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广电法治网!

广电法治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广电资讯 > 正文

荧屏里的非遗,很古老,很年轻丨文化传承进行时

发布时间:2023-07-16     来源: 广东省广播电视局网站     作者:佚名    

  开栏语:文脉悠悠,风雅延绵。以文艺促传承,广电视听领域的创意之作持续出现,于生生不息的传承发展中,为中华文化注入新活力。广电时评特推出系列报道《文化传承进行时》,打开大小屏,看见悠久而绚烂的文化中国。

  今日刊发第二篇:非遗故事。

  作者:西亚

  

  喜庆的烟花,是千年前伟大发明延续至今的绚烂记号;飘香的火锅,是饮食技艺的味蕾传承;一件件精巧的瓷器,是流传至今的厚重匠心与东方韵味......非物质文化遗产里承载着独特的民族记忆。

  非遗的传承与创新,也给非遗类文化节目打开了全新的创作空间。荧屏上的非遗节目正呈现出浓厚的青春气息,不仅突出“传承进行时”的动态特色,也将“非遗+”与当下时代进行紧密结合与创意表达——何为非遗类文化节目的创作之新?既在形式,也在内容。

  新时代下的非遗传承,有着意外的跨界与衍生,是内容之新。

  可以用手触摸的低温烟花,是浏阳花炮制作技艺的新突破;冬奥会场馆国家高山滑雪中心的建造,正是借鉴了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攻克儿童血管连接难题的血管间断缝合法,和潮绣里的“钉金绣针法”有异曲同工之处......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化和旅游部联合推出的《非遗里的中国》节目里,这些新时代里不断跨界发展的“非遗”,正凸显出其源源不断的传承新活力。

  

  

  青春活力与亘古久远的“碰撞”,为非遗的传播打开新空间,是形式之新。

  

  古老的非遗,也可以很潮。融合烟火气与艺术感,《非遗里的中国》在演绎非遗时,从不同地域特色非遗街区的沉浸式打卡,到与艺术剧院演员合作的创新秀演,节目也以新视听手段展现非遗魅力、讲述非遗故事,在一饭一食、一舞一曲中,阐释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含的市井烟火气与东方生活美学。

  图片

  图片

  《新生万物》中特别的“非遗小剧场”环节,以专业演员活灵活现的演绎让观众身临其境,趣味解读非遗背后的故事。穿着香云纱旗袍唱《万水千山总是情》,用热闹的广东醒狮为《将军令》伴舞,以一曲《简单而炙热的纯粹》讲述沉香的故事,北京卫视《传承进行时》邀请多位演艺嘉宾进行非遗推介,在舞台上展现非遗之潮。

  图片

  当传统文化遇见现代科技,给“非遗”带来更多创意表达。《还有诗和远方·非遗篇》里的嘉宾李云霄和浙江卫视虚拟主持人、宋韵文化推广人谷小雨同台演出《梁祝·我家有个小九妹》,“一唱一和”的跨次元表达,展现出古老越剧的更多韵味与时代新意。浙江卫视《万里走单骑—遗产里的中国》推出的虚拟数字人“青鸟”闻青青,作为节目的“万里陪看官”,其原型选取于《山海经》中的异兽青鸟形象,传播上也更具有年轻态、青春化的特征。

  图片

  《万里走单骑—遗产里的中国》虚拟数字人“青鸟”闻青青

  扫描、重建、放大.......同样是以科学解码非遗,《传承》(智慧篇)与专家、高校及科研单位合作,利用非侵入性检测技术、三维重建技术和模拟实验等现代科技手段,对22项国家级非遗项目进行实地考证和验证。同时,通过数字化档案保存、虚拟现实重现和智能学习工具等手段,展示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对非遗文化传承的推动作用。

  图片

  轻体量、接地气、年轻化、网络化的表达,让《非遗有新人》里的传承故事充满青春气息。大小屏联动的播出形式,也最大限度提升了节目传播效果,通过融合传播向世界展示中国非遗的魅力。

  

  图片

  

  “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传作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的新形态”。以非遗为载体讲,述今日青春的文化故事,这些节目以充满魅力的视听手段展现非遗魅力,诠释着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无限可能。

  


原文链接:https://gbdsj.gd.gov.cn/zxzx/hydt/content/post_421684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