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广电法治网!

广电法治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广电资讯 > 正文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新展开幕 一同走进南方建筑的“影之道”_文博资讯_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

发布时间:2023-07-30     来源: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     作者:佚名    

  

  图1.jpg

    走进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三楼,展厅空间犹如一个露天市集。六把白色大伞立在展厅中央,四周是来自广东、福建等华南地区十个建筑项目的模型,展示了十种现实生活中的建筑实践。而在白色大伞下,几把老旧的竹椅子,让人联想起故乡的纳凉场景。

  图2.jpg

  古劳水乡木桥,金伟琦摄

    即日起至10月8日,“新文化制作人”项目第二季“活性建筑”展览亮相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本季获选方案是由建筑师陈东华策划的《影之道》,该方案将建筑的“活性”聚焦中国南方一种半自然、半人工、半室内的集体空间状态——“阴影”。

  图3.jpg

  观湖中心公园S云廊,吴嗣铭摄

    “在南方的日常生活里,我们经常看到各式各样的自主‘阴影’场所,村落的‘榕树头’、岭南庭院、骑楼空间、街边大排档、市集顶棚等的灰空间,渗透日常生活的每个毛孔。”陈东华是佛山人,他介绍,《影之道》便是将散落在南方“城 — 镇 —乡”三种不同日常环境状态里的十片地表阴影汇集于展览现场,轻微摇曳的伞结构错落其间,如同市集一般,将南方阴影下的日常场景巧妙引入。他透露,为了凸显“活性建筑”主题,伞状结构由具有弹性的细圆管支撑,通过拉索吊起一个圆环和伞屋面,支柱底部可灵活转动,但圆环和拉索始终保持一直动态的水平平衡,“对南方而言,伞本身是一个很日常的符号,下雨天或者暴晒的日子,都需要伞。”

  图4.jpg

  连州摄影博物馆,张超摄

    步入展厅,犹如亲临十个建筑现场。其中,位于深圳福田中心区的增量美术馆,是一家街边美术展亭,展览空间向街道开放,内部展陈定期更新,就像喧嚣城市中的“都市露营地”。连州摄影博物馆则以传统“连州大屋”为核心,建筑首层宛若一个同一屋檐下的社区 “客厅”,将博物馆内部转化成城市的外部。而位于珠三角腹地黄涌村的黄涌市集,民居、菜市场、篮球场、幼儿园、水果摊与精心设计的高大棚盖建筑毫无阻碍地融为一体,成为居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为抵御岭南气候的日晒多雨,瑶客共生广场则由园林式的风雨连廊合围成一个大院,连接起书屋、展厅、商店、节庆舞台等富有空间趣味的功能场所。至于在桥上设立的复合公共空间“桥上书屋”,既为孩子们提供了教室和图书馆空间,在课余时该结构也可灵活转变为公共舞台,满足村民的多样需求。

  图5.jpg

  桥上书屋,李晓东工作室提供

    与此同时,青年导演、影像艺术家沈蕊兰与她的团队还拍摄了同名纪录片《影之道》,也将在展厅外的影像空间内同期呈现。

  图6.jpg

  瑶客共生广场,有限设计工作室提供

    “新文化制作人”项目由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携手香奈儿文化基金于2021年9月启动,每年向相关创意领域的观察者、研究者、实验者、实践者公开征集并实现优秀群展方案,展现他们视野内最具信服力的创新力量,以激发中国当代手工艺和建筑领域的崭新理念和焕新实践。其中第一季聚焦“手艺再兴”,以双展并行形式,2022年11月5日至2023年2月5日期间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举办,引发各界对于“手艺”再兴可能性的热议。“今年,我们把目光投向建筑和人,这不仅是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长期关注和研究的对象,也因为这个话题是城市人生活的基础。”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馆长龚彦说。

  图7.jpg

  


原文链接:http://whlyj.sh.gov.cn/wbzx/20230727/82579a92ee624661a12aa78a00185faa.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法制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