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观赏“翡翠蝈蝈白菜”。
翡翠是一种高档玉石,硬度比一般的玉要高,也更难雕琢,所以中国古代传世的翡翠制品比较少。在天津博物馆刚刚开展的“耀世奇珍——馆藏文物精品陈列”上,一件清代翡翠蝈蝈白菜确属珍稀的俏色佳作。
从我国玉石雕刻用材的历史顺序看,翡翠是后起之秀。翡翠,借鸟羽为名。翡翠鸟产于今海南、云南一带。翡为赤羽雄鸟,翠为绿羽雌鸟。唐代诗人陈子昂《感遇诗十八首》云,“翡翠巢南渡,雌雄珠树林”。
用翡翠玉料雕刻的玉器,可能最早见于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曾在《归田录》中有记载,据知翡翠的硬度极高,有“硬玉”之称,故可“屑金”。然而至今考古发掘或传世文物,似尚未发现明清以前的翡翠雕刻作品。
早在18世纪末期,上好的翡翠玉料已从缅甸经云南大量输入中国内地,它的出现对清代玉雕业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用翡翠雕琢的器物,质地坚硬,色彩明快。清乾隆、嘉庆时期的琢玉工艺发展很快,玉匠们利用翡翠创造出题材广泛、造型自然逼真、生机盎然的鸟兽鱼虫、果蔬花卉等作品。
玉匠们能运用一块玉石材料上天然色彩的差异,巧妙地表现出动植物形体不同颜色的特征,这种雕琢手法即所谓“俏色”(巧做)。翡翠色彩艳丽,绯红与翠绿参差斑驳、变化多端,正是用作“俏色”的最好材质。因此,清代翡翠俏色玉雕作品兴盛。
天津博物馆所藏清代翡翠蝈蝈白菜高19.4厘米,宽14厘米,重约2公斤。白菜下部分为灰黄相间,伴有褐色斑,其上叶脉分明,叶片翻卷,形象逼真,刀法简约。作者利用菜心处材质的翠绿色,圆雕一对大腹蝈蝈和一只螳螂,它们好像在边爬边啃菜叶,栩栩如生。作者的巧思妙构令人叹赏不已,其卓越的技艺在清代玉雕中堪称冠绝。
原文链接:http://whly.tj.gov.cn/XWDTYXWZX6562/gzdtnew/202305/t20230520_624488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