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回春晖渐,万象始更新。“开学第一课”作为青少年学生新学期的“起笔”,具有重要的作用。平津战役纪念馆发挥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作用,深化革命文物价值挖掘,开展平小津“开学第一课”进校园系列活动,讲述红色故事,弘扬传统文化,激发学生报国之志,提炼守正创新的民族智慧。
革命文物数字化平台亮相 开学第一课
2月14日,平津战役纪念馆宣讲人员走进南开区义兴里小学,结合革命文物数字展示平台讲述天津攻坚战的故事,采用有奖问答的方式寓教于乐,上好新学期的红色第一课。
革命文物数字化不仅可以最大程度实现文物的永久性存档、管理、利用及展示,观众还能通过革命文物数字展示平台鉴赏革命文物三维模型,查看文物高清细节,并通过文字及语音讲解的方式全面了解文物的历史信息。
此次进校园活动选取了吴富善的毛毯,介绍战役前线广大指挥员艰苦朴素、实事求是的精神,并邀请同学体验如何在数字化平台“展开”毛毯、查询毛毯的文字和聆听语音解说;活动还展示了刘亚楼在解放战争时期穿的皮大衣,并介绍刘亚楼的戎马生涯,以及在指挥天津攻坚战时期体现的过人智谋与胆识;由地下党员冒着生命危险绘制并转送出城的《天津国民党军城防部署图》及相关文物在平台上以组合呈现,引发了同学们思考文物之间的联系,自发探讨了解城防图怎样送出天津城、发挥了怎样作用的故事。
此次进校园活动充分利用云端平台,推动了革命文物资源创造性活化利用,拓展了平津馆红色文化的传播途径,让可移动革命文物活起来、传开来,激发了红色文化资源利用的内生动力。
开学第一课 与历史面对面
2月16日,平津战役纪念馆宣讲人员走进和平区劝业场小学,利用先进数字展示技术讲述红色故事,弘扬革命文化,并邀请学生现场体验活字印刷术,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与中国历史面对面。
此次活动中,宣讲人员在“平津战役纪念馆革命文物数字展示平台”选取了“绥远和平签名纪念章”“苏静在北平和谈和签署‘关于和平解决北平问题的协议书’时使用的钢笔”“刘亚楼在解放战争时期穿的皮大衣”等文物,在讲述文物背后故事的同时,立体展示文物三维模型,让革命文物实实在在地“活起来”“动起来”。
为了让学生动口动脑又动手,真切体会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平津战役纪念馆宣讲人员还开展了“留住时光·活字印刷术”活动,在带孩子了解活字印刷术的“前世今生”后,组织学生现场体验印制董其武将军的诗文。孩子们积极参与,反响热烈。
平津战役纪念馆将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充分挖掘利用自身丰富红色资源,不断创新利用现代技术手段,丰富革命文物教育内容与形式,引导青少年学生在实践中成长、在成长中奉献,争做新时代好少年,承担起时代赋予的重任。
原文链接:http://whly.tj.gov.cn/XWDTYXWZX6562/gzdtnew/202302/t20230216_6108518.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