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广电法治网!

广电法治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广电资讯 > 正文

建筑不仅是镌刻时代文明的符号,其建筑历史也全方位、立体式地展示着民族迈向伟大复兴百年历史的深刻辙印,成为市民及游客了解一座城市历史、文化和精神品格的绝佳载体。   文化和旅游部于今年5月,面向全国启动“2022年度文化和旅游创新成果推荐工作”,公开征集契合国家发展重大战略和行业现实需求、创新性强、影响力大、效益好、示范引领效果突出的综合创新成果,着力展示文旅融合发展以来的重大行业创新,有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好满足人民

发布时间:2023-01-08     来源: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     作者:佚名    

  

    建筑不仅是镌刻时代文明的符号,其建筑历史也全方位、立体式地展示着民族迈向伟大复兴百年历史的深刻辙印,成为市民及游客了解一座城市历史、文化和精神品格的绝佳载体。

  1.jpg

  2.jpg

    文化和旅游部于今年5月,面向全国启动“2022年度文化和旅游创新成果推荐工作”,公开征集契合国家发展重大战略和行业现实需求、创新性强、影响力大、效益好、示范引领效果突出的综合创新成果,着力展示文旅融合发展以来的重大行业创新,有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好满足人民文化和旅游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助力文化强国建设。作为“2022年度文化和旅游最佳创新成果”之一,“建筑可阅读”——上海文旅融合创新实践以活化利用历史保护建筑全面推进城市更新开辟了崭新视角,也为各地以科技创新赋能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一、成果简介

    紧紧围绕加快建设社会主义国际文化大都市和世界著名旅游城市的目标,近五年来,上海立足“厚植城市精神、彰显城市品格,全面提升城市软实力”和“保护传承‘最上海’的城市历史文脉”的总体要求,突出上海“都市型、综合性、国际化”特点,围绕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优秀历史建筑、保留保护建筑、当代地标建筑等的保护管理、活化利用、价值挖掘、宣传推广,深入推进“建筑可阅读”工作。

    特别是2020年以来,推动“建筑可阅读”从以设置二维码方便市民游客了解建筑背后故事的“扫码阅读”1.0版,到扩大各类建筑开放让市民游客走进历史建筑的“开放建筑”2.0版,再到深度利用数字化方式、激发全民参与的“数字转型”3.0版,让阅读建筑成为市民游客阅读上海这座城市、城市历史文化以及城市中的人的“首选方式”。

  3.jpg

    二、特色做法

    2017年,上海十一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实现“建筑是可以阅读的,街区是适合漫步的,城市是有温度的”的发展目标。为充分把握上海丰厚的历史建筑资源,让建筑的故事被更多人读到、听到、看到、体验到,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围绕“建筑可阅读”——文化和旅游融合创新实践进行了系统谋划,并通过分阶段、有侧重地紧密开展相关设计与实施工作,因地制宜地形成了一套以科技手段强化提升城市历史建筑保护利用水平的科学创新方案,塑造了更多可亲近、可参与、可体验的文化新空间和休闲好去处,让市民游客在上海“发现更多、体验更多”。

    “谋顶层”系统管理,“配套餐”精细推进。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以“五个一”为抓手,破解“建筑可阅读”工作中难点、痛点,增强系统性、整体性,促进精细化管理、可持续发展,推出“建筑可阅读”微信小程序、成立上海“建筑可阅读”联盟、出台《上海市“建筑可阅读”工作规范》、打造由专家、志愿者、讲解员组成的人才队伍、推出建筑阅读“套餐”等。

  4.jpg

  5.jpg

    通“线上”阅读渠道,开“线下”建筑空间。根据统筹安排,上海市采取“线上”“线下”齐抓共举的方式,打通展示利用空间,以拓展有效体验场景为“建筑可阅读”发挥持续性效果奠定良好基础。据统计,目前上海市各类建筑已设置二维码数量2957处,扫码内容包括建筑中英文图文介绍、语音、视频、VR等,促成推动1056处经典建筑对外开放,为本地市民和外埠游客全新构建了一个“没有围墙的博物馆”,融合上海特色的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元素,创新推出百余条特色建筑游经典路线,贯通建筑“可读”“可听”“可看”“可游”的基本目标。

  6.jpg

  7.jpg

    策划“全面”参与活动,激发“全民”体验热情。为进一步强化“建筑可阅读”影响力,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积极与微信、美团、蜻蜓FM、小红书等线上平台开展合作,推出“全民评”“全民讲”“全民拍”“全民游”“全民创”等活动,在抖音、哔哩哔哩、喜马拉雅等平台上线专栏;策划举办上海最受关注20大优秀建筑评选活动等,收获投票数总量达4065万,共吸引1.09亿人次关注;持续开展经典书籍阅读与推动活动,先后发布《这里是上海:建筑可阅读》《遇见武康大楼》《梧桐深处:建筑可阅读》等经典书籍,以图文并茂、中英对照的形式,介绍上海历史建筑渊源、特色风格与文化内涵,联动各传播渠道激发大众参与热情,掀起全城打卡建筑、走进建筑、解读城市的热潮。

  8.jpg

  9.jpg

    科技赋能跨界创新,城市IP传承焕发新生。整合优势资源推动文化、旅游、文物、广电融合发力,推出2021上海旅游节特别节目——“建筑可阅读十二时辰”全媒体大直播,相关内容全域传播总量突破2.2亿,获上海市第十六届“银鸽奖”最佳活动/案例奖,并入选2022年度中华文物全媒体传播精品(新媒体)入围项目,实现了上海旅游节平台与“建筑可阅读”IP的首次大碰撞;推出“建筑可阅读”专线巴士,打造“近距离、慢生活、微旅行”的全新都市旅游方式。此外,上海市还积极联合上海本地老字号店铺,持续推出相应系列文创产品,有效带动“建筑可阅读”IP快速转化、破圈,形成可观收益。

  10.jpg

  

  11.jpg

    三、主要成效

    截至目前,上海市累计完成对474处文物建筑和96处优秀历史建筑的修缮保护和活化利用工程,全面促成一大会址、武康大楼、上生·新所、今潮8弄等历史建筑的保护更新,令其成为富有时代感染力的“红色课堂”、内涵颜值并存的“文旅地标”;此外,推动华东政法大学、上海音乐学院、上海展览中心等1056处各类经典建筑,形成与民共享的“没有围墙的建筑博物馆”,加快回应落实人民群众共享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成果的心声目标。随着“建筑可阅读”活动向纵深发展,吸引了更多讲故事和阅读故事的人,市民及来沪游客的参与性与积极性显著提升,在互动体验中对上海城市的历史人文感知进一步加强,“建筑可阅读”通过全媒体传播矩阵得到持续传播推广,众多上海优秀建筑IP成为上海都市旅游的“金名片”,并为传播上海精彩、讲好中国故事、增强全球叙事能力迈出上海先行示范的新步伐。


原文链接:http://whlyj.sh.gov.cn/wlyw/20221213/8dabb46846a44235918fc14161e42c9e.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法制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