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达·芬奇——文艺复兴与东方美学艺术特展”近日在上海博物馆拉开帷幕。当晚,“博物馆奇妙夜”活动在上博举办。
“110年前,19岁的梅兰芳首次来沪演出,开启了他与上海近半个世纪的情缘,也深刻影响了梅兰芳与京剧艺术的发展。当年,他演出以及考察过的舞台,很多就在环人民广场这一带……”在志愿者刘煜颖带领下,一批参观完“梅绽东方——梅兰芳在上海”特展的观众近日从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出发,循着梅兰芳当年的足迹,感受这座城市的开放、创新、包容。
这是“梅兰芳的上海舞台地图”City walk馆外导览的第四次活动。配合正在展出的“梅绽东方”特展,上历博策划了十大项百余场美育活动……以高质量公共艺术教育供给,满足市民高品质生活需求,如今已经成为上海越来越多专业文化场馆和机构的自觉。
上海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将“打造100个‘社会大美育’课堂,推出5000场艺术普及教育活动”列入2023年为民办实事项目,让遍布全市的专业艺术资源转化为社会美育资源,赋能美好生活。截至11月底,上海博物馆、上海图书馆、中华艺术宫、上海交响乐团等113家专业文化场馆和机构纷纷加入“社会大美育”课堂,全市共举办7435场艺术普及教育活动,完成率分别达到113%和148.7%。眼下,各类美育活动仍在不断上新。步履不停的“美”,渗透城市肌理、融入群众生活,成为人民城市的生动注脚。“这是一项需要持之以恒的工作。我们希望以‘社会大美育’滋养人,推动整座城市与美同行,为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贡献力量。”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方世忠说。
渗透城市肌理,抵达更广泛人群
暂别两个月的上博人民广场馆最近再度热闹起来:在“对话达·芬奇——文艺复兴与东方美学艺术特展”和中国历代书法馆、中国历代绘画馆等部分常设展联合作用下,该馆自重启以来每个开放日接待量都在8000人次左右,馆内外再现“人从众”模式。高位运行下,馆方仍腾出手来举办各类美育活动。近期的热门展相关公众学术讲座就有10余场,还有青少年美育工作坊、学生专场讲解等,引导观众在东西方绘画同场对话中看懂门道。
把市民游客引进来的同时,上博将文博资源送出去,赋能“15分钟社区生活圈”。“近两年,上博‘何以中国’系列大展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反响和关注,借此机会我们特别策划了‘何以中国’文物考古主题展进社区,将优质丰富的馆藏资源和最新考古发现以图文方式展示给社区居民,让博物馆的内容体验在家门口触手可及。”上博党委书记汤世芬透露,此次巡展计划前往长宁区、黄浦区的多个街道,除图文展外,还将配套推出轻游戏、讲座、工作坊等活动,预计覆盖数万人。
事实上,为了让美育抵达更广泛的人群,不少专业文化场馆和机构在打开围墙、化分身。上海交响乐团推出“全城古典”美育活动,青年演奏家们走进沪上历史建筑、城市公园、潮流地标,与市民进行音乐互动。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与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等联手在陆家嘴街道的老小区电梯打造“迷你美术馆”,让居民在“上上下下”中亲密接触海派艺术。上海文化广场的“剧艺堂”,在公共绿化空间搭建起具有年代感的游戏场景,带领参与者“穿越”时空,串联起几代人的回忆……
注重趣味性参与感,让美浸润心灵
打破艺术与市民间的壁垒,除了缩短物理距离,还需要拉近心理距离。“社会大美育”课堂在趣味性、参与感上做文章,让美融入生活日常、浸润心灵。
碑帖拓本内涵宏富,是博大精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体现,欣赏门槛亦相对较高。为吸引更多人走进展厅,“大汉雄风——上海图书馆藏汉碑善本展”结合时下火热的集章风潮,推出了寻字集章活动,拣出名品中的“福”“乐”“龙”等字,观众若在展厅中成功找到它们,便能盖到相应的限定印章。不少参与集章的观众发现,在寻字的过程中,对不同风格的汉隶字形以及石花损泐现象有了大致的概念,从而加深了对传统金石文化的印象。
“妈妈,你看,这是我给‘蜜宝’搭建的家。”个头比桌子高不了多少的浩浩,自豪地展示着自己用拼板建造的奇妙小屋。他口中的“蜜宝”是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的吉祥物,这里的“艺术小行家”美育课堂是吸引他一次次走进来的理由。截至目前,该课堂已举办线上线下131场活动,为3至14岁青少年儿童量身定制了展览导赏、讲座、插画、手工、建筑等多样化的课程。“作为阅世界、阅人生的重要信息渠道和公共空间载体,图书馆里的美育课不是简单的艺术启蒙和技巧训练,我们更希望助力少年儿童的全面成长,让书墨香中的‘艺术大世界’成为孩子们成长道路上向上向善向美的精神养分。”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馆长杨燕娜说。
适配不同年龄、知识背景、兴趣喜好的人群需求,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打造了“美育三部曲”。其中,“午间一小时”主要以艺术微导览方式,丰富周边白领和居民的午间时光,“美育课堂”主要面向亲子家庭或者青少年学生,策划不同主题类型的艺术活动,“学术会客厅”通过专业人士的沉浸式头脑风暴,让学术惠及大众。
国家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社科院研究员蒯大申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持续增长,对更高品质艺术生活的追求更为热切。“上海把‘社会大美育’作为为民办实事项目扎实推进,是对人民群众这一热切期望的呼应,同时也是以实实在在的文化惠民真诚践行人民城市理念。”
原文链接:http://whlyj.sh.gov.cn/wbzx/20231218/010ea3ae43f54e1d82f54250c363f5a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