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的“风味原产地”值得说道。
刚刚收官的《三泉溪暖》,让观众看到了鲁产剧的新风貌;讲述他乡人在京奋斗故事京产剧《欢迎光临》大结局,其触发“人在他乡”的议题还在继续;聚焦一场绿色发展“硬仗”的浙产剧《春风又绿江南岸》带观众走近江南水韵,于青山绿水间感悟人生百味……
荧屏之上,出自不同“产地”、带有浓郁地域风格的剧作接连涌现。
在现实主义的创作导向下,京、沪、浙以及苏、湘、鲁、闽等地出品的国产剧持续出新,表现亮眼。这些“产地”的剧作在突出地域风格的同时,不断呈现类型化、精品化趋势,形塑着新时代国剧的基本风貌。
主流叙事与现实聚焦下,京沪浙等电视剧“重镇”突出特色模式,于多元化探索中不断突破,输出精品。
“产地”的地理位置与功能定位是剧作会携带的文化烙印。北京、上海、浙江影视剧发展规模突出的同时,其视角切口和地域特色也很值得“咂摸”。
曾经,《渴望》《茶馆》《情满四合院》等“京味儿”十足的电视剧为观众勾画出独特的“四九城印象”。近来《觉醒年代》《香山叶正红》《我们的新时代》《乔家的儿女》《欢迎光临》《狮子山下的故事》等京产剧既有大视角、又有小切口,在精品创作“北京模式”下,持续带动话题、丰富荧屏。
题材类型上,重大主题和现实题材京产剧是重中之重。不论是建党百年主题剧《觉醒年代》,还是《生命缘》等为迎接党的二十大正在紧密筹备的重点项目,均选择通过多维角度将时代意义与影视表达相融合。
沪产剧以都市文化见长,持续创新“温暖现实主义”特色表达。这其中有《安家》《三十而已》中描摹的都市生活图鉴,有《小别离》《小欢喜》中铺叙的中国式家庭“浮世绘”,更有《大江大河》中奔涌在改革浪潮下的朵朵“浪花”。丰富多彩的荧屏影像,从不同视角折射着上海多元文化的都市生活和时代故事。
汇聚多方力量的《在一起》以及大写意的《光荣与梦想》在主题剧创作中形成独特影像,令“上海出品”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其中,《在一起》成为单元剧代表作,获得国际奖项;《光荣与梦想》大写意、诗意化的表达,将历史讲述与新式传播相结合,引发年轻人“理想当燃”,书写着新时代沪产剧的再创新。
浙产剧总会让观众想到江南水乡的婉约,但其也有着独有的现实力度,是大众了解“浙”里的“重要窗口”。《在远方》《鸡毛飞上天》里的浙商精神,《都挺好》中的家庭生活百态,《和平之舟》里的大国担当等,都构筑了独特的荧屏记忆。
立足绿色发展大命题,正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浙江,还有许多山水之间“长”出来的好故事,已播的《我们在梦开始的地方》《春风又绿江南岸》,待播的《大运之河》《看得见风景的窗》《西铁城的烟花少年》,都是建设美丽江南、新时代的“影像志”。
不止有本土味道和地域表达,近两年,不同 “产地”的剧作对题材类型亦更加兼容并包。
如京产剧的“新京味儿”走出胡同,覆盖面更加广泛,在现代谍战剧《对手》、古装谍战剧《风起陇西》、年代剧《一代洪商》、悬疑剧《重生之门》中给出的新可能;沪产剧在“大都市”的基础上不断叠加创新,有8K技术加持的《两个人的上海》,有讲述首批8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故事的《功勋》,有聚焦命运共同体、国际特色凸显的《埃博拉前线》,还有展现国家“北冰南展”战略的《超越》;浙产剧《叛逆者》《长安十二时辰》《风起洛阳》等则从不同视角拓展题材的创新表达,以轻化叙事提升传播力。
各“产地”剧集的多态化发展,离不开各地广电局摸索出来工作方法。“北京模式”之于京产剧、“一一四三”模式之于沪产剧等,均从推进机制、设立项目库、健全功能平台、把控时间节点等方面进行强化引领。
鲜活的地域文化滋养着国剧的现实质感,湘剧、鲁剧、闽剧等颇具特色的本土表达历久犹盛,充盈着国剧的艺术面貌。
这几年,国剧在“现实主义”赛道接续奔跑。“现实主义”的范畴与范式、据实摹写的表达多种多样,也为各“产地”剧集谋求突破、地域表达带来诸多对接点。
6月10日,湘产剧《重中之重》在长沙杀青,以湖南本地装备制造业发展历程为原型,为创作提供了天然“地基”,为该剧铺展大国重工百景图找到“源头活水”。近年,湘产剧强化现实表达,在类型多元中并驾齐驱,既有汇集40个单元、呈现百年党史的《理想照耀中国》,也有引发年轻人广泛共鸣的《我在他乡挺好的》。
正在总台央视综合频道播出的《三泉溪暖》是鲁产剧创作的一次新尝试。该剧侧重对章丘地域特色的传播,以鲜活的乡村故事,浓郁的齐鲁风情,展示了乡村振兴的“齐鲁答卷”,播出期间收视持续领跑。以齐鲁文化为根脉,鲁产剧的“家”韵味突出。由《闯关东》原班人马再度合作的《运河风流》在家族命运中渗透国家情怀;以基层派出所为的叙事中心,《警察荣誉》在温暖的烟火叙事中守护“万家灯火”。
疏通文学名著影视化改编渠道,苏产剧注重涵养良好生态。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人世间》《北上》、文学畅销作品《两京十五日》等的电视剧改编项目先后落户江苏,已播的《人世间》创下CCTV-1黄金档电视剧近8年新高、中国视听大数据发布以来电视剧收视最高纪录。回答时代命题上,苏产剧也毫不逊色,前有聚焦脱贫攻坚的《石头开花》,近有反映革命精神谱系的《数风流人物》。
融入福建元素、讲好福建故事、诠释福建精神的闽派电视剧近年也有亮点。展现东西协作扶贫典型案例,《山海情》扎根人民生活,在创作中放大共情,成为一部主旋律爆款。剧中还把莆仙方言、海滨风景搬上了荧屏。“红色三绝”系列作品(《绝命后卫师》《绝境铸剑》《绝密使命》)带动了龙岩红色旅游热。《一诺无悔》中呈现了南平地域特色和福建地区的风土人情。
开播21年,累计播出4000余集,《外来媳妇本地郎》的“长寿”,也在一定程度上显露粤产剧在21年间立足岭南文化,对本地叙事与文化表现的深入挖掘。
《外来媳妇本地郎》
不同“产地”的剧作将“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带上荧屏,更将历史、文化、精神、思想融汇于荧屏,在多元表达中共绘出多彩“人世间”。这些剧作是地方内容蓄势、产业聚能、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其创新探索也推动着行业持续向前。
原文链接:http://jsgd.jiangsu.gov.cn/art/2022/6/27/art_69985_1051781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