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广电法治网!

广电法治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广电资讯 > 正文

海南:“非遗+旅游”如何融入现代生活?

发布时间:2023-10-22     来源: 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     作者:佚名    

  轻轻一挑,针线来回穿梭,动作娴熟,海南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传承人陈达谞专注绣着手里的黎锦,没多久,一个富有黎族文化特色的人形纹图案跃然眼前。

  在10月12日至16日举行的第八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下称“非遗节”)上,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海南椰雕、海南黎族打柴舞等国家级非遗项目亮相国际舞台,展现生生不息的海南非遗魅力,引得不少观众驻足流连。

  非遗如何融入现代生活?海南“非遗+旅游”真正相融还有多远?或许从这届非遗节可见一斑。

  

  海南非遗亮相非遗融入现代生活体验展小舞台 曹志 摄

  非遗海南,在复古中捕捉潮流

  提及非遗,你会想到什么?

  非遗给人的印象总是古老而传统。

  “好新潮!第一次见到这种椰壳做的音箱。”成都大学生唐媛刚走进“琼潮非遗 精致生活”海南馆便被一款像卡通米老鼠的椰壳蓝牙音箱吸引住了,“造型独特,音质饱满,真不错!”

  “这款椰壳音响叫椰萌萌,用椰壳而制,机身整体设计成米老鼠卡通外形,活泼可爱。”椰格格 (海南)文化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刘雅向唐媛介绍着“椰萌萌”的用途,“用手机蓝牙连接音响就可听歌。原生态的箱体,犹如聆听自然之声。”

  非遗节上,刘雅带来的一款以圆明园十二兽首为主题,用海南传统非遗椰雕进行创作的椰雕十二兽首香炉,展示了传统非遗与现代技术结合的发展新路径,让人眼前一亮,“十二兽首香炉底座采用椰雕传统拼接工艺,正方体底座运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四平八稳、方正规矩的设计理念,椰壳天然的纹路使底座增添了一份古朴天然之气。”

  椰壳制作的包包、冰箱贴、钥匙扣、胸针、车载香薰、车挂饰……“复古+新潮”是这次刘雅带来的参展作品的最大亮点。

  

  10月12日,第八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上海南馆的非遗项目。 曹志 摄

  融入黎锦元素的书签、抱枕、腰包、雨伞、手机壳;椰雕制作的花瓶、笔筒、摆件;沉香系列精油、香炉……琳琅满目的海南非遗文创产品亮相非遗节,不仅吸收了传统纹样风格,还融入现代时尚元素,“潮”气十足,颇受市民游客青睐。

  在刘雅看来,在海南当下的非遗传承中,已经出现了一批非遗传承人和手艺人,他们捕捉潮流元素,引领粉丝一起关注传统文化。这些“后浪”正在让非遗变得时尚,让非遗融入生活,让非遗获得真正的传承活力。

  非遗文创,让传承鲜活起来

  经典的黎锦、椰雕,再搭配人们喜闻乐见的现代元素,一个个设计各异的文创产品在海南馆铺陈开来。

  制作黎锦、椰雕,又不止于黎锦、椰雕,传承人们从海南传统非遗工艺入手,融入现代审美理念,传统与现代交融,民族与时尚牵手,既延伸非遗独特之美,又兼具现代实用功能,使非遗更贴近消费者,进行生活化、可持续化,活态发展。

  非遗节主办方统计数据显示,为期5天的非遗盛宴吸引了38万余人次现场参与活动。当“非遗+旅游”成为标配,对于非遗传承人来说,无疑带来了更多可能性。

  “非遗项目更多‘被看见’以后,自然会吸引不少游客慕名而来。”陈达谞说,在非遗节上传播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让更多人认识并喜欢上黎锦是参加非遗节的初衷。

  

  10月12日,市民游客在第八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上体验参观海南馆的非遗项目。 曹志 摄

  为了吸引更多年轻人喜欢上黎锦,作为海南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传承人的陈达谞在保留传统纹样造型的同时,运用更丰富协调的色彩搭配,加入自己的设计,在传统的基础上升华又不失黎族纹样特色,“通过传统非遗与现代潮流的‘碰撞’,用新形式新表达,来展现传统技艺的多元魅力。”

  “每一个来海南旅游的人,带上一条黎锦回去,于我们而言,就是最大的传承和保护。”让非遗生活化是陈达谞的期许。

  “你们看,这个椰雕图案取自五指山和椰子树,扑面而来的海南风情,可以做香薰,也可当作摆件。”非物质文化遗产海南椰雕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柯秋枫一边活态展示椰雕手工雕刻的过程,一边热情地向来往市民游客介绍着手中的作品。

  “传统的东西不能丢,也必须研发符合新时代年轻人需求的非遗文创。”柯秋枫坦言,“来非遗节,就是要把海南岛内非遗带出来,多向年轻人学习,了解非遗的发展趋势,让海南椰雕非遗更加接地气。”

  在刘雅看来,目前海南本土非遗文创伴手礼品牌比较薄弱。她建议,“‘非遗+文旅’双向赋能,深度融合。例如,在景区、博物馆、酒店等设立非遗文创手工工坊,游客不仅可以观赏传统工艺的展示,还可以亲自动手制作,体验传统技艺的乐趣。”

  “作为企业来讲,应挖掘和传承当地独特的非遗元素,顺应潮流,了解市民游客的需求,打造独特而有吸引力的非遗产品。”她认为。

  非遗“活化石”,如何融入现代生活

  “再来一个!”首次亮相非遗节天府大巡游现场的海南黎族打柴舞,赢得掌声喝彩不断。表演者们将磨石步、筛米步、砍柴步、爬山步、青蛙步、猴子步等传统跳法招式表现得淋漓尽致,生动还原了黎族的自然风貌、风俗习惯、生产生活。

  “第一次看海南黎族打柴舞,多维度地展现了海南非遗独特魅力,觉得海南离成都那么远又那么近!”成都市民王琪看完巡演后激动不已,“非遗既是历史,也是文化,更是生活。看似离我们很远,其实就在我们的生活当中。”

  

  海南黎族打柴舞亮相第八届成都非遗节天府大巡游 曹志 摄

  非遗如何融入现代生活?截至目前,海南共有国家级非遗项目32项,省级以上非遗项目82项,市县级以上非遗项目300多项。其中,“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于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首批“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对此,带着海南黎族打柴舞亮相非遗节的三亚市群众艺术馆负责人颇有感触,“非遗传承需要与现代社会需求相结合,通过创新的方式将非遗元素融入现代生活。例如,设计新颖的非遗产品、创作具有现代特色的非遗艺术作品等。”

  同时,举办非遗展览、文化节、非遗表演等活动,让更多人了解非遗,参与其中,从而将非遗融入日常生活。并将非遗技艺纳入学校教育体系,培养年轻一代对非遗的兴趣和认知,提供相关培训机会,让更多人有机会学习和传承非遗技艺。

  “将非遗作为旅游资源,开发相关旅游产品和体验项目,让游客在旅游过程中亲身体验非遗技艺,增加非遗的影响力和可持续发展。”三亚市群众艺术馆负责人进一步表示,“比如,开发非遗旅游线路,将海南非遗资源整合为旅游线路;在海南设立非遗展示基地,增加非遗的可见性和吸引力;将科技与非遗相结合,打造更具互动性和创新性的非遗体验方式,提升游客参与度。”

  近年来,“非遗+旅游”融合发展渐成趋势。今年2月,文化和旅游部印发《关于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通知》,提出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融合,让旅游成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谈及海南“非遗+旅游”该如何融合发展,海南省旅文厅公共文化处(非遗处)相关负责人表示,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下一步将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推动非遗与旅游高质量融合发展,推动非遗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过程中活态传承,打造非遗之旅线路、培育非遗旅游品牌、打造“非遗+”特色非遗旅游产品,助推非遗在融入现代生活的迭代里出圈出彩。

  原标题:新海南财经观察 | 海南:“非遗+旅游”如何融入现代生活?

  记者:丁文文

  


原文链接:http://lwt.hainan.gov.cn/ywdt/zwdt/202310/t20231018_3510518.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法制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