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广电法治网!

广电法治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广电资讯 > 正文

思想政论类节目怎么做 《这就是中国》有创新

发布时间:2023-09-25     来源: 内蒙古自治区广播电视局     作者:佚名    

   近日,思想政论节目《这就是中国》200期研讨会在京举行。中宣部、外交部、国家广电总局、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广播电视局等相关单位领导出席,多位专家学者围绕节目特色和未来发展建言献策。播出近五年来,节目从校媒企三位一体,到地台网高度协同,再到内外网同频共振,在守正中不断创新。某种意义上,《这就是中国》开创了电视思想政论类节目的新模式,开创了中国话语直接走向社会、走向年轻人、走向世界的新模式。

   《这就是中国》是一档用中国话语解读中国奇迹的思想政论节目,由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教授担任主讲人,何婕担任节目主持人,自2019年1月7日起每周一在东方卫视固定时段播出。节目以“国际眼光、原创研究、一流产品”为定位,从当下国内外老百姓关心的热点、难点时政问题切入讨论,集结有权威、有依据、有底气的理论观点与核心观念,输出有互动、有思考、有价值的思政内容。

   就是这样一档思想政论节目,在五年时间里持续赢得海内外广大观众的喜爱和行业的认同。中国视听大数据(CVB)显示,该节目稳居22点档同时段收视前二、观众忠实度超过65%;节目在抖音平台拥有粉丝184.6万,共计发布1772个作品,总播放量超过5.8亿次;在YouTube东方卫视官方频道总观看次数超过7765.4万次,总观看时长超过2481.6万小时,总点赞数超过154.3万次。此外,节目还获得第二十七届全国电视文艺“星光奖”优秀电视文艺栏目奖,第三十届“上海新闻奖”电视名专栏奖、中宣部“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广电总局2019“年度创新创优节目”“优秀海外传播作品”等多个荣誉称号,入选广电总局“创新理论传播工程”第一批电视理论节目扶持项目。作为一档思想政论节目,为何能取得如此好的成绩?节目200期研讨会上的讨论,给我们提供了部分思路和答案。

  不回避,用中国话语

  积极参与国内外舆论引导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明确强调,要“下大气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当下的中国正处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历史交汇期,两个大局的交织发展,必然会带来大国力量对比的变化和彼此认知的改变。但由于历史、现实等多方原因,西方话语长期处于国际舆论场的主导地位,中国在国际上还处于“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窘境。如何向国际社会说明自己、如何更深入地参与国际舆论引导,是当前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核心环节之一。

   为此,节目主讲人张维为教授在谈及“为什么要做这个节目”时不无感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际,中国正在迅速走向世界政治、经济、科技舞台的中央,激动人心的事件和层出不穷的问题每天都在发生,而这一切既超出了西方话语的诠释能力,也在西方舆论的无尽抹黑中背离事实真相。时代呼唤中国话语的崛起,呼唤中国人自己对中国、对西方、对整个外部世界的主流叙事。《这就是中国》制作播出顺应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时代之势,它以中国原创理论和话语叙事积极参与国际舆论斗争。正如外交部发言人、新闻司副司长毛宁所言,节目在各种观点、立场激荡交锋中树立起鲜明的舆论导向。

   话语权是主导话语的权力。作为增强国际话语权的一种尝试,节目《这就是中国》不回避尖锐问题,敢于涉足理论深水区和国际国内关切的舆论热点。五年来,中美“贸易战”、“科技战”、疫情防控、香港修例风波、乌克兰冲突等诸多热点事件,节目都在第一时间发声,并以对西方模式和中国模式底层逻辑的持续深入研究,既发出中国声音、解读中国方案,又直接回击围剿中国的西方话语。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用原创思想和原创话语的力量有力回击西方话语,在张维为教授看来,这是节目广受欢迎的重要原因。张维为谈到:“实践证明,我们能够赢得中西方的话语之争,能够有效地推动中国话语走向社会并影响社会,走向世界并影响世界!”

  不生硬,以温和的语态

  实现厚重的理论叙事

   理论节目,最忌生硬说教抑或孤芳自赏。讨论会上,与会专家学者不约而同地认为,《这就是中国》真正把鲜活的思想讲鲜活,把彻底的理论讲彻底,以理论的深度、实践的力度和情感的温度,有力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既飞入中国大地的寻常百姓家,也漂洋过海传向世界。

   积极讲好本来,自信面对未来。《这就是中国》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在融通中外,了解并理解文化多样性的基础上,自信平和地讲好“本来”的故事和面向“未来”的故事。可以看到,节目以中立视角展开理性分析,在选题和议题分析时旁征博引,既包括海量外媒和西方世界研究报告的阅读与分析,又跨界邀约各领域的专家学者深度破题解题,以开放多元、兼容并包的姿态展现出学术界的《千里江山图》,同时构建“青年人听得懂、老百姓能理解”的理论场。

   以理服人、以情动人。《这就是中国》是一档充满斗争性的节目,但它的姿态是温和的,它的氛围是松弛的。张维为教授在节目中的主讲温润谦和,主持人何婕知性平和,邀请的节目嘉宾在讲解与点评中专业有度,于理性与感性的交织思辨中实现既严谨又松弛地洞察分析世界风云,贯通古今将“何以中国”娓娓道来,真正实现了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上海广播电视台、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沈军表示,《这就是中国》未来将更多地进高校、进社区、进企业,以鲜活的现实为依托,让党的创新理论在基层群众中引发更多共情和共鸣。

  不教条,以交流的方式

  与年轻人同频共振

   习近平总书记曾寄语年轻人,“用欣赏、互鉴、共享的观点看待世界,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和谐共生”。在年轻人聚集的B站,《这就是中国》是一档获得较高点赞量的热门节目,累计观看量突破1.1亿次,订阅数达到126.5万,点赞数超过136.3万次。

   “再刷一遍”“我觉得这是一种自信”“温和、理性、有理不在声高”“这个节目受益匪浅,打开了我的视野和格局”“追了两年了,让我对世界的认识更加深刻”“张老师讲的很好,联系实际,把道理讲的浅显易懂,贴近生活”“追了四年了每期必看,有些期反复观看受益匪浅”…… 满屏的弹幕表达着年轻人对这档节目的喜爱。其原因正如外交部发言人、新闻司副司长毛宁所言,《这就是中国》抓住了年轻人的所思所想、解答年轻人的困惑,以历史的深度、现实的维度和年轻的角度把中国故事讲得可感可知,让中国的形象可亲可爱可敬。

   面向未来,多位专家提出了真知灼见。中国社科院政治学所研究员房宁认为,讲好中国故事,既要深入挖掘反映生活、雅俗共赏的文化故事,也要广泛地了解和研究国外流传的“中国故事”,还要注意实事求是,客观、全面地讲中国故事。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咨询委员会主任李世默建议,未来更多地注重与全球南方国家的交流互动。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金灿荣则表示,《这就是中国》取得的成功与主创团队坚实的文化自信密不可分,期待未来能呈现更多让观众增自信、长精神的内容。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研究员丁一凡建议,节目可以有更多海外嘉宾的分享,直观呈现中国式现代化对世界的影响。《文汇报》高级记者、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研究员郑若麟则表示,希望看到多语种版本的《这就是中国》和相关丛书,让全世界的观众、听众、读者都能了解中国的声音。中信集团原董事长、中信改革研究基金会理事长建议,民间话语和官方话语形成更多的配合,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国际传播格局。

   以《这就是中国》这一小个案,思考思想政论类节目建设这一大命题,更能深刻体会到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谈到的“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如同《这就是中国》第200期节目的主题《中华文明就像一颗恒星》,在两个大局的历史交汇期,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理论类节目在推进理论宣传通俗化、大众化和构建中国话语体系方面,需要更加紧密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既坚定文化自信又秉持开放包容,发挥视听媒体润物细无声的优势,坚持形式“颜值”与内容“言值”的紧密结合,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形象的解读搭建起理论与群众之间的桥梁,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更好地飞入国内国外寻常百姓家。


原文链接:http://gbdsj.nmg.gov.cn/ywdt/gdj_hydt/202309/t20230920_2382024.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法制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