她把自己的热情、“有感而发”注入每次讲解中,让自博给参观者留下一份触动。
在精益求精中催绽“满园春”
天津自然博物馆志愿者团队成立于2014年7月,由特色讲解组、V“博士”团队、银杏小分队、自媒体小组、辅助预约小队、小小志愿者以及高校团队组成,目前在册志愿者772人,至今累计完成志愿服务7.1万小时。自博宣教部副主任吕丽介绍:“我们馆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官网、志愿天津等线上平台进行宣传推广,邀请馆内专业老师为志愿者进行专业知识、讲解技能、态势语言、礼仪着装等方面的提升培训。”
志愿者们精雕细琢,扎实深入地研究展厅布局、拓展知识,使自己的知识脉络更加清晰,并结合自身特点,在一系列科普活动中融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自然环境及野生动物保护的政策宣讲,化繁为简、增加趣味。志愿者们热情如初,灵活变化表达方式,比如为观众讲解根据鸟类的飞翔发明了各种飞行器的启示,这些知识,对小朋友而言是引导和学习,对家长则是从文字到实物的加深认识。志愿者们以专业传递正能量,以热忱点燃热爱自然的火种,催绽满园春色。
天津美术馆
全职妈妈在公益讲解中的变化
“此刻,我们已步入刘易斯·卡罗尔笔下的神奇国度,让我们借助眼镜,开启一场梦幻仙境之旅……”这是天津美术馆的志愿者王毓在为观众讲解“图灵花园”沉浸交互数字艺术大展的升级版——“爱丽丝梦游仙境之图灵花园”。
自2018年成为志愿者,王毓已讲解了近170场,深受观众喜爱。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为了让观众更深入地感受展览,王毓会尽可能地丰富解说词。她为这个数字艺术大展写了6000多字的讲解词,而其撰写和背诵难度,在她近5年的志愿者生涯中并不算高。
此前她讲解的“安格尔的巨匠之路”“达·芬奇 米开朗基罗 拉斐尔——来自文艺复兴的问候”“勒·柯布西耶——色彩的交响乐”“中国画卷——新中国成立以来美术名作展”“穆夏——新艺术运动先锋”“世界经典动漫原画展·嘉年华”等展览,解说词字少则一两万字,多则超过4万字。她除了写,还要全都背下来,再自然流畅地讲出来,“不能机械地背稿,要为观众讲一个个能深入理解作品、人物内心的故事,并随时与观众互动,让观众听了讲解,看得懂、喜欢看,同时能共鸣、有收获,感到这一趟不白来,以后还想来。”
王毓是“70后”,毕业于南开大学,原本做财务工作,2017年起在家照顾孩子和老人,曾一度生活迷茫,感觉找不到自己的价值。无意中看到天津美术馆招募志愿者,她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报了名,开启了自己的公益讲解之路。
王毓第一次讲解是在2018年2月15日上午,那天是除夕,只有一位父亲带着小孩来看“安格尔的巨匠之路”。王毓没想到,听完讲解的父亲对小孩说,你看阿姨讲得多好,你要理解这些画作背后的意义与象征。这让王毓体会到做公益讲解的意义。这些年来,为了写好讲解词,她买了20多本相关图书。因为准备充分、讲解生动、耐心细致,她很受观众喜爱。“有30多位观众加了我的微信,愿意专门来听我讲解。之前,我在菜市场买菜、大剧院看演出,还有观众认出我,专门过来打招呼、合影。”做公益讲解丰富了王毓的精神世界,“让我找回了对世界的好奇心,有了不断学习的劲头,内心越来越丰富,看世界的眼光也不一样了,越来越能感知生活中细微的美好。”
大学生讲示范课提前体验执教乐趣
2023年3月,天津大学外国语学院2020级本科生曹渝琛成为天津美术馆的志愿者,负责讲解“中小学博物馆示范课”《一个两万五千里的奇迹》《中国古代桥梁建筑之美》。她说:“我以后想当老师,做志愿者讲‘中小学博物馆示范课’,对于我来说,是非常适宜的锻炼机会。”
除了在天津美术馆为卫东路小学四年级师生、梧桐小学四年级师生及家长讲课外,她还走进静海区第四小学为全体师生讲课。每次讲完,天津美术馆的工作人员都会跟她一起复盘。“我讲课的特点是故事性比较强,同时结合名家作品介绍一些美术知识。当然也有问题,比如语速很快,讲到激动处会有口音……”曹渝琛说,上“中小学博物馆示范课”,让她提前体验到当老师的乐趣和成就感。
卫东路小学大队辅导员梁琳告诉记者,学校推出了“我和我求学的城市”主题活动,学生走出校园到天津美术馆听志愿者讲课,是非常好的研学体验,“兼具德育、智育、美育功能,开阔了学生眼界,长了知识。学生喜欢,对我们也有启发。”梁琳说。
至美之心为美结缘 观众认可荣誉加身
“‘至美之心,为美结缘,美志愿’是天津美术馆志愿者的口号。志愿者秉承‘爱心奉献大众,艺术回馈社会,共建审美家园’的理念,引导公众接近、了解、享受艺术。”
李鸣弢已在天津美术馆综合办公室宣传教育岗位任职11年,2013年接手志愿者工作。他告诉记者,天津美术馆2012年起面向高校招募大学生志愿者,2013年起面向社会招募志愿者,目前有志愿者85名。社招来的志愿者,有公务员也有全职妈妈,以高知群体为主,女性居多,年龄多在三四十岁,最大的50多岁。作为专职讲解的补充,志愿者的公益讲解能有效提升观展体验。李鸣弢介绍,志愿者岗位分为前台支持、活动支持、校园宣讲、展览导赏、新媒体支持、设计支持等,志愿者每周从周二到周日须有6个小时到岗,“做志愿者不怕没有基础,馆里会对志愿者进行培训,关键在于要发自内心的热爱,愿意持续为公益活动付出时间和精力。我们有10位志愿者从2013年坚持到现在,让我非常感动。我们的群很活跃,彼此分享交流,互相提高。他们感染着我,也激励着我。我会为志愿者做好服务,让他们在天津美术馆做志愿者有回家的感觉。”
天津美术馆志愿者的无私奉献打动了众多观众,有人听完讲解会为志愿者递上一瓶水,还有孩子会献上一束花,更多的观众留言感谢,“张雪志愿者热心、耐心。”“讲解员于婕解说得非常专业、细致、生动,我们受益匪浅。”“非常感谢志愿者邢卓,知识渊博,声音动听。”“感谢讲解员王莹带来精彩的解说。”“郭维维同志对老年观众服务热情细致,不怕麻烦,有问必答,倍感温馨。”“刘红老师讲解的内容丰富有趣。”“帅哥讲解员崇童鞋棒棒哒。”……
天津美术馆志愿团队成立以来,先后获得河西区学雷锋志愿服务优秀团队、高端展览志愿讲解服务优秀团队等荣誉,“美术进校园”志愿服务项目获选河西区学雷锋志愿服务优秀项目。
原文链接:http://whly.tj.gov.cn/XWDTYXWZX6562/gzdtnew/202401/t20240103_649799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