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广电法治网!

广电法治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广电资讯 > 正文

百年后“重回”港口,长江口二号的真身到底是什么_文博资讯_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

发布时间:2022-11-24     来源: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     作者:佚名    

  

    昨日凌晨0点40分,22根巨型弧形梁组成的长48米、宽19米、高9米、重约8800吨的沉箱装载着“长江口二号”浮出水面。这帆在水下“沉睡”了150多年的古船桅杆,于清朝同治年间起航,在昨天到达了终点。这艘古船是如何被发现,它的真身又是什么样子的呢?一起来看吧。

  1.jpg

  长江二号打捞现场 图_孟雨涵 摄

    长江口二号怎样被发现的?

  2.jpg

  打捞现场 图_孟雨涵 摄

    根据国家文物局的总体部署,上海市文物局2011年起启动了水下文化遗产的普查工作,通过陆地调查走访、查阅文献资料等方式,收集到长江口水域150余条水下文物线索。然而在这片能见度几乎为零的江海交汇水域,探寻水下文化遗产犹如“大海捞针”。

  3.png

  侧扫声呐图(2018)

    长期以来,浑水环境是中国水下考古发展的瓶颈,上海长江口水域尤其突出。为此,上海市文物局组织上海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上海大学、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宁波基地等机构的考古工作者与科技工作者开展跨界合作,联合攻关,自主研发了获得国家专利的“浑水水域水下成像装置”,开发了获得上海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的“机器人水下考古装备关键技术与应用”,以及运用无人艇、多波束、侧扫声呐、浅地层剖面仪和磁力仪等海洋物探扫测设备,对长江口水域开展水下联合调查。

  4.jpg

  长江口二号古船多波束声呐图 图片:上海市文物局

    2015年,在国家文物局指导下,上海市文物局组织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上海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等单位在长江口崇明横沙水域开展水下考古重点调查时,通过声呐扫测等技术发现一艘保存较为完整的铁质沉船,考古编号为“长江口一号”。经过水下考古潜水探摸,确认该沉船为民国时期的铁质军舰。

  5.jpg

  长江口二号古沉船位置示意图

    随后,考古人员扩大扫测和探摸范围,又在该沉船北部发现另一艘体量较大、保存完整的木质古沉船,考古编号为“长江口二号”。

  6.jpg

  大力号 图_孟雨涵 摄

    根据古船年代和长宽比例推测,长江口二号古船可能为沙船,这是我国沿海海域水下考古首次发现此类船型。

    复旦大学考古学教授、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高蒙河说:“沉船的船型可以通过船体、帆、舵等判断,就‘长江口二号’而言,潜水员在确认船深的时候曾在船体中部摸到船底转圆处,与福船、广船的尖底不同,更符合沙船的特征。今年6月中旬发现的船舵,舵柄和舵杆已经提出水,舵叶还位于海床底部,从已经摸到的吊舵孔、勒肚孔等特征推断,符合沙船船舵的特征。”

    长江口二号的真实身份是什么?

  7.jpg

  古船BV5000合成图

    为进一步摸清长江口二号古船的性质和年代,在国家文物局的高度重视和具体指导下,从2016年开始,上海市文物局牵头组织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上海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宁波基地和武汉基地、交通运输部上海打捞局、上海大学、福州市文物考古工作队等国内专业机构,每年对该沉船遗址进行水下考古探摸和多学科研究。经过六年多水下考古调查勘探,初步探明了长江口二号古船的基本情况。

  8.jpg

  古船模拟图 图片:上海市文物局

    经过7年水下考古调查勘探,初步探明长江口二号古船的基本情况:长江口二号古船为木质帆船,确认年代为清代同治时期(公元1862-1875年),所在水域水深8-10米,船体埋藏于5.5米深淤泥中,残长约38.1米、宽约9.9米,已探明有31个舱室。古船上部的船艏、缆桩、主桅杆、左右舷等结构完整,从目前的勘测情况看,推测为清代上海广为使用的沙船的可能性最大。

    沙船是清代晚期上海港的典型船型,也是上海市市标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江口二号古船的发现,印证了上海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港口城市,更是近代上海作为东亚乃至世界贸易和航运中心的珍贵历史见证。

  9.png

  以上皆为出水文物 图片:上海市文物局

    通过选取前后其中4个舱室进行了小范围的清理,均发现舱内有码放整齐的景德镇窑瓷器等精美文物,已经出水完整或可修复的文物种类多、数量大。另外,在船体及周围还出土了紫砂器、越南产水烟罐、木质水桶残件、桅杆、大型硬木船材、铁锚、棕缆绳、滑轮、金属钻头、钻杆以及黑色矿物等大量文物。

  10.jpg

    2021年7至9月,上海市文物局再次组织水下考古专业机构对长江口二号古船及周围进行了水下调查,清理出了前几次调查未发现的元代瓷器和高60厘米完整的豆青釉青花大瓶等大型整器。特别是古船中部分出水瓷器底书“同治年制”款,为古船的断代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11.jpg

  潜水员为桅杆出水部分套上保护套 图_孟雨涵 摄

    另外,在船体及周围还出水了紫砂器、越南产水烟罐、木质水桶残件、桅杆、大型船材、铁锚、棕缆绳、滑轮以及建筑材料等大量文物。

    11月16日下午,打捞局工作人员将“大力号”吊机吊绳于第四根定位桩固定,准备拔桩 图_孟雨涵 摄

  12.jpg

  打捞现场 图_孟雨涵 摄

    2021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中,将长江口二号古船列入中国水下考古重大项目。这是时隔多年后,我国再次对水下古代沉船开展整体打捞。几天后,长江口二号古船将被“奋力轮”带入杨浦上海船厂旧址1号船坞,开启文物保护与考古发掘新阶段。已经“航行”了150年的这艘古船,终于即将靠岸。

    


原文链接:http://whlyj.sh.gov.cn/wbzx/20221122/d88a97ead4bb4b0892d08d0f4ce15465.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法制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