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广电法治网!

广电法治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广电法制 > 正文

影像再现新中国史:《新中国史影像辞典》创新宣传方式助力民族认同与国际传播

发布时间:2024-08-22     来源: 内蒙古自治区广播电视局     作者:佚名    

  

  《新中国史影像辞典》作为《国史影像数字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影像化的方式记录和展示新中国70多年的历史,不仅致力于学术研究和公众教育,还通过短视频等创新宣传方式增强国际传播力,推动新中国历史的广泛传播。

  《新中国史影像辞典》属于《国史影像数字工程》整体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影像的方式记录和展示新中国70多年的辉煌历史,在2023年9月18日得到了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的批准。《新中国史影像辞典》将新中国历史中的重要时刻、重大事件、关键会议和人物以影像的形式呈现,并以数字化方式保存,同时通过短视频的形式进行传播。影像辞典不仅具有学术上的严谨性,还特别方便查询,既为学者提供系统的研究资源,也为公众提供了一个可以轻松查询的历史工具。

  近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国家广电总局广播影视发展研究中心和中国外文局中东欧与中南亚传播中心(人民画报社)联合主办的《国史影像数字工程》暨《新中国史影像辞典》专家座谈会上,与会专家强调了短视频的重要性,认为通过深入解析历史事件、梳理历史进程和刻画历史人物,可以将历史的真实性和多样的表现形式结合起来,同时兼顾科学阐释与现实政治的关注。专家们一致认为,《新中国史影像辞典》通过影像的方式研究和记录历史,并利用新兴的生产力要素,打造全媒体的文化经典,对推动新中国历史的研究、宣传和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一、创新历史宣传方式,增强民族认同感

  新中国历史宣传方式正在发生创新,通过影像记录历史,增强民族认同感。早在公元前1038年,“中国”二字首次出现在何尊铭文中,起初它仅是地理概念,指代中心地区,直到清朝末期才成为国名。随着时间推移,“中国”逐渐从地理和政治中心演变为文化中心,但古代记录手段的局限性使得后人难以直观感受到历史的变迁。如今,影像技术填补了这一缺憾,让历史更生动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新中国史影像辞典》是《国史影像数字工程》的一部分,旨在用影像展示新中国70多年的辉煌历史。2023年9月18日,该项目得到了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的批准。《辞典》将新中国历史中的重要时期、事件、会议和人物以影像形式呈现,采用数字化保存和短视频传播。该辞典不仅学术性强,还以简明的词条形式为学者和公众提供了研究和查询的工具。

  2022年适逢国史学会成立三十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在贺信中指出,希望国史学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历史唯物主义,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为指导,进一步团结全国广大国史研究工作者,牢牢把握国史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不断提高研究水平,创新宣传方式,加强教育引导,激励人们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更好凝聚团结奋斗的精神力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贡献。《新中国史影像辞典》通过影像传播,国史学习和推广得以扩展,适应了不同学习场景的需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宣传思想工作创新,重点要抓好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过去,新中国历史的宣传主要依赖书本和文献,而如今影像文化由于其包容性和兼容性,已成为更受欢迎的表达形式,这是必然的趋势。《新中国史影像辞典》通过影像化的史书,辅以实物、地图、档案、声音、图表等直观形式,并用通俗易懂的解说表达历史。此外,《辞典》还充分考虑新媒体传播的特点,将每集时长控制在5-10分钟,既保证故事完整性,又适应了多渠道传播的需求,单片适合碎片化观看,多集则适合较长时间观看。

  二、把握主题主线、主流本质,为国史正本清源、固本培元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根据国家所处的历史阶段和面临的挑战,制定了适合中国实际情况的发展策略。党始终关注如何建设一个新的中国,通过制定和实施各种政策,把国家的发展一步步推进。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提出了将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强国的目标,并带领人民开展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党明确了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更好生活的需求与落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这一背景下,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明确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即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目标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到21世纪中叶把中国建成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正是基于这个大方向,《新中国史影像辞典》的创作有了明确的指导原则。

  唯物史观是《辞典》创作团队把握历史的核心方法。团队坚持以党关于历史问题的两个重要决议和党中央的相关精神为依据,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脉络,科学评价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会议和人物。《辞典》中的每一个片段都经过权威专家的精心选择和验证,再交由专业团队制作,确保内容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为了确保《辞典》能够成为行业的标杆,所有的历史资料都依赖于各大权威机构的意见和建议,包括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央档案馆、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国社会科学院以及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等。这些机构的支持和指导,为《辞典》的创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确保每一个片段都能准确地反映历史的本质和主线。

  三、提升新中国史国际传播影响力,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当前,美国等西方国家正通过各种手段对中国进行西化和分化的战略,这使得国内社会思潮更加多元复杂,也导致了历史虚无主义的兴起。这种虚无主义主要集中在对新中国历史中的敏感问题的攻击上,尤其是对党在探索过程中所经历的曲折,以及党的领袖人物和英雄模范的攻击。历史虚无主义通常与境外反动势力勾结,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作为主要传播途径,通过片面解读材料和碎片化的信息如表情包、图片、微视频等,来传播错误观点,目标受众往往是年轻人,且传播方式隐蔽。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信息传播变得更加复杂和隐秘,这给甄别和应对这些虚假信息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新中国史影像辞典》的推出,正是对历史虚无主义的一次有力回应。该辞典不仅记录了新中国的历史,还通过多种媒体渠道和国际影响力平台传播,为抵制虚假历史观念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辞典》还与“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相结合,精选内容进行多语种翻译和再度编辑制作。在制作过程中,辞典注重中外文化的共通元素,搭建起与其他国家人民沟通的桥梁,以此增强国际传播效果。此外,《辞典》在传播形式上也大力借助国际知名的媒体平台进行推广,同时增加新媒体用户的互动内容,进一步提升传播效果,让世界更全面、真实地了解中国。


原文链接:https://gbdsj.nmg.gov.cn/ywdt/gdj_hydt/202408/t20240820_2560265.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法制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